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麗娜+魏慶喜
摘 要:為了更好地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應善于應用相應的地質勘查技術,以更好地促進找礦工作的高效開展。在文章中,筆者從地質勘查技術基本應用原則為論述切入點,詳細介紹了甚低頻電磁技術、遙感技術兩種常見的勘查技術,旨在為后續(xù)的地質找礦工作勘查技術應用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找礦工作;地質勘查;遙感技術
加強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對于促進我國礦業(yè)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要想確保、提升地質找礦工作質量,相關工作人員則必須要在熟練掌握地質勘查技術與實際找礦工作具體應用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相應勘查技術的應用要點,從而使得地質找礦工作更具科學性與針對性。
1 地質勘查技術的基本應用原則
1.1 立足資源分布,合理安排勘查
雖然我國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資源分布不均,工作人員會面臨較大的工作難度,所以,在地質找礦工作中,應立足于資源的分布現狀,結合現狀和長遠發(fā)展的需要,對勘查工作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安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勘查工作成效的提升和優(yōu)化。
1.2 科學統(tǒng)籌安排,注重超前規(guī)劃
任何工作的開展均需要做到統(tǒng)籌安排,在地質找礦工作中,工作人員還應注重對具體工作的超前規(guī)劃。具體來說,超前規(guī)劃需要結合地質勘查的性質,針對性的對地質勘查工作進行科學的統(tǒng)籌安排和調查。其次,在勘查規(guī)劃時,既要立足實際,又要從長遠的角度加強對其規(guī)劃,確保規(guī)劃具有超前性。通常情況下,超前規(guī)劃至少要在10年以上,才能更好地將地質找礦工作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此時,相關技術人員則需要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出臺針對性的對策,才能更好地促進勘查工作的主動積極性得到提升。尤其是應對現有的地質勘查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從多個渠道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此外,相關部門、企業(yè)還應切實加強與同行之間的交流,注重經驗教訓的總結,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1.3 拓寬勘查領域,突出勘查重點
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我們還應切實注重勘查領域的拓寬,盡可能地將勘查的重點突出。在當前我國礦物需求多元化、需求量不斷加大的形式背景下,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應注重勘查領域的拓展,才能更好地符合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結合現有的礦場資源和礦區(qū)的特點以及地質條件等,注重重點礦區(qū)與主要礦種的勘查,盡可能地確??辈槌尚У玫教嵘?/p>
1.4 創(chuàng)新科技手段,提升勘查能力
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需要,促進地質勘查技術應用成效的提升,工作人員還應在日常地質找礦工作中加強現代科技力量的應用,加強對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投入,強化創(chuàng)新科技勘察技術的研究,從而切實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1]。
2 常見的地質勘查技術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應用
在上文中,我們對地質勘查技術在地質找礦工作中應用的基本原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更好的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工作人員必須要掌握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要點。以下筆者列舉常見的地質勘查技術,以更好地促進其應用成效的提升和優(yōu)化。
2.1 甚低頻電磁技術
在地質找礦中,甚低頻電磁技術是一種常見的地質勘查技術。該技術與常規(guī)的電磁技術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發(fā)射電臺頻率的不同,甚低頻電磁技術屬于一種高頻電磁技術,其發(fā)射電臺的頻率在15-25KHz之間。在實際應用中,甚低頻電磁技術應用優(yōu)勢在于如下幾個方面:成本低廉;便于攜帶;地質效果好。因而該技術在野外地質勘查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當前礦產開發(fā)力度不斷加大的今天,使得表層礦產資源正在銳減,地質找礦工作難度也就日益加大。所以利用甚低頻電磁技術這一技術,主要是通過過濾波對儀器勘查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結合控礦的規(guī)律,及時的圈定異常地質的區(qū)域,從而更好地加強隱伏礦區(qū)的尋找,對礦藏的含量進行確定。但是在應用中要避免電磁波被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2]。
2.2 遙感技術
在地質找礦工作中,遙感技術也是常見的地質勘查技術之一。加強遙感技術的應用,能更好地掌握地質分布情況,從而更好地對地質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以便于快速的查找礦產資源。在遙感技術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地質測繪信息的分析,從而更好地掌握礦化信息,分析蝕變礦物的特有波譜。當在巖石出露條件較好的區(qū)域,主要是做好對照波普的工作,從而更好地達到快速準確找礦的目的。就實際工作來看,由于我國的礦藏特點具有的隱伏性較強,有的甚至處于深層礦區(qū),而這就會給找礦工作帶來巨大的難度。所以為了加強對遙感技術的應用,需要我們緊密結合線環(huán)形的構造原理切實注重對此類礦藏的認知和識別,加強遙感技術的應用,及時的獲取相關有用的信息,這樣就能更好地發(fā)現礦區(qū)的所在,并在礦區(qū)中找到更多的礦藏資源。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發(fā)現深埋的盲礦,我們應注重流體和地球動力學的原理的分析與掌握,使得流體作用得以切實發(fā)揮,這樣在地質運動的過程中就能得出環(huán)形的構造。因此在整個應用過程中,主要是利用這一技術獲取有關信息,并對地質結構進行測繪,繪制地質環(huán)形結構圖,根據流體學的原理及時的找出深埋的盲礦。而針對環(huán)形礦藏的內部,在利用遙感技術進行找礦時,主要是利用其蝕變作用形成的痕跡,將測繪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從而更好地利用這些信息對圖像進行直接繪制,結合遙感技術信息加強對其圖像信息的研究最終即可確定礦床的成礦區(qū)所在[3]。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找礦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我們只有注重地質勘查技術應用原則和要點的掌握,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齊云鵬,倪鎖陽,王凱壘,等.地質勘查與深部地質鉆探找礦技術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3):68+70.
[2]張軍.地質礦產施工中勘查與找礦技術應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3):111-112.
[3]王凱壘,李敬華,齊云鵬,等.淺談地質找礦勘查技術原則與方法創(chuàng)新[J].世界有色金屬,2017(2):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