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張術春
摘 要:研究得知,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可以有效改善了污水處理工藝,提高污水處理質量,目前,在污水處理廠中應用廣泛,并且取得了顯著成績。因此,本文詳細分析了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在污水處理廠的應用,從原理著手,對常見形式進行評價,最后分析具體使用過程和注意事項,旨在能夠全面認識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關鍵詞: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應用
中圖分類號:TV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8-0008-01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是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被利用在污水處理領域。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工藝突出優(yōu)點,在確保良好處理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簡化處理工藝,在處理過程中將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進行集成,不在經過后續(xù)二沉池處理。此外,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自動化程度高,處理的污水水質好,不僅節(jié)約能耗,還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
1 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原理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基本工作原理實現(xiàn),將污染物置于同一單元反應器內,統(tǒng)一去除,此過程中發(fā)生作用,比如:生物代謝作用、物理過濾作用、膜和填料的物理吸附作用、反應器內食物多級捕食作用,利用的載體是顆粒狀填料機器附著的生長物。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能夠被成功使用的關鍵物是球形濾料。曝氣生物濾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多種工藝組合流程,在設計濾池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參數(shù)有濾料體積、濾池總面積、濾池高度、布水布氣系統(tǒng)、反沖洗系統(tǒng)等。如下圖1所示曝氣生物濾池構造。
2 污水處理中曝氣生物濾池常用形式的評價
2.1 BIOCARBONE工藝
該工藝使用的濾料為球形陶粒,比重大于1,污水自上而下流動,中下部為曝氣裝置,底部為反沖洗裝置。實際污水處理過程中借助于氣水的聯(lián)合反擊,有效清理硝化和反硝化雜質。該工藝在工業(yè)污水處理方面應用較為普遍,但是由于其特性,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堵塞現(xiàn)象。
2.2 BIOSTRY工藝
該工藝使用的填料是乙苯乙烯,填料懸浮比重小于1,污水和空氣經過底部裝置被導入到濾料中,在濾料底部安裝濾頭濾板裝置確保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水能夠就直接與濾頭接觸,避免發(fā)生堵塞現(xiàn)象。
2.3 BIOFOR工藝
該工藝使用的濾料為輕質陶粒,填料懸浮比重大于1,污水在裝置底部被引入,濾層下方設置承接層,上層不再設置濾板,并且在承接層設置曝氣管,水與空氣在反沖運行中同時進入濾層。該工藝的突出優(yōu)點是裝置不容易堵塞,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工藝。
3 曝氣生物濾池的實際應用
污水處理方面,曝氣生物濾池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當前,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多數(shù)是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物,因此,在使用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技術的過程中填充物主要為生物陶粒,具體處理過程如下:①第一階段,啟動和掛膜階段。該階段的第一項工作是檢查配氣和配水的合理性,確保裝置水、氣路暢通無堵,原因在于曝氣和反沖洗過程中,氣路暢通是關鍵條件。對裝置檢查合格之后,下一項工作是調料和掛膜,污水處理廠通常采用自然掛膜和接種掛膜相結合,從季節(jié)角度考慮,夏季通常優(yōu)先選用自然掛膜,原因在于夏季氣溫較高,能夠用少量進水量實現(xiàn)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達到污水處理的目的。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如果水中的可降解微生物含量較少,則需要使用接種掛膜進行輔助,并且在處理過程中要對有機物濃度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可降解有機物,去除程度達到20%-30%之間時掛膜完成,通常情況下,完成掛膜需要1個月時間。②第二階段,運行維護。該階段工作在掛膜完成之后進行,由于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敏感度很容易影響到生物陶粒,因此,處理過程要規(guī)范化,最大限度降低影響。具體做法是:科學維護濾池濾水環(huán)境,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濾池負荷過大造成的不穩(wěn)定性影響;要保持穩(wěn)定供氣,避免出現(xiàn)曝氣停止或者是不足現(xiàn)象;污水處理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反沖洗,由于反沖洗量較大,需要進行長時間反復過濾,此過程中濾料被反復使用,污水處理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要定期進行反沖洗,從而有效提高污水處理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作為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在處理污水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與其它污水處理方法相比,更具優(yōu)勢,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更多新型的污水處理工藝將會出現(xiàn),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有效結合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就會發(fā)揮更好的效果,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也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曙光,張曉健,王占生.曝氣生物濾池最新發(fā)展和運用[J].水處理技術,2004(03).
[2]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
[3]陳力行,史惠祥,等.造紙廢水臭氧-曝氣生物濾池深度處理技術研究[J].水處理技術,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