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展
瓠子決兮將奈何?皓皓旰旰兮閭殫為河!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鉅野溢,魚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yuǎn)游。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嚙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難。搴長茭兮沈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wèi)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頹林竹兮楗石湲,宣防塞兮萬福來。
……
這兩首《瓠子歌》為漢武帝劉徹所作。公元前132年(元光三年)春季,黃河于頓丘決口。入夏,又沖決了濮陽瓠子河堤,洪水注入鉅鹿?jié)?,流入淮河、泗水,梁、楚十六郡國均被水淹。漢武帝一向注意興水利、去水患,這次遭災(zāi)后,他調(diào)拔十萬人筑堤治水。不料,水患猖獗,塞而復(fù)壞,以至前功盡棄。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到泰山封禪,親臨現(xiàn)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調(diào)拔四萬人筑堤堵水。這次治水是在急流中進行的,又存在缺乏柴草的困難,漢武帝命將士一齊上工地,下令砍伐琪園的竹子,做成“楗”和“石湲”,沉入河底,填土筑壩,最終取得了勝利,降伏了為害20多年的蛟龍。為此,漢武帝很高興,詔示官員們向百姓“宣防塞”,讓人們懂得興修水利是造福子孫的大事。他創(chuàng)作的《瓠子歌》不止形象地描摹出水患的猖獗和治水的戰(zhàn)斗場面,也體現(xiàn)了一代英主與天斗爭的氣魄與決心,對此唐朝韋應(yīng)物亦作《漢武帝雜歌》以詠之:
漢天子,觀風(fēng)自南國。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龍索斗風(fēng)波黑。春秋方壯雄武才,彎弧叱浪連山開。愕然觀者千萬眾,舉麾齊呼一矢中。死蛟浮出不復(fù)靈,舳艫千里江水清。鼓鼙馀響數(shù)日在,天吳深入魚鱉驚。左有佽飛落霜翮,右有孤兒貫犀革。何為臨深親射蛟,示威以奪諸侯魄。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獵書猶陳,此日從臣何不言。獨有威聲振千古,君不見后嗣尊為武。
好一個“獨有威聲振千古”!漢武帝不愧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稘h書》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jīng),遂疇咨海內(nèi),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xué),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shù),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fēng)。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yán)、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nèi),“秦皇漢武”經(jīng)?;ハ嚆暯印h武帝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fā)展高峰,還開辟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他的功業(yè),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后西漢王朝的發(fā)展影響深遠(yuǎn)。
加強集權(quán),設(shè)置刺史,獨尊儒術(shù);
鹽鐵官營,幣制改革,建立年號;
南吞百越,東并朝鮮,北破匈奴;
首開絲路,降服西域,開創(chuàng)盛世……
漢武帝開創(chuàng)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fù)面的污點,不過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過失,作為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重拾漢初的息兵養(yǎng)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后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chǔ),可謂善始善終。
在滾滾歷史洪流之中,漢武帝以其豐功偉績筑成了一座不朽長堤,為黎民百姓抵擋了種種風(fēng)浪,正可謂——宣房塞兮萬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