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有幾棵芙蓉樹,起初幾年并沒有開花,自然沒法引來素來愛花的我的注意。
那天早上,我匆匆地走出家門,準備去上學。這時已經是秋末了,天氣已有涼意。突然眼前晃過幾抹紅色,原來秋風之中幾朵淡淡的粉色芙蓉花正搖曳著,煞是嬌姿可人。這才憶起,此時正是芙蓉綻放的時節(jié)啊!
芙蓉因其花皎若芙蓉出水,艷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稱,又因其生于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開的花一日三變,故又名“三變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豐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此時已是晚秋時節(jié),大半的花都已殘敗凋零,無花再與之爭艷。芙蓉歷來被用作比喻女子的嬌艷清麗,記得白樂天《長恨歌》中曾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句子,那是描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的花容月貌,但也足以說明芙蓉的嬌美可人。芙蓉不僅有美人柔弱的姿態(tài),又有傲霜的品格。所以,《紅樓夢》中黛玉被人用“芙蓉”來比喻,而她自己也是認同的。
芙蓉,她的花色清淡宜人,花瓣繁復似牡丹,但不像盛開時撲面而來的貴氣。她的存在,似屋前隨意的一株,但卻迎霜而立,在枝頭嬌羞卻不做作迎風搖曳著。她似牡丹般嬌美,卻沒人牡丹的迫人之感;似薔薇的多情卻又絕無慵懶之感,大約秉承了秋的精髓,撲面而來的是神清氣爽之感,如同秋帶給我們的感覺一樣。
歷史上許多人愛種芙蓉。史書記載,蜀后主孟昶時,在城墻上遍種芙蓉,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稱。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帶亦種植木芙蓉,繁花似錦,光輝燦爛,唐末詩人譚用之選贊曰:“秋風萬里芙蓉國?!睆拇撕嫌钟小败饺貒?。
現在,感覺芙蓉花很少見,滿地都是月季、玫瑰、桂花之類。我很慶幸,我的門前有芙蓉與我為伴,讓我在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依然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作者簡介:周可欣(2000—),湖北省武漢市人,武漢市漢陽一中高三(15)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