侯佳賢+陳玉波+張學明
摘 要:草莓立體化無土栽培技術,因其節(jié)約土地、提高空間利用率,極大地減少連作障礙和病蟲害的發(fā)生,省時省工、便于管理等特點適合草莓規(guī)?;a,正在我國很多草莓種植地區(qū)被廣泛推廣和應用。本文就草莓立體栽培技術的優(yōu)勢、立體栽培常見類型和關鍵技術進行了淺意論述。
關鍵詞:草莓;立體栽培;無土栽培
中圖分類號:S3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9
草莓(Fragaria spp.)為薔薇科(Rosaceae)草莓屬(Fragari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園藝學分類中將其歸為漿果類[1]。草莓果實風味獨特且營養(yǎng)價值豐富,即可鮮食又可用于加工,深受消費者喜愛,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均有較大面積的種植。草莓多采用露地或設施內(如大棚等)地面起壟栽培,在同一塊土地連續(xù)種植草莓造成了重茬問題和土傳病蟲害大量發(fā)生,嚴重影響了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另外,傳統(tǒng)的草莓地面栽培需要大量的人工且操作繁瑣、勞動強度大,在勞動力日益缺乏的情況下,這些問題都極大地制約了草莓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立體栽培技術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則能解決了這些問題。草莓立體栽培最早開始于日本、美國、荷蘭、西班牙等發(fā)達國家[2],我國北京、江浙地區(qū)近年來也有所采用。立體栽培也可稱為垂直栽培,是一種在盡量不影響地面栽培的前提下,通過豎立起來的栽培柱、栽培架或其他形式作為植物生長載體,并充分利用溫室空間和太陽能的無土栽培方式[3]。
1 立體栽培的優(yōu)勢
1.1 節(jié)約土地、提高空間利用率
傳統(tǒng)草莓種植模式的栽植密度為12~15萬株/hm2,平均產量4.5萬kg/hm2;立體無土栽培模式,種植密度為30~45萬株/hm2,平均產量18萬kg/hm2,相對傳統(tǒng)模式單位面積栽培量和產量均有極大的提高[4]。又因立體栽培是采用營養(yǎng)基質的無土栽培技術,所以,基本不受土壤條件限制,在荒灘、荒坡和水泥地等不適合種植的地方也可栽植,這就極大地擴大了草莓可種植范圍,同時也減少了和糧食作物爭地的問題。
1.2 減輕連作障礙、減少土傳病蟲害
傳統(tǒng)草莓栽培通常是在一塊土地上多年連續(xù)種植,這樣極易引發(fā)連作障礙,為了同地塊連續(xù)種植可進行輪作和土壤消毒處理,但是,輪作若因季節(jié)安排不當很容易影響生產,采用氯化苦等藥物進行土壤熏蒸的方法則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采用立體無土栽培,則可自由選配營養(yǎng)基質,并且根據(jù)草莓的生理特點和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調控營養(yǎng)液濃度,調控溫、濕度等生長環(huán)境,使得草莓生長發(fā)育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還能有效降低因連年種植導致的草莓根腐病、枯萎病、白粉病、螨類等病蟲害的發(fā)生[5]。
1.3 節(jié)省人力、便于操作管理
傳統(tǒng)草莓生產,種植之前需要進行整地、作畦,在育苗、小苗定植、疏花疏果、采摘果實等時期都需要工人彎腰作業(yè),勞動強度很大,就我國當前農業(yè)人口趨向老齡化發(fā)展趨勢來看,將會出現(xiàn)“用工荒”的難題。而采用立體基質栽培,可省略翻地、整地等步驟,種植管理者站式作業(yè),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并且,栽培果實懸空,果實外觀更整潔、美觀,銷售價格必將提高;又因便于采摘且具有更好的觀賞性,更適合草莓采摘觀光農業(yè)的發(fā)展。
2 立體栽培的常見類型
2.1 柱狀模式
柱狀栽培是將栽培缽和營養(yǎng)盒固定在成型立柱上的一種立體栽培模式。柱狀栽培最大特點是水肥可直接用于根部,減少肥料流失,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又因各栽培立柱間相互獨立,也減少了病蟲害的傳播。但是,為了使植物生長整齊,需要每隔3~4d轉動1次栽培柱。
2.2 管道栽培模式
草莓管道栽培就是利用管道作為栽培載體,讓栽培營養(yǎng)液在管道內循環(huán)流動的一種栽培模式。管道材質多為PVC管(直徑約20cm左右)[6],也有采用竹質材料的[7],將按一定距離打好孔的管道安置于特定的立架上,將營養(yǎng)液從孔洞注入并在管道中流動。此栽培模式觀賞性強,但不適合應用到大面積栽培生產中。
2.3 墻體栽培模式
墻體栽培技術是一種利用特定的栽培設備附著在日光溫室等建筑物的墻體上或支架上的一種栽培方式,這種立體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間,充分利用太陽光,有利于植株生長和果實品質的提高[8]。
2.4 架式栽培模式
通過水培、基質培等方式,將草莓至于高架培床上進行的一種草莓立體栽培模式,是屬于架式栽培方式的一種,高架栽培床模式種植草莓投入較高,但產出相對也很高,果實品質優(yōu)良,適合規(guī)?;a和觀光農業(yè)園。此立體栽培模式在日本發(fā)展較為迅速,歐美一些國家也有開發(fā)和應用[9]。
3 立體栽培關鍵技術
3.1 適宜品種選擇
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立體栽培的草莓品種,總體選擇原則為:休眠期淺或不易休眠、花芽分化早、結果能力強、果實品質好、高產的品種。在定植前,植株的選擇也尤為重要,要選擇根系發(fā)達、秧苗粗壯的無病毒植株進行栽培。
3.2 栽培基質的選擇
良好的栽培基質應具備保水力強、通氣性好,不易分解和腐爛變性,價格便宜、取材方便,安全性好,對環(huán)境污染小等特點。一般多采用玉米秸稈、椰樹纖維、樹皮、刨花、泥炭等有機質為主要材料,并配以珍珠巖、蛭石、陶粒等無機質材料[10]?;|在使用前一定要進行嚴格地消毒處理。
3.3 肥水管理
定植后到緩苗鋪地膜前2~3d滴灌1次,扣地膜后根據(jù)設施內的內溫度、天氣情況及植株不同生長期而定。定植成活后,可通過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tǒng)施入草莓專用沖施肥,每15d施入1次即可。結果期可適量噴施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和鈣肥),大概2周1次即可?;ㄆ谝m當控制水分,果實膨大期需水量多。
3.4 溫濕度管理
草莓各個生長期所需溫度不同,一般生長初期溫度為8~10℃,最高達到12~14℃,花期一般控溫在12~14℃,當設施內的溫度達到20℃以上時,必須進行通風,可以通過加溫設備來進行溫度調控;在寒冷地區(qū)設施場所的冬季保溫很重要,需要在設施外部加蓋防寒被提高防風保暖效果。設施內進行滴灌時要控制好水量,防止多余水分滲出到地面,土壤含水量要經(jīng)常保持在70%~80%,可通過在設施外安裝圍裙,使水蒸氣順著棚膜流到圍裙外來降低棚室內濕度,同時要注意結合通風,有效控制設施內的濕度,減少病蟲害發(fā)生。
3.5 病蟲害防治
在定植前,設施內要噴灑殺菌、殺蟲劑進行消毒,同時一定要選無病、健壯的苗木;植株生長期間,要及時摘除病、殘葉和病果集中銷毀,保持設施內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在農藥的選擇上,選用安全、低毒、高效或生物農藥,也可進行生物防治,如釋放有益昆蟲,即可減少農藥使用還可在花期輔助授粉從而減少草莓畸形果的產生。
4 結論
草莓的立體化栽培技術具有高效利用空間、節(jié)約土地、減少土傳病蟲害,省時、省工的特點將會被廣泛應用到我國大面積草莓種植業(yè)中。但是,無土栽培基質和立體栽培裝置成本過高則限制了草莓立體化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所以,開發(fā)成本較低、制作簡單的草莓立體栽培裝置和可循環(huán)利用的立體栽培基質,引進和培育更多適宜立體栽培的草莓品種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草莓研究相關科研人員首要待解決問題。
相關農業(yè)科研院所還應不定期地舉行草莓立體栽培技術培訓班,使農民掌握正確的草莓立體栽培技術信息和具體操作方法,并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長期為農民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支持,使草莓立體化栽培技術在我國更廣泛區(qū)域能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形成草莓規(guī)?;a。
參考文獻
[1]華南農業(yè)大學.果樹學栽培各論(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253-256.
[2]沈建生,林賢銳,王艷俏.日本高設草莓主要模式及栽培關鍵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10,39(6):74-77.
[3]邢文鑫,趙永志,曲明山,等.草莓立體栽培概況[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15(7):4-7.
[4]張有全.大棚草莓立體袋式栽培[J].山西農業(yè),2003(7):17-18.
[5]張志宏,高秀巖,杜國棟,等.草莓生產的發(fā)展趨勢--省力化栽培[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101-103.
[6]趙根,陳銀華.草莓的管道化栽培技術[J].農業(yè)新技術, 2005(4):14-15.
[7]趙永志,曲明山,宋衛(wèi)堂,等.一種家用竹質管道式水培裝置.中國專利:CN201878601[U],2011-06-29.
[8]張志宏.圖說棚室草莓高效栽培關鍵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3-14.
[9]沈建生,林賢銳,王艷俏.日本高設草莓主要栽培模式及栽培關鍵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10(36):74-77.
[10]王萍.草莓立體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2(13):62-63.
作者簡介:侯佳賢,女,碩士,主要從事果樹栽培、生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