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
摘 要:森鷗外在日本現(xiàn)代文學史上聲望與夏目漱石相當,視為明治文學的巨匠,他的《半日》發(fā)表于明治四十二(1909)年,描寫了高山家半日內(nèi)所發(fā)生的事,體現(xiàn)了高山家時代的混沌。本文通過對小說中主要人物言行的分析,揭示了他們的“新”和“舊”。
關(guān)鍵詞:高山家;新;舊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01
序:
森鷗外出生于武士家庭,自幼受武士道德教育,通習儒家經(jīng)典。奉命留德專攻衛(wèi)生學。西方的人文環(huán)境和先進的科學文化使他的眼界胸襟也為之一變。作為明治政府的官員,上層知識分子的代表,森鷗外的思想既有進步的一面,也有因循的局限。但是,西方的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也給予他深刻的影響,始終貫穿于他的創(chuàng)作中。他的《半日》中的主要人物也具有兩面性,本文擬通過對作品中主要人物進行分析,探討人物所體現(xiàn)的時代的混沌。
一、夫人像
在《半日》中,夫人對高山博士母親的怨言和言行,高山從長年的經(jīng)驗來看、可以理解夫人對婆婆的怨言,應該說是對婆婆的嫉妒,包括“意志的方面”和家計之類“理性的方面”等方面。關(guān)于前者、比如“她壓根兒不和母親同席而坐……后來她竟然漸漸不讓母親到博士所在的地方了?!笨梢钥闯鍪菍Ω呱胶推牌抨P(guān)系比較好的嫉妒。關(guān)于后者、則是夫人對不能管理家計、不知道財產(chǎn)的多少以及有遺囑存在的不滿。夫人的這些怨言對反映高山家存在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夫人對婆婆的嫉妒最開始是夫人的父親指出來的,從夫人一家的立場來看、高山和婆婆關(guān)系較好是對夫人的疏遠。另外,夫人關(guān)于家計、財產(chǎn)的怨言,是和婆婆握有財產(chǎn)主導權(quán)相關(guān)的。因此,夫人抱有“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我和玉兒怎么辦呢”的不安,夫人的這種不安是從如果高山去世了、那么在被從財產(chǎn)金錢之類的事所疏遠的高山家、她會被怎樣對待呢這種想法產(chǎn)生的。換句話說,夫人的怨言和不安是對以婆婆為中心的封建的高山家而言的。夫人的不安和怨言對于被封建的高山家所疏遠者來說、有一定的正當性。但是另一方面,夫人的這種怨言不能說是完全正當?shù)?。關(guān)于此問題,對于夫人的怨言、擬從別的角度再次分析。
“太太自嫁到這個家中以來,總把博士的母親叫做‘她。博士問為什么不叫母親?她卻回答說,我到這兒來是做你妻子,不是給她做女兒的……在你成為借貸生之前,可能出了一點學費吧。那是父母應該盡的義務呀。你現(xiàn)在能夠掙薪水,那是憑你的本事嘛?!鼻罢叩摹拔业惯@兒來是做你妻子”或者是后者關(guān)于家計主導權(quán)的爭論,高山掙的薪水是憑自己的本事,婆婆應該放棄主導權(quán),從這一點來看,應該說夫人的怨言是對家中自我的強調(diào),即夫人的言行根植于個人主義、體現(xiàn)出了她的“新”。
二、高山的“新”和“舊”
上一節(jié)分析了夫人的言行,那么在高山夫妻的生活中,高山是如何表對待夫人的呢?從 “關(guān)于對母親必須有禮貌的問題,博士最初好言相勸,后來則是予以斥責,試圖令其改正,但均以失敗告終?!敝锌梢钥闯龈呱奖в懈纳片F(xiàn)狀的希望,但是在這種狀況下,高山的想法是“不管怎么說還是先維持現(xiàn)狀吧?!辈扇〉氖遣患由罴彝?nèi)不和的消極的方法,可以通過此類的事件明確高山的人物像以及人物像的背后所包含的問題。還有一處能體現(xiàn)高山人物像的描述是“其實博士完全沒有必要為這件事取消參加皇宮的祭奠活動。”這里的“這件事”指的是夫人的離家出走事件,博士因為夫人的離家出走而缺席孝明天皇紀念日是為了不讓女兒玉兒被夫人帶走,避免不必要的風波,是從“維持現(xiàn)狀”這種消極的想法中出發(fā)的。在孝明天皇紀念日卻以家庭的事優(yōu)先,可以說他是以個人為判斷基準行動的,體現(xiàn)出自由發(fā)散靈活思考的“新”,他的“新”應該是和去西方留過學有關(guān)聯(lián)的。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但是母親相信自己管對治家有益,不讓她管是不妥的?!边@里的“對治家有益”可以看出高山也有在關(guān)鍵時刻還是羈絆于家這種“舊”的一面。
上面提到的夫人的怨言,夫人對遺囑的事一概不知,關(guān)于財產(chǎn)也不是很清楚,夫人作為被疏遠的人、作為個體在傾訴不安,因此,高山也應該作為個體,尋找解決的辦法。但是,高山卻說“老人不顧自己的年事漸高,一心為幾個孩子著想。幾個孩子都以學習上進、讓父母高興為樂。沒什么錢財可言,財產(chǎn)就是志氣和本領(lǐng)?!备呱秸J為孩子為了父母、父母為了孩子,家人之間應該為了家互相犧牲,想要阻止夫人的不滿。對于被從高山家疏遠而感到不安的夫人,高山優(yōu)先提出傳統(tǒng)的家的價值觀,認為主張財產(chǎn)、遺囑之類個體的權(quán)利是很不恰當?shù)?。因此,高山既有“舊”的一面,也有“新”的一面,二者同時存在于高山之內(nèi)。
結(jié)語:
通過探討夫人和高山的人物像,論述了雙方所具有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就如鏡子一樣折射了時代的問題。高山家既有封建的影子,又不乏主張自我利益,這是身處混沌時代的必然性。因此,高山家的問題反映了明治四十二(1909)年的時代問題,可以說森鷗外通過高山家批判了日本的混沌時代。
注:
原文引用皆出自《森鷗外精選集》森鷗外著 高慧勤編選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4.
參考文獻:
[1]《森鷗外精選集》森鷗外著 高慧勤編選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4.
[2]『道草』『半日』の家庭――〈強い妻〉と〈強い女〉――(芳野祥子 女性學評論16 2002.3).
[3]「半日」の夫婦像――描かれなかったもう一つの時代(外尾登志美 日本アジア言語文化研究5 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