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摘 要】青島市地鐵四號線靜港路車站臨近海邊,地下水位較高并且豐富,地質(zhì)條件差,本站采用鉆孔咬合樁圍護結構,使車站受力結構和隔水結構的有效結合。本文通過對兩種不同的施工機械進行對比,以及將施工過程中的控制難點在實踐應用中的總結分析,得出相應施工重難點的有效控制措施及方法,為其他類似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地鐵;全套管咬合樁;控制措施
1 工程概況
靜港路站為青島地鐵四號線的第21座車站。車站兩端均為盾構區(qū)間,且盾構機在大小里程端均為接收吊出。車站位于規(guī)劃靜港路與李沙路交叉路口,沿李沙路“一”字型布置。地面標高6.46~7.04m,車站頂板覆土2.8~3.4m,車站底板埋深16.51~17.51m。本站設計站臺長276.0m,為11m島式站臺,車站形式為地下兩層雙跨(局部三跨)矩形框架結構。車站標準段結構凈寬19.7m。本站設3個出入口、1個安全出入口和2組風亭,車站區(qū)域及兩側(cè)均分布有熱力、電力、燃氣、有線電視、污水、雨水暗渠、自來水等管線、管溝等,管線一般埋深1~3.5m,其中燃氣管道鋪設于李沙路路面以下約3m處,車站南段有一條排洪水渠近乎垂直穿過車站,水渠寬5.5m、埋深2m,結合外部環(huán)境及設計要求,本站采用半明挖半蓋挖形式。
2 水文地質(zhì)情況
根據(jù)地質(zhì)勘查報告,本站站址范圍地層分布自上而下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沖洪積中粗砂、沖洪積粉質(zhì)黏土、沖洪積粗礫砂、碎石土、強~微風化基巖。第四系人工填土厚度2.0~5.5m;沖洪積中粗砂厚度2.5~8.0m;沖洪積粉質(zhì)黏土厚度3.0~4.8m;沖洪積粗礫砂厚度2.1~3.3m;碎石土厚度4.7~8.6m;強風化凝灰?guī)r厚度1.7~3.9m;中~微風化凝灰?guī)r穩(wěn)定較好,基巖埋深19~22m?;拥撞繛樗槭翆?。
本站臨近海邊,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賦存于局部分布的砂類土層中,富水性中等?;鶐r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裂隙發(fā)育的風化帶中,賦水量小,埋藏較深,水質(zhì)好,無侵蝕性。基巖裂隙水的透水性因地層的巖性、風化程度、裂隙發(fā)育程度等因素存在較大差異,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均勻性和各向異性。該類型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及第四系孔隙潛水;巖體中節(jié)理、裂隙為良好的徑流通道,徑流方向隨裂隙變化,無規(guī)律可循;主要排泄方式為大氣蒸發(fā)。
3 咬合樁施工工藝流程
經(jīng)設計專家通過技術方面及經(jīng)經(jīng)濟方面比較,本車站主體級附屬圍護結構均采用鉆孔灌注咬合樁,樁間距700mm、咬合300mm,樁徑1000mm,混凝土樁(素樁)與鋼筋混凝土樁(葷樁)相間布置的AB型樁。鉆孔咬合樁是采用機械鉆孔施工,樁與樁之間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種新型基坑圍護結構。由于其樁心相交咬合,與傳統(tǒng)樁心相切樁相比,防水效果良好,投資節(jié)約顯著。
3.1 咬合樁施工工藝流程
(1)A型樁為素混凝土樁,采用超緩凝混凝土;B型樁為葷樁。總的原則是先施工A型樁,后施工B型樁,其施工工藝流程是:A1—A2—B1—A3—B2—A4—B3……An—B(n-1),如圖1所示。
(2)超緩凝混凝土的要求:為了克服及減少B型樁成孔咬合施工中造成A型樁的破壞,采用超緩凝混凝土。
(3)A型樁混凝土緩凝時間要求:T=3t+K
式中T-A型樁混凝土的緩凝時間(h);
t-單樁成樁所需時間(h);
K-儲備時間,一般取1t;
T的基準值般為大于等于60h。
圖1
3.2 單樁施工工藝。(見圖2)
4 咬合樁施工設備的選擇
4.1 需考慮的因素:
(1)緊臨海,地下水位高及下穿溝渠等地質(zhì)水文因素及外界環(huán)境因素;
(2)施工所采用設備因素,成樁進度,控制垂直度等所影響成樁質(zhì)量的因素;
(3)基坑開挖方式、土體加固方式、混凝土的質(zhì)量、成孔成樁工藝等施工因素。
4.2 咬合樁施工設備介紹:目前國內(nèi)全套管鉆機主要采用兩種設備:
(1)360度全套管全回轉(zhuǎn)鉆機
優(yōu)點:1)施工效率高,成樁速度快;
2)功能高端,垂直度易于控制,施工的垂直度可精確至1/500;
3)適用不同地質(zhì),可對回轉(zhuǎn)扭矩、回轉(zhuǎn)速度、拉拔力等多種參數(shù)進行設置;
4)設備扭矩強大,在A型形樁強度生成時,仍能進行切割施工。
缺點:1)設備施工單價高,施工總成本高;
2)成樁施工周期長,投入設備多,設備占用場地較大,不利于現(xiàn)場施工組織,施工進度不可控。
(2)27度全套管搖動式鉆機
優(yōu)點:1)設備施工單價低,施工總成本低;
2)設備施工使用占地小,對施工場地的要求不高,利于組織足夠設備進場施工,施工進度可控。
缺點:1)設備工作壓力、提升力均較小,施工效率比較低;
2)施工垂直度控制度不高,只能精確到3/1000,剛好滿足設計要求的最底限度,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偏斜,必須通過拔管回填重新成孔,降低施工工效,費工時費成本。
5 咬合樁施工重難點及有效控制措施
5.1 樁孔傾斜
首先要考慮的是地質(zhì)原因,在鉆孔施工取土過程中檢查地質(zhì)是否存在一部分軟層,一部分硬層;其次鉆機的傾斜是否及時校正,施工過程中抓斗取土沖力較大,極易造成傾斜;再是在拔套管的過程中混凝土樁體扭曲或一邊攪動過大。
控制措施:
(1)首先試拼套管,控制整根套管的順直度偏差不大于10mm。
(2)堅持多次監(jiān)測和檢查成孔過程中樁的垂直度
1)實時監(jiān)測:采用線錘或經(jīng)緯儀監(jiān)測地面以上部分的套管的垂直度,發(fā)現(xiàn)偏差隨時糾正。在每根樁的成孔過程中應從開始施工到成孔結束始終堅持,不能中斷。
2)屢次檢查:每節(jié)套管壓完后安裝后,在下一節(jié)套管之前,都要停下來進行孔內(nèi)垂直度檢查,不合格時需及時糾偏,直至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節(jié)施工。
(3)樁身糾偏,成孔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垂直度偏差超限,必須及時進行調(diào)整糾偏。
5.2 遇地下障礙物
地下障礙物因其深埋地下,具有不明確性,前期進行地質(zhì)勘查有時也不能完全探測。
控制措施:采用“分階段成孔法”進行處理:
(1)第一階段,不論A型樁還是B型樁,成孔取土至障礙物,更換鉆頭為沖擊錘,從套管內(nèi)用沖擊錘沖鉆至樁底設計標高,成孔后向套管內(nèi)回填土,邊回填土邊拔出套管,將已成的孔完全回填完畢,回填土可利用原成孔取的土;
(2)第二階段,回填完畢后,按咬合樁通常的施工方法進行,逐步施工直至完畢。
5.3 管涌
發(fā)生管涌有兩種情況:一是,隨著鉆孔深度增加和套管的搖動,富含水砂層在飽和壓力水作用下,軟化呈流塑狀,引起管涌;二是,在B型樁成孔過程中,由于A型樁混凝土還處于流動狀態(tài),未凝固,A型樁混凝土有可能從A、B型樁相交處涌入B型樁孔內(nèi),發(fā)生管涌。
控制措施:
(1)針對第一種情況,主要采取套管底口始終保持超前于開挖面一定距離,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頸”增加水頭路徑,阻止飽和砂土的流動,或者在樁內(nèi)適當注水,保持水壓力平衡。
(2)針對第二種情況,常用以下3種方法進行處理:
1)控制A型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超過18cm,降低混凝土的流動性;
2)套管底口應始終保持超前于開挖面一定距離,控制在2.5m以上,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頸”,阻止混凝土的流動。
3)B型樁成孔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相鄰兩側(cè)A型樁混凝土頂面,如發(fā)現(xiàn)A型樁混凝土下陷,應立即停止B型樁開挖,并一邊將套管盡量下壓,一邊向B型樁內(nèi)填土或注水,直到完全止住“管涌”。
B型樁施工過程中防止混凝土管涌措施示意圖
5.4 缺陷樁
在鉆孔咬合樁施工過程中,因B型樁素樁澆筑的超緩凝混凝土早凝或發(fā)生機械設備故障等原因,造成鉆孔咬合樁的施工未能按正常要求進行而形成缺陷樁。
處理方法有以下三種:
(1)背樁補強:B型樁成孔施工時,其兩側(cè)A型1樁、A型2樁的混凝土均已凝固,處理方法為放棄B型樁的施工,調(diào)整樁序,繼續(xù)后面咬合樁的施工,最后在B型樁外側(cè)增加適當?shù)男龂姌蹲鳛檠a強措施。
(2)預留咬合企口:在B型樁成孔施工中發(fā)現(xiàn)A型樁混凝土開始有早凝傾向但還未完全凝固時,為避免繼續(xù)按正常順序施工造成事故樁,可及時在A型樁右側(cè)施工砂樁以預留咬合企口,待調(diào)整完成后再繼續(xù)后續(xù)樁的施工。
(3)平移樁位單側(cè)咬合:B型樁成孔施工時,其一側(cè)A1樁的混凝土已經(jīng)凝固,使套管鉆機不能按正常要求切割咬合A1、A2樁。處理方法為向A2樁方向平移B型樁樁位,使套管鉆機單側(cè)切割A2樁,施工B型樁(鑿除原樁位導墻,并嚴格控制樁位),并在A1樁和B型樁外側(cè)另增加旋噴樁作為防水處理的措施。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