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瑜
立德樹人是教育發(fā)展的基石,是教育的根本方向和使命。語文作為一門富含立德樹人教育因素的人文基礎學科,是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立德樹人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闭Z文教育的真諦其實就是引導學生求真、向善、變美的過程,通過聽說讀寫與歷史、文化、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與外部世界進行交流,不斷豐富與開拓著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心靈世界。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就是要以語文教學為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養(yǎng)目標,以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為契機,注重學生內心心靈的感化,落實到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貫穿于語文學習各領域,覆蓋到每一個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為一體的育人陣地和平臺。從而使語文教學和立德樹人教育相互促進,使學生在獲得認知教育的同時,還能提高道德素養(yǎng)。
一、立德樹人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原則
1.立足素質教育
道德素養(yǎng)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具有很強的粘合、催化和調節(jié)功能,在以素質教育為總體目標的前提下,結合語文教學特點,使其有機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
2.立足語文課堂
立德樹人教育必須進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實,但僅靠課堂是難以完全實現(xiàn)的,還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實現(xiàn)“內修”(課內)與“外化”(課外)的有機統(tǒng)一。
3.立足熏陶感化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師生之間的心理過程或心理交流。道德素養(yǎng)本身具有較強的內在隱蔽性,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就必須側重于道德素養(yǎng)的熏陶和感化,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
二、立德樹人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途徑
1.融入經典閱讀,以經典為導,在閱讀中內化立德樹人思想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手段,可以豐富知識、提高認知能力,可以熏陶思想、陶冶心靈。教材是融入閱讀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主要載體,(1)教師應披文以入情,對每篇課文承載的精神內涵作多元深入的分析,準確把握其中蘊含的立德樹人教育因素;(2)找準教育的滲透點,要注重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的內在聯(lián)系,根據學生的實際,把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立德樹人思想的熏陶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其情感教育功能;(3)引導學生通過內化和吸收,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規(guī)范,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情感體驗。如通過《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勸學》的探討,使基本的讀書求知意識上升為完善自我、服務人類的精神追求;通過《品質》《老王》的研習,感悟普通人身上堅忍的道德力量和閃光的可貴品格。
當然,僅僅依靠教材是不夠的,還需要把大量的經典作品引入課堂,帶給學生。但經典作品浩如煙海,這就需要教師精選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閱讀情趣,又具極強感染力、可讀性強、深含德育因素的經典作品帶給學生。同時還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注重閱讀反饋,如課堂探討、寫讀后感等形式,提升閱讀的效果。
2.融入寫作教學,以思維為本,在寫作中體悟立德樹人思想
寫作是引導學生認識世象和開啟學生心智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是要提高他們的認知和思維能力。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應以發(fā)展學生感知生活的理性思維能力為主。我們要立足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作文水平,搜集一些社會現(xiàn)象和事件,如“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電信詐騙”“網絡暴力”等,以課堂辯論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點評,寫具有思辨性的文字。這既能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又能在寫作中學會做人。通過訓練,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讓其在具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的同時,也具有一雙描繪生活美的手,學會思考,學會寫作,做真實真誠的人,寫真實感人的作文。
此外,作文訓練和閱讀教學有機結合也是提高認知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學習模仿《想北平》通過樸實的語言選取普通日常事物進行極其細致的描寫抒發(fā)了對北平的無限眷戀之情的寫法,發(fā)現(xiàn)和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思考體悟“故鄉(xiāng)”這一人文話題,激發(fā)其愛鄉(xiāng)熱情。
3.融入選修課程,以拓展為繩,在活動中錘煉立德樹人思想
語文選修課程的核心是語言活動。從認知方面講,語文選修課程獲得的經驗和信息通過內化形成語文運用能力。從價值方面講,語文選修課程激活了學生的非認知因素,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而兩方面的有機融合,便形成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胸襟視野、情感意趣、意志毅力、人生識見和價值觀念。
筆者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資源,從歷史、文化、鄉(xiāng)土等多個角度拓展,自主開發(fā)了《沿著唐詩之路的足跡》《吾鄉(xiāng)吾土》《浙江方言地圖》等市級精品選修課程。課程通過教師引領、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方式,開展實地尋訪、社會調查、專題講座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從我做起的文化傳承保護意識,增強其對家鄉(xiāng)文化的體認。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情感得到熏陶,在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涵養(yǎng)中錘煉品性,熏陶美好言行。
4.融入綜合實踐,以活動為體,在實踐中升華立德樹人思想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貼近社會、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強調通過自主實踐和探索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不僅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也是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舞臺。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實踐活動,能使既有的語文知識“活”起來,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能主動地理解他人、關愛生命、關注社會、關心自然,提高學生認識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立德樹人教育因素,以此為依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辯論賽、美德故事會、中國夢詩文朗誦會、編演經典課本劇、調查方言使用情況等,在活動中使語文知識得到拓寬、發(fā)展、延伸,既能提高實踐探究能力,又能在實踐中升華立德樹人思想。
實踐證明,立德樹人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無疑是能夠深入學生心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覺悟并且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有效途徑,是既教書又育人的有益嘗試。立德樹人思想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身上逐漸得到內化,外顯的行為也隨之會有所改變,雖然這種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這種影響卻無疑是深遠恒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