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中
第四代銷售方法論“價值型銷售”的創(chuàng)立者,曾任北京用友集團有限公司、浪潮集團大客戶經(jīng)理、產(chǎn)品市場部總經(jīng)理等職位。從事銷售工作十五年,深諳銷售的精髓,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chǔ),又有多年的銷售實踐經(jīng)驗。
“破冰大客戶”到底多難
1.大客戶拜訪中,銷售經(jīng)常犯兩個錯誤,一是沒價值,就是送資料之類的沒營養(yǎng)的事情。二是沒有正式的目的,比如,我去看看你、和你聊聊之類的事情。沒正事意味著客戶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成本。
每一次約訪都是一次交易,客戶付出時間成本,期望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然后考量孰輕孰重。價值大于成本就見,反之不見,雖然這種考量未必精確,但卻是客戶的基本邏輯。
2.約訪之所以難,核心的問題就是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建立起信任感。客戶接到電話后,首先要對你進行有罪判定,除非你證明自己不是個騙子,而現(xiàn)在騙子太多了,估計比銷售都多,而且在客戶看來,騙子和銷售也差不多(關(guān)鍵是這個想法也很有道理),所以客戶寧肯不做,也不愿意面臨被騙的風險。
3.在B2B的銷售中,幾乎很難在電話里就賣出東西,尤其是陌生客戶,更無可能。既然如此,我們首先要在心理上明確:約訪的目的是見面而不是賣東西。電話里是嚴禁掏產(chǎn)品的。只說公司,不說產(chǎn)品!這是原則。因為在電話里談產(chǎn)品約等于自殺,掉進了壓力陷阱。而且即使掏,也賣不出去。何苦呢?
做到這一點貌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卻很難。因為不掏產(chǎn)品實在不知道說什么好,更重要的是,你不掏客戶也要問,客戶一問就更經(jīng)不住誘惑了。而解決辦法是提前做好腳本。
4.商機的定義必須是客戶的某個人對你有興趣,這個人最好對未來的采購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他可以一定程度上啟動采購。這個角色的位置不會太低。這個階段的工作完全是面對一個具體的人展開的,而不是一個組織。銷售永遠無法對一個組織展開工作。
5.一個好的客戶案例應該包括四個核心要素:客戶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解決了以后給客戶帶來了什么利益,客戶對此有何感想。這四個要素基本囊括了客戶關(guān)心的主要方面。當然還可以有些別的東西,比如客戶背景、行業(yè)分析等等,但一定要分清主次。
6.大家看一下以下兩條銷售向客戶的提問模式,哪種更顯專業(yè):
“你們對物流有什么要求?”
“貴司的貨物是PCB上的銅箔,在干線運輸中需要恒溫23攝氏度以下,濕度65%以下,以免被氧化,在這種情況下,車輛怎么配置更好?”
不出所料的話,你會選擇第二條。原因是,問題問得越具體,就越顯示專業(yè)。問得越籠統(tǒng),越大而無當,越暴露自己的愚蠢和無知。
問籠統(tǒng)的問題是新銷售或者售前顧問最喜歡犯的錯誤,因為容易問,可以脫口而出。而越具體的問題越難問,非常需要銷售真懂行。如果不懂怎么辦?很簡單,部門開個會,每個人設(shè)計三個具體的問題,大家一湊,一個“專業(yè)提問庫”就產(chǎn)生了。剩下就是背誦的問題。強調(diào)一句,提問的目的不是要答案,而是顯示專業(yè)。之所以用提問的模式,是為了不顯山不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