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金鵬
董明珠終于成為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其實早在2016年7月,董明珠就計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但是格力電器的中小股東聯(lián)手否決了這個收購計劃。董明珠沖冠一怒,自掏腰包,聯(lián)手中國首富王健林,個人入股了珠海銀隆。
為什么這么看重珠海銀隆呢?其實她看重的是新能源項目。中國傳統(tǒng)家電廠家正在向新興產業(yè)轉型升級,美的高價收購了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董明珠則把賭注放在了新能源上。
新能源公司那么多,為什么選擇珠海銀???這其中則有一個很長的道理要講。
再貴也得買
中國的制造業(yè)落后嗎?
落后,也不落后,主要看在哪方面。在高科技制造業(yè)、精密儀器機械、高級材料工業(yè)上,確實很落后。
中國中高端制造業(yè)落后,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干的只是加工和集成,恰如我們對外推銷的高鐵。
核心技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收購是一個好辦法。你的技術比我先進,你有的技術我沒有,我買過來嘛。但是核心技術的收購很難,你想買,人家還不一定愿意賣。美的收購庫卡的過程就受到了各種阻礙,最后不得不超高溢價收購,讓你大出血。
但是,不多掏這么多錢,這個汽車工業(yè)機器人位列全球市場前三、歐洲第一的高科技公司,為什么要賣給你一個發(fā)展中國家?
而收購珠海銀隆跟美的收購庫卡不一樣,這個本土公司并不擁有最先進、最主流的技術,相反,在技術人員看來,這家也在制造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公司根本沒有什么高科技前途。
動力電池的不可能三角
動力電池主要應用于各種電動車上,比如特斯拉。
但是對于時尚和科技界的雙重寵兒特斯拉而言,遲遲不能進入主流市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充電時間太長。盡管充滿一次電可以跑將近400公里,但是充電要等上3到10個小時,實在是不方便。
盡管特斯拉公司提出了超級充電樁的解決方案,45分鐘充到80%的電量,但是這種超級充電樁需要很高的電壓,不是普通民用電系統(tǒng)可以負載的,要鋪設專門的網絡,而要想讓這種充電樁做到像加油站一樣的密度,哪里是一個民營公司能夠做到的?
問題都出在電池技術上。目前的電池技術,無法同時兼顧電量、充電時間和體積這三個指標,往往是電量大,體積也大。體積做小了,電量又不夠。這兩項都解決了,充電時間又太長。
目前的動力電池主要是鋰電池,主流的有三種:錳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材料鋰電池。動力電池近幾十年的發(fā)展實際上并沒有特別重大的突破,已經到了一個瓶頸。
這樣下去,現有技術下的動力電池就只是科學家的玩具,根本不具有商業(yè)化的價值。所以,電池行業(yè)目前急需的除了技術的進步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新——怎樣在沒有技術突破的情況下,開發(fā)動力電池的潛力,發(fā)揮更多商業(yè)價值,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資金。
不走尋常路也是一條路
珠海銀隆選擇的是比較冷門的鈦酸鋰動力電池技術。鈦酸鋰電池能量密度很低,而成本卻不低,充一次電只能跑五六十公里,比起特斯拉的400公里,簡直是個小學生,能有什么前景?
但是它有一個足以逆襲的優(yōu)點,就是充電速度非常快。
有多快呢?
6分鐘充電90%以上,十幾分鐘完全充滿。而且,它還有其他優(yōu)點:壽命很長(30年循環(huán)使用),安全性很高(目前全球0事故),耐候性好(-50℃—+60℃)等等。
這樣的電池,珠海銀隆為它找到一個合適的應用場景——公交車。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個場景:公交司機開到終點站,本來就要休息十幾分鐘,喝個水,上個廁所,打掃下車廂。就這點工夫,電已經充滿了,接著就可以繼續(xù)出車。至于電池密度低、續(xù)航里程短,國內城市的公交車單程沒有超過50公里的。
有人說了,中國一年才賣10萬輛公交車,汽車一年賣2000萬輛,公交車市場有什么做頭?
問題是,2000萬輛汽車里,有幾輛電動車,占比多少?特斯拉在中國一直都賣不動好不好!車主還各種抱怨。
而電動公交車呢?按照電動車大王王傳福的說法,全國一年銷售10萬輛大巴,純電動大巴銷量就占7萬輛,加上混合動力的,新能源大巴占比已接近90%。
10萬輛,按照一輛100萬元的價格算,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千億級市場,就是一個能產生現金流和利潤的行業(yè)。
雖然鈦酸鋰電池有嚴重的缺點,但是當我們?yōu)樗业揭粋€合適的應用場景,它的缺點就不再是障礙,充電快的優(yōu)勢一下子被放大,于是這種非主流的電池就迎來了春天。這就是為什么珠海銀隆被資本所看好。
能起飛,還要能一直飛
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車廠商能活下來,是依賴政府輸血,珠海銀隆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很多支持。
然而輸血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要想活下去,還得靠創(chuàng)新,靠自身實力。
2010年,珠海銀隆以575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奧鈦53.3%的股份,掌握了電池材料的關鍵技術。美國奧鈦是一家有著40年歷史的科技企業(yè),有兩大商業(yè)化主線——儲能系統(tǒng)和鈦酸鋰電池。
珠海銀隆通過收購美國奧鈦,獲得了中高端制造業(yè)最重要的資源——人才和專利。
目前,銀隆集團研發(fā)的第四代高密度鈦酸鋰電池,相比第三代產品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增加30%,純電動車充電6—15分鐘,續(xù)航里程可達200公里。
收購奧鈦這種不是最領先的公司,獲得鈦酸鋰電池這種從科學角度不是很主流的技術,看似沒有前景,但不要忘記了,珠海銀隆的電動車一直是有訂單的。
這是有人買單的制造業(yè)升級,這是能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制造業(yè)升級,這是能用當下的市場變現,組建自己的研發(fā)團隊,逐步接近西方核心科技的制造業(yè)升級。它是短期內就有收益,可以循環(huán)發(fā)展的,而不是一直砸錢最后玩崩了。
正向研發(fā)所需要的東西太多,不是中國這個正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能承受的。恰恰是珠海銀隆模式,才是這一輪中國制造業(yè)升級的真正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