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坤
【摘 要】生物,作為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學習科學的必要手段,生物實驗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直觀形象地實現(xiàn)對生物體的深層次的認識,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獨特性,發(fā)現(xiàn)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同時,由于生物實驗的直觀性,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學習、樂于學習。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字】實驗教學;趣味小實驗;生物課外銷實驗
傳統(tǒng)的生物實驗教學,大多數(shù)是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的安排來決定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實驗的具體內容、具體目的、具體的操作流程,統(tǒng)一安排學生的實驗計劃。
一、聯(lián)系生活,為實驗做好鋪墊,課外小實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好奇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與本節(jié)實驗教學有關的生物知識,為順利進行實驗教學做好鋪墊。復習的知識內容不宜面面俱到,開門見山地引入與本實驗教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及實驗操作步驟。在生物課外小實驗中,可充分利用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科的新鮮感以及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物現(xiàn)象。例如,在夏天,沒有放在冰箱里的剩飯第二天就會發(fā)餿,而放在冰箱里的剩飯不會發(fā)餿,可指導學生在家里進行簡單的對照實驗,分析得出結論:霉菌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此類有趣的小實驗能把學生引進生物知識的海洋中?!吧镫y學”這一畏難情緒被淡化了,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在課外小實驗中得到了啟示,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書本知識的重要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導語新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外小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教學的設計要精心,新課導入語言要充滿激情,導語中的事例要新穎,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激情,營造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如“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實驗,我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顯微鏡為什么能觀察到我們肉眼無法觀察的物體?(2)顯微鏡的結構是怎樣的?(3)顯微鏡有哪些應用?這幾個問題一提出,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每個學生都想親自使用顯微鏡,此時,我因勢利導,給學生講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每個學生都全神貫注聽使用要領,教師再對后面正確使用顯微鏡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在使用顯微鏡時就特別小心、認真、仔細。
三、關注主體,學生積極動手操作,生物課外小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性思維
教師是實驗教學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教師不可替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也可示范引領,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積極思考,主動記下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我在設計“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教學前,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4小時。目的是使葉片中積累的淀粉等有機物消耗掉,避免其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用黑紙片將幾片葉片正反兩面都夾緊,其他的葉片不夾黑紙片,然后將這盆天竺葵放到陽光下照射3~4小時。讓學生剪下遮光處理的葉片,去掉葉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的綠色完全褪去。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入培養(yǎng)皿中,滴加碘酒。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特別注意從葉片的脫色到滴加碘液的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針對這一實驗的現(xiàn)象和操作步驟,向學生提出問題:根據(jù)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你們能得到什么結論?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深入問題,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從實際出發(fā),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不斷地開展實驗,學生才能在探求中自己獲取知識,在深刻了解的基礎上完善生物學知識系統(tǒng),才能使探究性實驗的教育充滿活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及探究能力。
四、歸納實驗,學生獲得較多技能
實驗以后,教師要引領學生分析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在實驗教學中,實驗結論是通過實驗得出的一些科學的結論,這部分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地探究,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歸納實驗結論。在指導過程中,要立足實驗教學的步驟和現(xiàn)象,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理清實驗的步驟和目的,對實驗現(xiàn)象展開分析,通過小組討論、交流,達到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
五、教師引導,排除學生恐懼心理
有的實驗過程比較繁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定難度,往往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教師要從正面引導,幫助學生消除畏懼心理,克服困難,有針對性地適時引導。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實驗,教師提前準備一些骨頭,由于煅燒骨時會產生刺鼻的怪味,把骨浸泡在稀鹽酸里,稀鹽酸會揮發(fā)出刺激性很強的氣味。學生很畏懼,因為稀鹽酸具有腐蝕性,學生會擔心自己碰到、傷到自己,由此產生恐懼心理。所以,教師應關注學生實驗步驟的規(guī)范,對方法、技巧等方面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排除恐懼心理,專心實驗,提高實驗操作的實效。
六、相機點撥,促進實驗教學順利開展
平時在做生物實驗時,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想不通的情況,思維發(fā)展受到阻礙。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點化,相機點撥,不是告訴,而是“留白”,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頓悟,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并從中釋疑。比如在教學“顯微鏡使用”中物像的尋找時,調焦距就是難點,必須仔細一邊調焦一邊觀察才行。教師要示范引領,指導學生調焦,把握調焦的要領,從而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抓住要點化難為易,促進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實驗總結是對實驗教學內容的總結。實驗總結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綱挈領地展現(xiàn)本節(jié)實驗的過程,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只有把握好以上方面,才能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效果。
注:河南省教育裝備與實踐教育研究課題《課外實驗和趣味飾演的開發(fā)與利用》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