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普洱元年
中國大陸真正進行普洱茶科學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紀初,這個時期的科學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在今天看來很多實驗方法與實驗手段相對也是落后。高度重視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的普洱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北京馬連道召開的國際茶文化節(jié)上,提出了科技含量會成為未來茶產業(yè)首要考慮的因素,科技會提升茶葉的價值和競爭力。次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將2008年定為“科學普洱元年”,倡導普洱茶進入到“科學普洱”的紀元。時任普洱市副市長盛軍說,“科學普洱在行動”的計劃已經全面啟動。時任普洱市茶辦主任趙昌能說,“科學普洱”現(xiàn)在已經成為每次會議的主題,都會打上鮮明的科學烙印。
“真正對普洱茶較系統(tǒng)的科學研究應是在2008年之始。因為從這一年開始,普洱茶的科學研究開始呈系統(tǒng)化、規(guī)?;厔荨4罅康膶嶒瀳蟾?、研究論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層出不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由此,我們也習慣將2008年稱其為‘科學普洱元年?!边@是普洱茶學者陳杰先生給出的總結。
2.沒有圍墻的研究院
普洱茶的推廣和普及力度越大,就越多人發(fā)問,普洱茶為什么可以“解油膩”?普洱茶為什么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普洱茶為什么會越陳越香?普洱茶到底是“藥”?還是食品?等等,原有的“經驗之談”早已無法滿足消費者,人們需要用更科學的實證方法來認識普洱茶,理解普洱茶。2009年4月,由云南省委組織部、農業(yè)廳、科技廳牽頭,普洱市政府主辦的“百名海外歸國博士——科學普洱在行動”的活動,拉開了多層次科學研究普洱茶的序幕,在云南、乃至全國樹立了一個好的科研機制:即大科研、跨學科、多層次、重參與的體系的構建。科學家們評價,“‘沒有圍墻的研究院這一架構的設置不僅滿足了科學研究普洱茶的要求,也符合當前國際最前沿的科學研究主流思維?!?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5/25/puer201610puer20161016-1-l.jpg" style="">
在沒有圍墻的研究院成立之前,中國大陸科研人員沿用常規(guī)的檢驗方法發(fā)現(xiàn)了普洱茶的一些物質,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仍存在很多的疑惑,知道它“是什么”,卻不知道“為什么”。當時,普洱茶中絕大部分物質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不清楚普洱茶內含物質到底有多少,普洱茶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體、基因、脫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普洱茶學者陳杰先生在《從混沌走向澄明普洱茶的科學十年:回顧與展望》一文中這樣寫道,“面對這樣一些難題,我們首先應當清楚的是,解決這些科學難題不是一個科研單位或幾個專家學者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多個科研單位,甚至是跨省、跨國界的科研機構協(xié)同與合作,形成大科研、跨學科、多層次的研究氛圍。以普洱茶生物發(fā)酵領域為例,它就涉及多個生物學門類,有生物科學(偏重于動物學、植物學、環(huán)境生物學等);生物技術(偏重于實驗技術,如細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生物工程(偏重于工業(yè)生產,如發(fā)酵工程等);生物醫(yī)藥(偏重于藥品研發(fā)等);生物信息學(偏重于利用計算機解決生物學問題,多做蛋白質結構分析等);還有動植物檢疫、生物安全等幾十個專業(yè)。因此,沒有圍墻的研究院恰恰是基于這些因素作為出發(fā)點的。它不僅在中國茶業(yè)界樹立一個好的科研思路,也必會為普洱茶贏得美好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
沒有圍墻的研究院得到了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4000萬元支持普洱茶科學研究,當時,已經成為云南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的科技支撐和平臺,沒有圍墻的研究院科研任務分為六個方面:
1、 基礎研究。包括普洱茶內含的化學成分,大葉種茶葉的基因圖譜、普洱茶活性成分的生物轉化機理,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色、香、味的演化過程與機理,年份茶理化指標的鑒別方法與標準等等;
2、 功能性研究。包括普洱茶解酒與護肝的功能與機理,普洱茶解油膩、刮腸通泄的原理,普洱茶抗輻射的機理,普洱茶提升人體免疫功能的機理等等;
3、 藥用成分及藥用機理的研究。包括普洱茶降血糖的研究,普洱茶降血脂的研究,普洱茶降膽固醇的研究,普洱茶抗動脈硬化的研究,普洱茶抗癌的機理研究,普洱茶抗氧化機理的研究,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等等;
4、 傳統(tǒng)工藝水平的提升。包括普洱茶微生物發(fā)酵的機理及發(fā)酵模型,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生物酶及酶促發(fā)酵的機理,普洱茶發(fā)酵過程全自動流水線設備的研發(fā),普洱茶壓制設備的改進與提升,普洱茶無菌化生產流程環(huán)境要求與標準,普洱茶環(huán)保包裝物的選用與標準等等;
5、 陳化機理。包括普洱茶后發(fā)酵過程中品質變化的研究,普洱茶不同區(qū)域、不同方法陳化的動態(tài)模型研究等等;
6、 深加工產品研發(fā)。包括純茶飲料(不含香精、防腐劑、色素等添加劑),固態(tài)速溶茶(粉、膏),茶葉香水(不含香精、防腐劑、色素等添加劑),普洱茶內含化學成分單體的萃取與產業(yè)化(如茶紅素、普洱茶皂素等),普洱茶酵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