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
初夏的一個早晨,我去河邊散步,看見河灣的岸邊有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他們神情緊張、專注,好像在討論著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輕輕地走近他們,才看見他們正在營救一只在水面上盤旋掙扎著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許翅膀受傷了,跌入了水中,又因為翅膀過于沉重而無法飛行。小男孩將一枝柳條伸向水面,但柳條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條,解下自己的紅頭繩將兩根柳條接起來,終于夠著了那只蝴蝶。然而,它卻不配合,不知道趕快爬上這根小小的“生命線”。見狀,小女孩急忙摘下頭上的蝴蝶發(fā)卡,系在柳條的一端,讓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這是你的同伴來搭救你了,你不認識我們,你總該認識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緩緩地挨近那一只“蝴蝶”,緩緩地爬上“蝴蝶”結實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將柳條移向岸邊,蝴蝶終于上岸了,兩個孩子快樂地又說又笑起來。
我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然而,兩個孩子又商量起了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們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放在草地上正開放著的一叢野薔薇花上,讓它一邊曬太陽,一邊汲取花的營養(yǎng)。但是,他們?nèi)杂X得這種安排不到家,仿佛擔心貪嘴的鳥會啄傷這需要安靜療養(yǎng)的可憐蝴蝶,就采了幾片樹葉搭起一個簡易的綠色“避難所”,將蝴蝶護在里面。他們相信,待它安靜休息一些時間,傷口愈合,體力恢復,就能重新飛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今天上午我本來是不準備出門的,想待在家里讀書或寫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還是出門了。多虧我走出了門,在書本之外,我讀到了夏天剛剛到來的時候最純潔、最生動的情節(jié)。在我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鍵盤之外,兩個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河灣,組合成真正充滿溫情和詩意的意象。我突然意識到,只有孩子們的思路才能真正通向自然深處,通向萬物深處,通向心靈深處。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許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善心比孩子們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許我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面子、尊嚴,而對其他生命或生靈的生存處境甚至它們所受到的傷害,并不是太關心。即使關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傾力相助,即使關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報。那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是這個早晨的天使。他們對一只蝴蝶的同情、對自然事物的愛,是真正出于善良的天性和純潔的內(nèi)心。除了愛,他們沒有別的動機,他們在愛中獲得了滿足。不求回報的愛,才是大愛 、真愛。不求回報的愛,也許才會獲得事物本身乃至整個大自然更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