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書法教學學習中,有效地讀帖、臨帖是打好書法基本功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然而,縱觀我國書法教育,特別是在少兒書法教學中,不乏臨帖的高手,但真正能夠將古代法帖融匯于心,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作水平,也就是真正做到出帖的書法學習者卻少之又少。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學習者對法帖的整篇布局、書家的個性特點、書寫時的心情環(huán)境和文字的內涵意圖了解不夠造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缺少讀帖,或者是不會讀帖。那么,讀帖在書法學習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呢?怎樣讀帖才是有效的讀帖呢?筆者聯系自己多年的書法教學經驗,對書法學習中讀帖環(huán)節(jié)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行了淺薄的探索。
關鍵詞:讀帖 重要性 方法
前言
書法作為我國流傳數千年的藝術瑰寶,已成為一門特有的藝術門類。隨著全國文藝工作會議的召開和新一屆中國書協(xié)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對振興國學藝術,樹立文化自信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國書協(xié)主席蘇士澍大力倡導“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為書法全民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么,作為書法藝術工作者,要想提升自身以及學生或書法愛好者的創(chuàng)作水平,學會正確的讀帖,不斷提升讀帖水平和效果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讀帖的概念及其在書法學習中的重要性
1、什么是讀帖
廣義的說,讀帖就是通過對古代法帖的研讀,達到對法帖的用筆、結字、章法、用墨和藝術風格進行深化了解的過程。讀帖與臨帖和讀書都是不同的,臨帖是書法學習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包括實臨和意臨兩種,它是通過對法帖相對局部的字體和章法風格及用筆動作進行模仿書寫達到學習的效果。而讀書則是單純對文章內容和字面意思進行感知和領悟以達到思想和境界的提升的目的。讀帖與臨帖和與讀書都有著質的區(qū)別,但也有著相通之處,它也是對書法風格和書寫形式的一種學習,同時也是對書家思想意境和個人情懷的一種領會。
2、讀帖對書法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讀帖、臨帖和書法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分先后,不分輕重的整體。臨帖是對單個字及筆畫的模仿書寫,而讀帖則是對書法整篇的氣息感悟和貫通的學習方式,對書法的創(chuàng)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臨帖前要先讀帖,目的就是通過讀達到“心中有數”和“胸有成竹”的成效。通過反復的讀帖,對所臨習的內容進行意念上的虛擬模擬,在臨寫前就將毛筆所要經過的軌跡、輕重提按、筆速和墨色變化以及結構特點形成內心的熟練動作,對臨帖的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深層次來講,讀帖不只是讀字,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讀帖,書寫者能夠達到與古代精典法帖靈魂和心靈上的交融,在臨寫和創(chuàng)作中才能真正寫出一家之風,寫出意氣,寫出精髓,所以說,有效的讀帖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二、讀帖應注意的細節(jié)
1、讀形是認識和了解書法的基礎
所謂讀形,就是通過對字帖的研讀,充分了解和熟悉法帖的用筆、結體、章法布局等方面的面貌特點和組成規(guī)律,也就是認識書法的形,它是學習書法并形成字體風格的首要條件,有了形,才算有了書法的外在表現形式,它是書法精神的載體。在讀形上,要注重比較性讀帖,即同一法帖的比較和不同法帖間的比較,同一法帖的比較是指在一本或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對相同字、相同部首和不同書寫風格的比較。通過比較可以細致了解出自一人之手的作品點和面的豐富性,比如在王羲之《蘭亭序》中出現了21個不同寫法的“之”;在米芾《苕溪詩帖》、《蜀素帖》中也有很多不同寫法的同類筆畫和部首;書法的藝術性來自于變化,可以說任何一個書家的書法作品都不是打印出來的,通過讀形比較,可以對他們的法帖進行一個比較充分和豐富的了解和認識。另外,還在讀帖中還要注重對不同法帖的比較,對不同時代、風格相似或不同的法帖中找到求同存異的書寫特點。比如對王羲之和趙孟頫,對米芾和吳琚,對顏真卿和蔡襄,對鄧石如和吳讓之,對張旭和懷素等都可以進行類比。同樣,對風格差異較大的法帖也可以進行比較,比如對黃庭堅和蘇軾,對傅山大草與二王小草,對金農體和瘦金體間的比較。通過這類比較讀帖可以實現對不同風格法帖的認識和區(qū)別,達到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和辯證選擇的效果。
2、讀神是感悟和應用書法的關鍵
神是以形為載體的,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所謂讀神,即在讀形的基礎上,通過感悟、理解和想象,去領會精典法帖的風貌神韻,通過學習了解作者的書寫環(huán)境、人文背景和當時的心情感懷去了解字帖的內在人文精神,以提升和加深對法帖的理解的認識。同樣,這也是對臨帖學習達到形神兼?zhèn)涞膬仍谝蠛蛯W書者對法帖達到意臨的根本要求。有形而無神的書法臨作是缺乏生命力,缺少精神內涵的,而書法的神又是一種說不清、摸不著的虛擬的感悟形式。那么,書法學習者應怎樣通過讀帖有效地領悟精典法帖中的神韻呢?應該注重兩個結合,即與作品形式相結合和與創(chuàng)作主體相結合。與作品形式相結合是指作品的結字、款式、章法和書寫內容都應該放在學書者讀帖的范圍內,這需要有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反復推敲的耐心,它的標準就是一個字,準。與創(chuàng)作主體相結合是指寫作者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信息,這是讀帖的較高境界,它需要讀帖者將法帖形成的歷史和人文背景、書家的經歷和文學修養(yǎng)、書法風格的形成等綜合因素統(tǒng)籌運用,同時也要求讀帖者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書法史積淀。
三、讀帖的方法
1、對筆劃風格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
正如以上所說的讀形是讀帖的基礎,那么,讀形具體是讀什么呢?讀形即是讀法帖筆畫書寫的方法,這既是書法作品中的基本組成要素,又是形成書家風格的重要因素。筆畫的起始是切入還是逆入,筆畫的線條是中鋒還是側鋒,筆畫的結尾是燕尾還是頓筆,這都是讀帖的初步階段也是基礎階段。
2、注重書法結構、章法和用墨的特點
有的書體更加注重用筆,如孫過庭、米芾,有的書體更加注重字形結構,用筆較單一,如啟功、吳昌碩,無論用筆風格怎樣,他們基本都有各自的字形和間架結構,比較有個人特色的有蘇軾、鄭板橋等。在章法和用墨上,也有很多書家有著自己不同尋常的特色,比如楊凝氏的字距較大,趙孟頫的章法靈活多樣,王鐸流暢的行氣和磅礴的章法以及大膽的漲墨法。都有著個人強烈的面貌特征。
3、通過靜態(tài)的線條感悟動態(tài)的書寫動作
讀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加準確的臨帖和把握書家的書寫風格。那么,正確的讀帖方式不應該只是對法帖進行靜態(tài)的觀摩,而是要從靜態(tài)的線條中感悟動態(tài)的書寫動作,正如書圣王羲之、現代著名書法家舒同,都是用手指在衣角和褲腿上進行動態(tài)的讀寫,這正是一種真正投入讀帖狀態(tài),將法帖緊緊裝進自己的心理,融入自己腦海的一種讀帖方式。
四、總結
總之,讀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與臨帖、創(chuàng)作是一種互補和并列的關系。有效運用好讀帖對學好書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美學是什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59.
[2]李永福、劉琴.論書法學習過程中讀帖的重要性.2016.
作者簡介:
姓名:馮蕾,出生年月:1975年9月19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山東省濟寧市,當前職稱:助理館員,學歷:大專,研究方向: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