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云
人的一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免不了遇到挫折和困難。遇到了挫折和困難,就算心態(tài)再好,也會有心灰意冷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身邊的朋友或者家里的親人,送來一句暖心的話語,“不要緊,車到山前必有路”,說不定心里一下子就輕松了許多。
“路”,就有這么好,總是讓人對未來充滿著希望,也會給人帶來美好的憧憬。一輩子生活在大山里的母親,總是牽掛著她心中的“路”。
我上學的時候,母親心中的“路”,是村子里通往學校的山路。
這條山路,是祖輩們不知經歷了多少艱辛,揮灑了多少汗水,在崇山峻嶺間開辟出來的。這條通往山外的小路,是我讀書時前往學校的捷徑。
學校離我老家所在的村很遠。我們天不亮就要往學校趕。小路上雜草叢生,遇到有露水的季節(jié),褲腳往往被弄濕。
有一次,露水特別多,衣服弄濕了,加上天氣特別冷,結果生了病,好幾天沒上學。母親急了,就叫上父親,邀上鄰居,拿起割草的刀,刈掉路邊的茅草,用鋤頭將窄窄的小路挖寬。
幾年下來,這條小路變成了大路。從那以后,我們的衣服就再也沒被露水弄濕過了。
有一年冬天,我的老家下了好大一場雪。厚厚的積雪,擋住了上學的路。
附近的鄰居說,“下這么大的雪,今天就不要去上學了,老師也不會責怪的?!甭牭竭@話,我心中暗暗高興,不去上學,就不要去背老師指定的課文了。沒料到母親跟著就回了一句,“讀書還是不能耽誤,耽誤了就跟不上了?!?/p>
母親拿起鏟子,邊走邊鏟路中的雪,足足花了兩個小時,才將我們送到學校。
走到學校一看,來的都是附近的學生。遠處的學生一個也沒有來。老師看到送我們來上學的母親,特別驚訝,走過來拍著我的肩膀說:讀書要努力啦!要對得起你媽媽。
母親后來對我說,當時帶頭修路鏟雪,就是想讓我們村子里的人安心地把學上好,考上大學,長大了有出息,做一個有本事的人。
天遂人意。我們那個村莊的不少人,都沿著上學的這條山路,離開了小山村,走進了城市,圓了母親的夢。
在我上班的這些日子,母親心中的“路”變了,變成了從村部到組里的公路。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中專畢業(yè)后,在縣城安了家,回家的次數漸漸少了。每次回老家,母親總是跟我說起修公路的事。
老家所在的村子,只有一百多人,離村部超過3公里。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人。修通這條公路,需要幾十萬,談何容易?
可是,看到周邊村的公路都通了,母親就急了,“你看看,人家都將公路修到家門口了,只有我們這里沒修,這怎么要得呢?怎么對得起子孫后代?”我“故意”跟母親開玩笑,說她不是村組干部,主動去修路是“多管閑事”。
執(zhí)著的母親沒有理會我,而是與組里那些老人聯絡,在村干部的組織下,賣的賣豬,賣的賣樹,七拼八揍弄齊了28萬,修通了村部到組里的公路。
母親后來對我說,不修通公路,在外面的人回來過年,也不方便,帶著行李和小孩,走路太辛苦了,特別是在城里娶的媳婦,看到要走很遠的山路,就不愿意回來。公路一通,開著車子就可以到家門口了。
去年夏天,一場特大洪災,將這條鄉(xiāng)親們用血汗錢修好的公路沖得稀爛。我每次打電話回家問候母親,母親總是要我想辦法幫著修復水毀公路。我與當地鎮(zhèn)村干部,向縣里一些部門匯報公路毀損情況。這些部門領導很重視,下撥了水毀修復資金。我將這一消息告訴母親,母親特高興,于是就琢磨著如何修路。
去年冬天,天寒地凍。六十多歲的母親與村里人,輪流守在工地上,陪著挖土機師傅作業(yè),一干就是十多天。在今年春節(jié)前夕,將這條公路修好了。開著車回家過春節(jié)的年輕人,都說這條路修得特別好。
公路是修好了,可是母親將人得罪了。當時,一些人聽到要修公路的信息后,就想承包這段工程,從中賺點錢。母親心里想,總共才四萬元錢,要是承包的人再賺點錢去,那還有多少錢用到公路上去呢?母親覺得不劃算,擔心公路維修不好,就建議村干部采取計時的辦法,請挖土機作業(yè)。大家都說這一辦法好,將錢全部用在了公路上。
母親雖然明著說,修好村部到組里的公路,是為了方便我們在外的人回家,回家的時候,不要大包小包地肩挑手提,弄得筋疲力盡。其實,我心里知道,母親年紀大了,特別希望我們多回去看看她們,與她們聊聊天、說說話。
現如今,母親心中牽掛的“路”又變了,變成了在外游子的人生之路。
在趕回城里上班的路上,母親反復叮囑我:“在外為人要清白,當干部要‘清亮,不該拿的錢不要拿,不能走的路不要走,不要學著走‘夜路,‘夜路走多了,會‘碰鬼的,一定要走正路?!?/p>
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是特別喜歡看電視。她從電視上看到一些貪官“落馬”,就打電話過來,要我們“做清亮官”。我們村子里的人有個“錯覺”,以為在縣城上班就是“當官”。
我接到電話后,就跟母親說:“我不是官,只是普通的公職人員,放心好了?!蹦赣H聽了方才放心,反復說:“那就好,那就好?!?/p>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毙r候,在語文老師的教鞭之下,我反復背魯迅先生寫的這段話。雖然過去幾十年了,這段話還是能夠背下來。
說來也巧,魯迅先生在《故鄉(xiāng)》中,將“希望”和“路”緊密地連在一起。由此,我也就想到了母親心中的“路”。我覺得母親心中的“路”,承載的也是滿滿的希望。
從母親牽掛的山間小路,到后來的村組公路,再到現在的人生之路,無不承載著母親沉甸甸的希望。希望我們不要老是守在大山里,走出大山去外面闖蕩;闖蕩過后不能忘本,要記得回來,看看自己的家人;在外一定要做個好人,做人要清白,心中要亮堂,不要給村里人“丟臉”。
有時候累了,坐在辦公室里靜靜地想,母親心中的“路”,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希望,更多的是對母親的欽佩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