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距離煤層上行開采可行性研究

      2017-05-15 06:39:25王傳華吳紹民王興水
      采礦與巖層控制工程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采動覆巖采空區(qū)

      王傳華,吳紹民,王興水

      (新礦集團 秦華煤礦,新疆 庫爾勒 841011)

      近距離煤層上行開采可行性研究

      王傳華,吳紹民,王興水

      (新礦集團 秦華煤礦,新疆 庫爾勒 841011)

      秦華煤礦10-1煤層頂板裂隙發(fā)育、抗壓強度不大、易于破碎,且與上覆9-3煤層最小層間距17.6m,通過采用比值判別法、“三帶”判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法及UDEC計算機數(shù)值模擬研究,結合我國上行開采的成功經驗,分析了10-1煤層采空區(qū)邊界的應力分布、覆巖變形破壞特征,分析總結了8-3,9-3煤層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確定了上行開采的合理時空關系。

      近距離煤層;上行開采;頂板裂隙發(fā)育

      Feasibility Study of Ascending Mining of Coal Seam with Close Range Roof Fractures Development

      秦華煤礦可采煤層5層,分別是8-3,9-3,10-1,10-2和10-5煤層,其中9-3與10-1煤層最小層間距17.6m。礦井開采過程中先行揭露了10-1煤層,受礦井采掘工程進度安排的影響,首先在10-1煤層大部和9-3煤層局部進行了采掘工作,隨著礦井生產接續(xù)進入正常,后續(xù)將會在10-1煤層已采動區(qū)域布置9-3,8-3煤層采掘工程。為保證安全生產,結合我國長期以來對上行開采技術的研究成果[1-4],對秦華煤礦8-3,9-3煤層上行開采進行了可行性研究,為上行開采提供了理論依據。

      1 礦井地質構造

      礦井所處地質條件為小型山間盆地陸相沉積,聚煤作用發(fā)生在早侏羅世中、晚期和中侏羅世早期,受華力西運動、燕山運動及喜馬拉雅運動影響,使地層發(fā)生褶皺斷裂,造成了礦井煤層頂板層理、節(jié)理和裂隙發(fā)育,煤層頂板抗壓強度不大,易于破碎的現(xiàn)狀。礦井可采煤層5層,分別是8-3,9-3,10-1,10-2和10-3煤層,其中8-3與9-3煤層平均層間距35.0m,9-3與10-1煤層平均層間距21.0m。秦華煤礦可采煤層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秦華煤礦可采煤層情況一覽

      2 10-1煤層采動影響計算模擬分析

      通過對抗剪、抗拉、抗壓、飽和抗壓及堅固性系數(shù)、膨脹率等礦井頂?shù)装鍘r石物理力學性質進行試驗,得到結論,煤層頂?shù)装蹇箟簭姸炔淮螅子谄扑?,煤層底板遇水膨脹,易發(fā)生底鼓。

      2.1 數(shù)值工程地質模型建立

      對于10104西工作面正常推采過程進行簡化分析,計算模型的設計幾何尺寸為:350m(長)×150m(高)。模型邊界條件界定:左、右及上下邊界即x,y方向的速度和位移矢量設計為零;界定上邊界為自由邊界,上覆巖層以外在荷載的形式施加于上部邊界。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數(shù)值模型

      2.2 10-1煤層開采對8-3,9-3煤層頂?shù)子绊?/p>

      通過模型分析,當工作面推進140m時,裂隙離層帶發(fā)育至9-3煤層頂板20m處(距整個模型下部邊界50m處),裂縫帶達到最大高度,距10-1煤層頂板約41.0m,如圖2所示。

      圖2 裂縫帶導通高度示意

      分析10-1煤層開采后,8-3,9-3煤層頂?shù)装宓乃苄詤^(qū)分布等,明確其對8-3,9-3煤層開采時的影響。10-1煤層開采后,覆巖破壞區(qū)分布如圖3所示。

      圖3 10-1與8-3,9-3層間巖層覆巖破壞情況

      分析可知,10-1煤層開采后,8-3,9-3煤層在靠近10-1煤層煤壁附近出現(xiàn)大量的拉伸破壞區(qū),降低了煤體的整體性及承載能力。下位煤層開采后,上位煤層及其頂?shù)装宓慕Y構完整且不發(fā)生臺階錯動是上行開采的前提[5],因此8-3,9-3煤層工作面的開切眼及停采線位置應避免與10-1煤層工作面相應位置重疊布置,布置位置需要向采空區(qū)方向錯動。

      10-1煤層開采垮落帶高度約為8m,最大導水裂縫帶約為41m,導水裂縫帶高度波及到9-3煤層頂板以上約20m,導通至9-3煤層基本頂。因此,9-3煤層回采期間要加強工作面的頂板控制,避免采場出現(xiàn)直接頂?shù)穆┟埃⒆⒁鈱敯暹\動進行監(jiān)測、分析和預報。

      2.3 10-1煤層采動應力分布與上行開采作用效應

      上行開采程序條件下,下位10-1煤層開采的采動應力分布及其對10-1煤層的采動作用效應,如圖4所示。

      圖4 10-1煤層采動影響分布

      由圖4(a)看出,10-1煤層開采后,由于上覆巖層呈現(xiàn)拱形運動,因此在拱形覆巖運動區(qū)內形成了拱形的應力降低區(qū),在10-1煤層遺留煤壁向上部巖層發(fā)展形成了應力升高區(qū),應力升高范圍在8-3,9-3煤層分布范圍如圖4(b)所示,最大垂直應力為15.14MPa,約為原巖應力的3.05倍,8-3,9-3煤層回采巷道應避免布置在這些應力集中區(qū)域。9-3煤層受10-1煤層采動影響,其直接頂與基本頂之間出現(xiàn)離層,8-3,9-3煤層則在10-1采空區(qū)對應區(qū)域產生卸載,在10-1煤層開采引起覆巖運動穩(wěn)定之后,在應力卸載區(qū)域布置8-3,9-3煤層回采巷道對開采及巷道維護均較為有利。

      數(shù)值分析表明10-1煤層開采引起8-3,9-3煤層在10-1煤層煤壁處的支承壓力集中。為實現(xiàn)上行安全開采,應將8-3,9-3煤層的區(qū)段巷道布置在遠離10-1煤層煤壁的采空區(qū)內。

      3 8-3,9-3煤層上行開采可行性分析

      根據秦華煤礦10-1煤層上覆的8-3,9-3煤層的地質條件及煤炭資源賦存的空間關系,著重分析了10-1煤層開采后對上部8-3,9-3煤層的結構性影響。

      3.1 比值判別法

      綜合物理模擬、井下探測研究所揭示出的覆巖裂隙發(fā)育結構平衡分帶規(guī)律,按公式h(層間距)/M(煤層采高)=k(開采區(qū)間劃分)劃分上行開采的可行性區(qū)間,對上行開采的可行程度及效果做出預測,確定是否可以進行上行開采活動,上行開采可行性區(qū)間劃分見表2。

      表2 上行開采可行性的區(qū)間劃分[6]

      10-1煤層按實際采高2.0m作為采厚,最小層間距17.60m計算,則:

      故按照比值分析法的評判標準,9-3煤層與10-1煤層的區(qū)間處于圍巖準平衡帶負載層或平衡帶內及中斷裂亞帶內,屬于準上行開采區(qū)間,施工制定合理的技術措施,可以進行上行開采。

      10-1與8-3煤層之間的層間距40.56~82.98m,平均層間距56m。按實際采高2.0m作為采厚,最小層間距40.56m計算,則:

      故按照比值分析法的評判標準,8-3煤層位于10-1煤層覆巖平衡帶以上,可正常進行上行開采。

      3.2 “三帶”判別法

      鉆孔和井巷揭露資料表明,10-1與8-3,9-3煤層間巖性一般為粉砂巖、細砂巖和中砂巖,屬松軟-中硬巖層。根據《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guī)程》,煤層開采條件屬于緩傾斜煤層長壁垮落法開采,按照公式[7-8]計算10-1煤層全部垮落法開采后的垮落帶、導水裂縫帶高度見表3。

      表3 10-1煤層開采后的垮落帶和裂縫帶高度計算

      由表3分析可知,10-1煤層開采后裂縫帶高度31m,大于10-1與9-3煤層最大層間距29.72m,導致9-3煤層的內部結構發(fā)生中等程度破壞,對8-3煤層基本沒有影響,10-1煤層開采后,制定一定的技術及安全措施可以對9-3煤層進行開采。

      3.3 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法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根據我國煤礦上行開采的部分實例,分析回歸出求算下部一個煤層采動影響的上行開采的必須層間距H的經驗公式:

      H>1.14M2+4.14+MS[9]

      式中,M為下煤層采高,m;MS為上煤層厚度,m。

      礦井10-1煤層實際采高2.0m,9-3煤層厚度2.0m,兩煤層最小層間距為17.60m,按照上述經驗公式計算:H=1.14×2.02+4.14+2.0=10.7(m),結果小于煤層最小層間距17.60m。

      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法,10-1煤層和9-3煤層層間距滿足上行開采判別準則。

      4 8-3,9-3煤層回采工作面合理布置研究

      4.1 采動影響的空間關系

      圖5反映了反程序開采后采空區(qū)上覆巖層移動盆地的特點[10]。

      由圖5可知,下部邊界影響區(qū)斜長lx為:

      上部邊界影響區(qū)斜長ls為:

      圖5 采空區(qū)上覆巖層移動盆地

      走向邊界影響區(qū)斜長lz=lψ3+lδ0,即:

      式中,H為上下煤層間距,m;α為煤層傾角,3~21°,取平均12°;β0,γ0,δ0分別為下部邊界角、上部邊界角、走向邊界角;ψ1,ψ2,ψ3分別為下部充分采動角、上部充分采動角、走向充分采動角。

      根據礦井8-3,9-3,10-1煤層所處區(qū)間的巖性,取γ0=60°,β0=δ0-0.7α,δ0=60°,ψ1=ψ3-0.5α,ψ2=ψ3+0.5α,ψ3=60°,則10-1煤層的開采邊界影響區(qū)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10-1煤層開采的邊界影響范圍

      備注:層間距按平均層間距計算

      由表4可以看出,由于10-1與9-3煤層層間距較小,10-1煤層開采后其邊界影響對于9-3煤層開采仍然較強,由于上部邊界影響區(qū)范圍內的煤層及其圍巖在覆巖移動盆地形成過程中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破壞,因此,8-3,9-3煤層內布置的區(qū)段巷道應盡量布置在上部煤層邊界影響區(qū)范圍之外,降低巷道維護的難度。

      4.2 8-3,9-3煤層與10-1煤層開采的時間關系

      上行開采時,上下煤層回采應有一定的間隔時間,否則,即使有足夠的層間距,在回采上部煤層時,仍然會出現(xiàn)壓力大等困難情況。根據巖移理論,下位煤層開采后,上位煤層的穩(wěn)定時間取決于層間距、層間巖性以及頂板管理方法。對于全部垮落法開采,需根據10-1煤層距9-3,8-3煤層的距離,按經驗公式1估算10-1煤層的移動延續(xù)時間T。

      經驗公式1:T=2.5H

      式中,T為移動延續(xù)時間,d;H為最大層間距,m。

      由此可知,10-1煤層開采后的9-3煤層移動延續(xù)時間分別為:

      T10-9=2.5×29.72=75(d)

      10-1煤層開采后的8-3煤層移動延續(xù)時間分別為:

      T10-8=2.5×82.98=207(d)

      按照經驗公式2,上下煤層的開采時間間隔為:

      經驗公式2:T=0.08k+3(月)

      式中,k為采動影響倍數(shù)。

      由此可見,時間間隔應至少在4個月以上。

      為安全起見,兩者取其大,10-1煤層開采后9-3開采時間間隔應不小于4個月,8-3煤層開采間隔時間應不小于7個月。

      6 結 論

      (1)9-3煤層位于下部10-1煤層開采的圍巖準平衡帶負載層及中斷裂亞帶內,為準上行開采區(qū)間,制定合理的技術措施,可以進行上行開采。8-3煤層位于10-1煤層覆巖平衡帶以上,可正常進行上行開采。

      (2)9-3煤層應至少在10-1煤層開采4個月后、8-3煤層應至少在10-1煤層開采7個月后待覆巖運動穩(wěn)定后再進行準備工作。

      (3)8-3,9-3煤層頂?shù)装寰嬖趹鞋F(xiàn)象,從避免巷道受到集中應力影響角度分析,8-3,9-3煤層區(qū)段巷道應向10-1煤層采空區(qū)方向錯動,避開10-1煤層實體煤區(qū)域和區(qū)段煤柱區(qū)域,將其布置在10-1煤層采空區(qū)上方。

      [1]張京超,續(xù)文峰.復雜地質條件近距離煤層上行開采技術研究與實踐[J].煤礦開采,2014,19(5):33-35.

      [2]劉天泉.用垮落法上行開采的可能性[J].煤炭學報,1981,1(2):18-28.

      [3]安豐存,高 琳,孫海民.淺埋厚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判斷方法[J].煤炭技術,2015,34(12):107-109.

      [4]李光輝,張國輝.受水害威脅煤層上行開采技術研究[J].中州煤炭,2013(8):14-20.

      [5]宗彩建,尹增德,劉進曉,等.濟二3上近距離煤層上行開采可行性研究[J].煤炭技術,2016,35(10):59-60.

      [6]蔣金泉,孫春江,尹增德,等.深井高應力難采煤層上行卸壓開采的研究與實踐[J].煤炭學報,2004,29(1):1-6.

      [7]馬立強,汪理全,張東升,等.近距離煤層群上行開采可行性研究與工程應用[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2(4):1-5.

      [8]尹增德.采動覆巖破壞特征及應用研究[D].泰安:山東科技大學,2007.

      [9]馮國瑞,任亞峰,王鮮霞,等.白家莊煤礦垮落法殘采區(qū)上行開采相似模擬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1,36(4):544-550.

      [10]汪理全.上行開采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周景林]

      2016-11-15

      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7.02.007

      王傳華(1971-),男,山東新泰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煤炭開采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

      王傳華,吳紹民,王興水.近距離煤層上行開采可行性研究[J].煤礦開采,2017,22(2):27-30,99.

      TD

      B

      1006-6225(2017)02-0027-04

      猜你喜歡
      采動覆巖采空區(qū)
      老采空區(qū)建設場地采空塌陷地質災害及防治
      河北地質(2022年2期)2022-08-22 06:23:32
      瞬變電磁法在煤礦采空區(qū)探測中的應用
      礦區(qū)開采過程中覆巖移動規(guī)律數(shù)值模擬研究*
      采礦技術(2021年1期)2021-03-02 06:13:08
      煤礦高強度長壁開采覆巖破壞充分采動及其判據
      煤炭學報(2020年11期)2020-12-17 03:13:24
      采動影響下淺埋輸氣管道與土體耦合作用機理
      準東大井礦區(qū)巨厚煤層開采覆巖裂隙分布特征
      充填開采覆巖變形破壞規(guī)律研究
      中國煤炭(2016年1期)2016-05-17 06:11:36
      深部采動巷道頂板穩(wěn)定性分析與控制
      煤炭學報(2015年10期)2015-12-21 01:55:24
      某礦山采空區(qū)處理方案
      新疆鋼鐵(2015年2期)2015-11-07 03:27:52
      采動巖體滲流力學研究進展
      石狮市| 竹溪县| 桂平市| 邛崃市| 平阳县| 页游| 济源市| 外汇| 孟津县| 汾西县| 马山县| 芮城县| 大邑县| 阿荣旗| 万山特区| 呼伦贝尔市| 安塞县| 汝南县| 邳州市| 镇巴县| 霍林郭勒市| 锦屏县| 穆棱市| 镇康县| 台山市| 沙湾县| 昭苏县| 玉山县| 临猗县| 马尔康县| 涟水县| 阿拉尔市| 韩城市| 安龙县| 义马市| 昭通市| 宁明县| 胶南市| 纳雍县| 二连浩特市| 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