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83塊位于單家寺油田東區(qū),其構造位置位于濱縣凸起東坡,鉆遇館陶組、沙一段稠油及沙三段稀油共三套含油層系,是一個具有邊水的稠油油藏。
關鍵詞:單家寺;地質(zhì)特征;稠油油藏
單家寺油田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西南,單83塊位于單家寺油田東區(qū)。其構造位置位于濱縣凸起東坡,向南與單10塊相鄰,向北為利38塊。單83塊鉆遇館陶組、沙一段稠油及沙三段稀油共三套含油層系。其中館陶組為中高滲透、中深層、薄層層狀、巖性-構造稠油油藏。含油面積0.86km2,地質(zhì)儲量207.22×104t。
1地層對比與劃分
本區(qū)鉆遇的地層自下而上為沙三段、沙一段、館陶組、明化鎮(zhèn)組和平原組,其中,館陶組與上覆和下伏地層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地層厚度一般240~280m,根據(jù)縱向特征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巖性主要為大段紫紅、灰綠色泥巖,偶夾薄層砂巖和灰質(zhì)、白云質(zhì)砂巖;下部地層主要巖性為含細砂粉砂巖、粉砂質(zhì)細砂巖和不等粒砂巖,油層集中分布在下部。根據(jù)電性特征和隔夾層分布狀況,將單83塊下館陶組自上而下分為5個砂層組Ng1、Ng2、Ng3、Ng4、Ng5。Ng1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砂體分布范圍小,Ng3全塊分布,Ng4也是全塊分布,砂層厚度6~12米,為主力砂體。Ng5主要分布在單83-03井、單83-X09井附近。
2構造
單83塊館陶組總體構造形態(tài)為向西超覆、向東傾沒的單斜構造。南北各有一條近東西走向的斷層遮擋,南部邊界斷層南傾,北部邊界斷層北傾,斷距約50~70米。區(qū)塊內(nèi)部西側(cè)有一條貫穿全塊的近南北走向的東傾斷層,斷距約30~40米,斷層下盤為單83塊主體部分,構造較為平緩。
3儲層
根據(jù)單83-1井巖心觀察、薄片鑒定和電鏡掃描,館陶組儲層巖性較細,分選中等,以巖屑細砂巖為主,夾粉砂巖,各砂體縱向上具有上細下粗的正韻律特點。平均粒度中值為0.16mm,分選系數(shù)1.92。館陶組儲層膠結(jié)疏松,以接觸式、孔-接式膠結(jié)為主,砂巖呈次棱角狀砂層頂?shù)撞亢洼^差,主體部位含油均勻飽滿。儲層孔隙度為30~37%,壓實后測得34%;空氣滲透率3064×10-3um2;含油飽和度分析6塊樣品,平均49.8%,最高71.3%,最低32.6%。泥質(zhì)含量為11~15%,碳酸鹽含量12.8%。據(jù)單83-1井的薄片分析資料,砂巖儲層膠結(jié)疏松,孔隙填隙物以泥質(zhì)為主,泥質(zhì)含量最高為25%,一般為5~10%。根據(jù)單10塊館陶組X-衍射分析結(jié)果,其粘土礦物的主要成分為伊/蒙混層,混層比為60~75%,還有高嶺石,其次是伊利石和綠泥石。單六東館陶組油層泥質(zhì)含量一般也在5~10%,其中粘土礦物含量也主要是伊/蒙混層,且伊/蒙混層含量一般在50~75%。該區(qū)下館陶組儲層具有中等偏強的水敏性、中等偏強的堿敏性、弱鹽敏、無速敏、無酸敏。
4油層展布特點
單83塊館陶組砂層厚度15~40米,在剖面上油層集中分布在館陶組下部,油層井段為1110~1206米;在平面上油層主要分布在主體斷塊的中心部位,沿單83-3井~單83-X09井一帶油層最厚。館陶組油層自上而下分布于Ng1~Ng5等5個砂層組中,其中Ng1砂層組油層僅在西部構造高部位局部分布,含油面積0.02Km2,地質(zhì)儲量僅0.8×104t。主要含油層系為Ng2、Ng3、Ng4、Ng5等4個砂層組,其中Ng4砂層組為主力油層。單83塊館陶組油層的分布受構造和巖性控制,明顯與沉積相帶有密切關系。儲油層發(fā)育在湖盆邊緣濱淺湖環(huán)境中。在館陶組沉積時期,該區(qū)接受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物源,形成多期水下分流河道沉積。
5油層之間的隔層分布特點
單83塊館陶組1、2、3、4、5各個砂層組之間都有分布穩(wěn)定的泥巖隔層。隔層分布穩(wěn)定,但厚度較薄,館陶組的凈總比為76%左右。第1、2砂層組之間的隔層以泥巖為主,構造主體部位平面上連片分布,厚度為6.0~14.2米。第2、3砂層組之間的隔層以泥巖為主,構造主體部位平面上連片分布,厚度為1.4~8.4米。第3、4砂層組之間的隔層以泥巖為主,在平面上連片分布,厚度為0.7~7.2米。第4、5砂層組之間的隔層以黑褐色和灰綠色泥巖為主。
6油、水分布特點
單83塊館陶組是一個具有邊水的稠油油藏。第1砂層組未鉆遇水層,且該砂體向東很快尖滅;第2、3、4砂層組在構造主體部位未鉆遇底水;第4、5砂層組的油水界面均為1206米,其油水體積比分別為1:1.08和1:0.19,整個館陶組油體與邊水體積之比為1:0.15。由于邊水體積小,砂層組之間又分布有穩(wěn)定的隔層,因此邊水對該塊館陶組油層熱采開發(fā)影響不大。
7結(jié)論
通過地質(zhì)研究,單83塊油藏主要有以下幾種地質(zhì)特征。
(1)地層自下而上為沙三段、沙一段、館陶組、明化鎮(zhèn)組和平原組,Ng4全塊分布,砂層厚度6~12米,為主力砂體。
(2)單83塊館陶組總體構造形態(tài)為向西超覆、向東傾沒的單斜構造,儲層巖性較細,分選中等,以巖屑細砂巖為主,夾粉砂巖,各砂體縱向上具有上細下粗的正韻律特點。
(3)單83塊館陶組是一個具有邊水的稠油油藏,各個砂層組之間都有分布穩(wěn)定的泥巖隔層。
參考文獻:
[1]寧濤.下寺灣油田泉83井區(qū)長2油藏地質(zhì)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12-05.
[2]楊兆剛.濱縣凸起南坡油氣成藏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04-01.
[3]安紅燕.天83斷塊低滲油藏有效開發(fā)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06-01.
作者簡介:
曹彬恒(1983-),2008年畢業(yè)于陜西長安大學,現(xiàn)在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濱南采油廠任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開發(f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