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一年多來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娃”迅速向一名成熟的“基層團干部”轉變,記錄下一個優(yōu)秀團員的成長故事
“我們要走的路太遠,所以時常會忘記夢想出發(fā)的地方。但我們不怕困難,反而會在困難面前擼起袖子就上。我們從不相信這世界上有完不成的事業(yè),也不相信有打不敗的敵人。只要不失去勇氣,我們終將會證明,用我們的雙手和努力,可以漸漸的改變這個世界。好,更好,越來越好?!鼻啻嚎傇谄椒仓虚W耀,汗水總在田野間流淌。2015年8月,在北京的潘多晨響應學?!暗轿鞑咳?、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號召,通過寧夏選調生考試來到金鳳區(qū)良田鎮(zhèn)工作,并負責團委的相關工作,一年多來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娃”迅速向一名成熟的“基層團干部”轉變,成長為銀川市金鳳區(qū)良田鎮(zhèn)團委書記。去到農村,扎根農村,奉獻農村,記錄下一個優(yōu)秀團員的成長故事。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
2011年潘多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華北電力大學,更幸運地獲得了宋慶齡基金會“未來維學工程”助學金,這讓他堅定了感恩祖國,回報社會的決心,四年間他不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包括小天鵝打工子女學校支教、海清小學支教、“為愛而走”志愿活動、昌平區(qū)孤殘兒童福利院志愿活動、自然之友垃圾分類志愿活動等,也獲得校級優(yōu)秀團員、優(yōu)秀志愿者、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榮譽。
2015年潘多晨離開實習的北京正和島“企業(yè)家分享平臺”,以“扎根基層,建設家鄉(xiāng),奉獻家鄉(xiāng)”的信念,響應學?!暗轿鞑咳?、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號召,通過寧夏選調生考試來到金鳳區(qū)良田鎮(zhèn)工作。
初來乍到,基層工作經驗匱乏,農村生活經驗少,語言交流不通,風俗差異大等問題讓他措手不及,可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沒有經驗就多學多問多走,交流不通就多入戶與老鄉(xiāng)嘮嗑,風俗習慣不懂就查閱移民風俗史,兩年間他干過辦公室文秘、宣傳干事、紀檢干事等職務,村里的老鄉(xiāng)們漸漸的習慣了這個田間地頭跑的大學生,也習慣了他帶著方言味的普通話。2015年底他以優(yōu)異的工作表現得到了領導的肯定,也多了一個頭銜:基層兼職團干部。
每年的高考成績剛公布,潘多晨就立即挨家挨戶的走訪調查。填寫表格,拍攝照片,詢問情況,鄰居反饋,村委會核實,每家每戶都是固定的流程,每家每戶的情況卻各有不同。100余個學生家走完已經過去半個多月,身上會多些牛糞的味道,心底會多些踏實的感覺。而在走訪過程中他還要抽時間聯系轄區(qū)內各企業(yè),最大限度的爭取企業(yè)、社會各方力量的贊助,力求把助學金發(fā)到每一個貧困學生的手中。2016年經摸底,良田鎮(zhèn)考上二本及以上的大學生共107人,最終資助67人,其中團委項目資助22人,社會企業(yè)資助20人,銀川武警支隊資助20人,駐村幫扶單位資助1人,60%的孩子都享受到了資助,潘多晨說這是對他工作的最大鼓勵。摸底后他更是把全鎮(zhèn)考上大學的許多青年拉到微信群里,為全鎮(zhèn)下一步發(fā)展建言獻策,群里的青年有的大學在讀,有的已畢業(yè)返鄉(xiāng),他們積極踴躍的討論,這些他一一都做好記錄,整理后向分管的組織委員和副書記匯報,讓群里的青年都有了主人翁的意識和責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眱赡觊g潘多晨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娃”迅速向一名成熟的“基層團干部”轉變,期間良田鎮(zhèn)鎮(zhèn)團委開展“良田回中陽光大課間”、“五四優(yōu)秀好青年宣講”、“小手拉大手歡度六一”、“喜看銀川新變化,我為家鄉(xiāng)做貢獻”觀摩學習活動、“為愛加溫 有福童享”關愛困境兒童系列活動、“追思先烈,回顧歷史”革命烈士祭奠活動、“我的夢·中國夢”、“我是長征精神傳承人”演講比賽等。與民政部門緊密合作,開展“暖冬·伴成長”、微心愿征集、“雷鋒餃子計劃”、“青春護苗”長期性慰問等活動,2015年8月至今發(fā)放60份500元標準慰問品,24份200元標準慰問品;57份100元學具書包;10個夏涼被;36件棉衣;兩箱國電集團捐助舊衣物;兩箱金鳳區(qū)團委募捐舊衣物;14袋面,14桶油;參與舉辦城市融入活動13次200余人次;村鎮(zhèn)宣傳活動47次,發(fā)放宣傳冊8000余份。與禁毒部門聯動,加強鎮(zhèn)青少年禁毒工作。開展“禁毒進校園”系列活動,包括禁毒長廊、禁毒大講堂、禁毒知識競賽、禁毒手抄報、帶領中學生參觀禁毒所等。
良田鎮(zhèn)是移民鎮(zhèn),也是城郊鎮(zhèn),鎮(zhèn)上大多壯年勞動力都進城務工,留守兒童現象嚴重,為此潘多晨積極與鎮(zhèn)文化站合作,舉辦“七彩假期·留守兒童藝術培訓班”。在假期對全鎮(zhèn)120名留守兒童、貧困兒童進行舞蹈、電子琴、書法、美術的無償培訓,并免費提供舞蹈鞋、油畫棒、書法紙、墨汁等學習必須品,幫助兒童健康茁壯成長。潘多晨帶領著鎮(zhèn)上的志愿者每天忙碌著,因為他有軟筆書法的功底,就由他負責書法班30個學生的課程。拜建偉是良田鎮(zhèn)回小二年級的學生,孤兒,與奶奶相依為命,他也是書法班中的一員,了解到他的情況后,潘多晨在課間課后增加了與他的交流,以一個大哥哥的身份教育教導他?!澳阋院笙胱鍪裁??”“我以后想做一個飛行員?!薄氨仨毢煤脤W習,好好鍛煉才可以當一個飛行員。”聊天使他們成為了朋友,冬天來臨,潘多晨帶著新棉衣、書包、文具等來到拜建偉的家里,而孩子的笑容,仿佛能溫暖整個冬天。
為了更好的為青年服務
潘多晨總說自己想做一塊磚,一塊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結實的磚。
“生活的本質不是索取,而是奮斗。不要總想著自己應該得到什么,而要反思我們能為青年群眾做些什么?!边@是潘多晨經常對鎮(zhèn)上的志愿者、各村團干部說的話。2016年底,為了提高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鄉(xiāng)鎮(zhèn)團工作的有效覆蓋面,將農村青年緊緊圍繞在團組織的周圍,他與上級部門積極協(xié)調,爭取資金,打造良田鎮(zhèn)青少年之家、良田鎮(zhèn)黨團史教育基地,努力為全鎮(zhèn)一萬余青少年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屋,一個有趣的大課堂,一個放松的聊天室,一個快樂的交友廳”。青少年活動中心設立閱讀大廳、書法室、繪畫室、舞蹈室、電子琴室、心理咨詢室、農村青少年培訓工作室、移民史展覽室、黨史團史學習室。陣地打造好了,就能更好的服務、聯系群眾了,潘多晨經常組織轄區(qū)內各個學校的學生來青少年活動中心講關于黨團史的團課。“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砥礪奮進,團旗在飄揚?!币淮未沃匾臅h,一場場激烈斗爭,一個個偉大抉擇,書寫了共和國一步一步發(fā)展壯大、富強騰飛的歷史征程。把黨建帶團建落到了實處,更激發(fā)了全鎮(zhèn)青少年踐行偉大中國夢的澎湃激情。
自“1+100”團干部聯系青年工作啟動以來,潘多晨更是定期入戶了解情況,建立臺賬。只有知道青年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為他們服務。潘多晨讓各村團干部建立微信群,有條件的村開發(fā)微信公眾平平臺,由“團干部說教”變?yōu)椤扒嗄曛鲃恿奶臁钡男问?,并在青少年活動中心每月、每季度開展談心茶話會,把一個個孤立的點織成一張充滿正能量的網,再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大講堂、農村青年電商培訓、暖冬幫扶、愛心體檢等活動,以聯系青年為前提,做好后續(xù)的服務、引導工作,為全鎮(zhèn)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潘多晨在“1+100”團干部聯系青年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籌劃,建立良田鎮(zhèn)扶貧攻堅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依托團建平臺,聯系協(xié)調轄區(qū)各個學校、各村鎮(zhèn)優(yōu)秀青年、鎮(zhèn)計生、禁毒、文化、綜合執(zhí)法、民政、婦聯等相關單位以及部門,以“大隊引導,小隊實施”的方式打造“一隊一品,一隊一特”的長效性志愿服務項目,整合各方資源,針對各單位各地區(qū)不同的工作方面開展志愿活動,比如鎮(zhèn)婦聯志愿服務隊主要針對青少年中的女生成長的心理問題做工作,鎮(zhèn)文化服務隊主要針對基層群眾文化缺失的現象開展活動。真正的把扶貧攻堅落實到各個方面,扶其根本,看其長遠,并把志愿服務活動做到實處、做到日常、做到經常。
累并快樂著
被問到這兩年在基層服務的工作和感受,潘多晨用一句話來概括:“累并快樂著?!?/p>
“基層的困難多:人手不足,經費不足,陣地較少,意識淡薄,轄區(qū)地域廣泛難以緊密聯系。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我認為基層青年工作首先就要強調理想信念,有時候能支撐我們走很遠的,只有我們自己的初心,我們不怕加班熬夜,不怕資源匱乏,不怕前方的荊棘密布。每天疲憊的回家后,只要一想到學生們能拿到助學金好好上大學;學生們能夠糾正新的不良想法走向正規(guī);冬天孩子們能穿上暖和的棉衣;留守兒童家訪后心里不再那么孤單;學習歸來的孩子們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等等這些事情我就會感到很快樂。我的家庭條件不好,我在高中和大學時都接受了和社會的資助,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依靠知識改變命運,讓生活越來越好?;鶎邮莻€大熔爐,情況復雜,卻最能鍛煉人??偠灾?,我在基層做青年工作的每一天都很充實,每一天都很快樂,并且希望我每一天都能給轄區(qū)的青年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2017年,潘多晨入選了全國“最美青春故事”?!拔艺J為最美青春故事分享活動是一個充滿正能量、樹立正面榜樣、引領青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活動讓我們能看到更多正能量滿滿的青年走在奮斗的路上,證明了許多‘80后可以扛起社會的責任與重擔,證明了‘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讓我們知道,在全國各個地方,有著無數熱愛祖國、勇于奉獻、積極向上的團員青年的努力,通過故事實際上投影了現在社會不斷改變的風氣與不斷前進的發(fā)展。我分享了故事,同時也聽到了其他許許多多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面旗幟一樣激勵鼓舞著我,也激勵鼓舞著更多的人,更多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最美的故事不會有結局,因為它每天都會上演,永遠不會停止。”
得知入選后,潘多晨的感受是欣喜?!爸皇俏倚老驳牟皇俏业玫搅耸裁礃s譽,而是欣喜更多人讀到了我的故事,我希望通過我的故事讓更多的人能夠來到基層,走進農村,把根扎到這些美麗的地方。農村缺少各方面的人才,特別是有知識文化的年輕人,我希望他們能看到我的故事受到啟發(fā),到基層農村,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帶領群眾致富,改變社會風氣,幫助鄉(xiāng)親們出點子想路子,或者任職一方,學以致用,把先進的知識交給樸實的鄉(xiāng)親們,帶著我們入團、入黨的光榮宣誓,做實事,做好事,讓社會變的越來越好?!?/p>
同時潘多晨也有著自己對未來的計劃:“下一步我計劃在我鎮(zhèn)成立扶貧攻堅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把聯系青年的工作落到實處,把聯系青年后續(xù)的工作做好,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