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明 王華宇 何貴整
摘要 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并結合已有文獻資料,對欽州市的園林植物種類、主城區(qū)綠化主要特點和園林景觀效果進行了評價。分析了欽州市園林綠化工作的優(yōu)勢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要重視園林植物景觀規(guī)劃設計、欽江和人工湖的水體綠化、立體綠化和發(fā)展鄉(xiāng)土樹種等一系列建議,旨在為欽州市綠化水平的提升和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欽州市;園林植物;景觀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S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7)25-0160-04
Abstrac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ieldwork and published documentations, the garden plants speci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areas and the landscape effect of Qinzhou were evaluated. The advantage of landscaping in Qinzhou was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eening level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lant landscape, water greening of the Qinjiang River and artificial lakes, vertical planting and native flora development.
Key words Qinzhou City;Garden plants;Landscape effect;Evaluation
欽州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部,南臨北部灣和南中國海,背靠大西南,地處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的中心位置,陸路交通和海運均十分便利,是中國-東盟自貿(mào)區(qū)的前沿城市。欽州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海洋季風氣候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時長1580~1 830 h,年均氣溫21.6~22.2 ℃,年降水量1 590~2 094 mm[1]。欽州市2008年榮獲“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稱號。通過開展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活動,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斷提高,并在主城區(qū)建成了中山公園、白石湖公園、林湖公園、欽州園博園等一批綜合性城市公園,欽州市已于2016年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根據(jù)欽州市政府2010年制定的“園林生活十年計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嶺南風格、濱海風光、東南亞風情”的園林城市特色[2],正在努力創(chuàng)建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和國家文明城市。該項目結合已有的文獻資料,通過大量實地調查和數(shù)據(jù)積累,對欽州市的常見園林綠化植物特性、主城區(qū)綠化特點和園林景觀效果進行評價,旨在為欽州市的城市綠化水平提升和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提供參考。
1 主要園林植物調查及評價
園林植物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城市生態(tài)平衡、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起著其他基礎設施無法替代的作用[3-4]。欽州氣候條件適宜,光熱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非常適合植物生長。據(jù)謝彥軍[5]調查,北部灣海岸帶共有維管植物1 029種,隸屬185科616種,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廣西大學陳心明[6]2013年調查,欽州市園林綠化植物共有292種,隸屬82科197屬。筆者結合對欽州市園林植物多年的觀察記錄,以及2011年春季以來的寒害、臺風危害情況,選擇代表性強、應用頻度高的園林植物40種(含常見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從生長情況、觀賞效果和抗性等方面進行評價(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除了桃花心木由于耐寒性差,在冬春季容易遭受寒害,對生長影響較大外,其他絕大部分園林植物在欽州市都可以生長良好。在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冬季夜間低溫是種植和生產(chǎn)的主要限制因素,大部分植物對寒害尤為敏感,6~10 ℃的低溫就可使有些熱帶植物遭受寒害甚至凍死[7-8]。據(jù)2011年1月份以來的觀察統(tǒng)計,持續(xù)的10 ℃以下低溫,尤其是5 ℃左右低溫會對部分園林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寒害,其中桃花心木和亮葉朱蕉受害最為明顯。但后者雖然地上部分受害嚴重,通過修剪到當年5、6月份即可重新萌芽成型,而桃花心木恢復較慢,往往需要大量修枝,對景觀效果影響較大。棕櫚科的大王椰、銀海棗、蒲葵,以及紅花羊蹄甲、秋楓、大花紫薇、扁桃、龍眼、朱槿、龍船花等雖也有不同程度的受害,但影響較小。
欽州地處沿海地帶,每年6—9月是臺風的高發(fā)期,因此抗風性是園林樹種選擇的一個重要標準。2014年7月超強臺風“威馬遜”經(jīng)過欽州市,對部分喬木樹種造成了較大的損害,表現(xiàn)為樹枝不同程度折斷、樹干傾倒甚至連根拔出。棕櫚類、榕樹類、木棉、糖膠樹、羊蹄甲等表現(xiàn)較好,而秋楓、扁桃、大花紫薇、桃花心木等受到不同程度危害。此外,綠化工程中栽種不久的大王椰等高大喬木也極易受到臺風危害。因此,在園林綠化中應做好抗風樹種的選擇和淺根系、新栽種喬木類的支撐修剪工作,以防臺風危害。
2 欽州市園林綠化的主要特點
2.1 氣候條件優(yōu)越,園林植物種類比較豐富
廣西全區(qū)用于園林綠化的植物有1 900種,其中常用植物809種(含變種、變型、栽培變種),南北氣候差異較大,桂南桂北所用植物差異較大[9],欽州市園林植物292種[6],所占比例為36.1%,種類比較豐富。而且欽州市氣候條件優(yōu)越,大多數(shù)植物均能在此生長良好。近年來,黃花風鈴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a)、垂枝紅千層(Callistemon viminalis)、雞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鳳凰木(Delonix regia)、火焰樹(Spathodea campanulata)、琴葉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觀花、觀葉樹種引種后均能正常生長,在行道樹和公園廣場應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美化效果。
2.2 基本做到了適地適樹,科學性和實用性較強
根據(jù)對欽州市園林植物多年的觀察,在冬季低溫和夏季高溫、臺風的危害中,死亡或嚴重受損的樹種很少,說明在樹種的選擇應用上科學性較強。在人口密度較大的老城區(qū),行道樹以遮蔭效果較好的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紅花羊蹄甲、杧果(Mangifera indica)、秋楓、榕樹等為主,起到了很好的遮蔭效果。在新建的公園和綠地,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為主,突出植物的多樣性、實用性和空間的開放性,適于戶外活動的開展。
2.3 新老城區(qū)綠化風格不同,景觀效果各有特色
老城區(qū)的綠化多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老城區(qū)主要是指以欽江以西的主城區(qū)。該區(qū)域始建較早,大部分街道和社區(qū)的樹種以當?shù)爻R姌浞N為主,如杧果、扁桃、荔枝(Litchi chinensis)、龍眼、蘋婆(Sterculia monosperma)、假蘋婆(Sterculia lanceolata )、紅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 lingnanensis )、人面子和小葉榕、木菠蘿(Artocarpus heterophyllus)等??浦参餅橹?。這些鄉(xiāng)土樹種一般分布較零散,但一般樹齡較長、體量較大,這些樹種的應用凸顯了欽州市的城市積淀和嶺南風格,在后期的城市改造中應加強保護。
新城區(qū)綠化樹種多以棕櫚科等熱帶園林植物為主,凸顯濱海風情。新城區(qū)主要是指欽江以東的主城區(qū)。該區(qū)域建設較晚,道路和校區(qū)規(guī)劃比較科學,以夢園廣場、白石湖公園、八大場館周邊道路、人和春天小區(qū)和金海灣大街最有代表性。園林綠化中棕櫚科植物使用較多,如大王椰、狐尾椰(Wodyetia bifurcata)、國王椰(Ravenea rivularis)、銀海棗、加那利海棗(Phoenix canariensis)、軟葉針葵(P. roebelenii)、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蒲葵、棕竹、魚尾葵(Caryota maxima)等。這些棕櫚科植物挺拔秀麗、葉形獨特,樹冠多呈開放式,營造了很好的熱帶風情。
2.4 欽江穿城而過,為濱水駁岸景觀設計提供了珍貴的資源
欽江位于廣西南部,發(fā)源于靈山縣平山鎮(zhèn)東山山麓白牛嶺,流經(jīng)靈山、欽州城區(qū)等41個鄉(xiāng)鎮(zhèn),注入茅尾海,流入欽江。習慣上將陸屋縣以上河段稱為鳴珂江,陸屋段以下稱為欽江[10-11]。欽江是靈山縣以及欽州市區(qū)工農(nóng)業(yè)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被稱為母親河[12],對欽州市的生產(chǎn)生活和城市景觀具有重要的影響。若利用好欽江的自然資源,濱水景觀設計得當,可以提升市民的認同感,也可以成為外地游客領略該城市風光的一扇窗戶。目前,欽江兩岸的綠化有了改觀,多以垂柳、棕櫚科植物為主,但圍繞欽江濱水綠地和駁岸的景觀設計尚需加強。依江修建棧道,多栽種荷花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睡蓮(Nymphaea tetragona)、風車草(Cyperus involucratus)、燈心草(Juncus effusus)、蘆竹(Arundo donax)、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等植物,既可以營造優(yōu)美的濱水景觀,提高城市環(huán)境質量,又可以為市民提供一處休閑娛樂的新場所,充分發(fā)揮欽江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
2.5 將植物造景與劉馮故居、坭興陶和白海豚相結合,人文和地域氣息濃厚
劉永福故居和馮子材故居均是國家4A級旅游景點,是欽州重要的歷史文化名片,同時欽州也有“中國坭興陶都”“中國白海豚之鄉(xiāng)”之稱。在劉馮故居院內(nèi),龍眼古樹、杧果大樹、叢植的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等均十分應景,且景區(qū)周邊一般有坭興陶紀念品銷售,也有花店將坭興陶制作的容器和花藝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夢園廣場和欽州灣廣場,都有中華白海豚的景觀小品,不僅加深了當?shù)鼐用竦恼J同感,而且對外很好地宣傳了欽州市這一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2016年12月2日在欽州開幕的廣西第九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以“濱海風情陶都綠韻”為主題,融合了生態(tài)保護、園林園藝、坭興陶藝、海綿城市等系列元素,充分挖掘和展示了欽州的旅游資源、城市建設新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2.6 欽州城區(qū)周邊自然資源豐富,園林景觀拓展空間很大
欽州作為廣西的沿海地區(qū),具有大片的紅樹林資源,廣西茅尾海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就位于欽州市欽南區(qū)和欽州港區(qū)。另外,欽州的水果資源豐富,盛產(chǎn)香蕉、荔枝、龍眼、杧果、火龍果、黃皮果等,欽州市靈山縣享有“中國荔枝之鄉(xiāng)”的美譽。依托紅樹林植物、半紅樹植物和熱帶水果這一自然優(yōu)勢,欽州市的園林景觀向周邊拓展的空間很大,通過有針對性地建立種植示范基地、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可以有效地帶動城鄉(xiāng)經(jīng)濟和旅游經(jīng)濟的發(fā)展。
3 園林綠化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3.1 重視園林植物景觀規(guī)劃設計,遵循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原則
早在2006年北京林業(yè)大學蘇雪痕教授就提出應該把“植物配置”或“植物造景”的提法改成“園林植物景觀規(guī)劃與設計”[13],從而明確園林植物規(guī)劃設計的重要性。具體的設計工作必須因地制宜,遵循基本原則,使設計的作品具有更好的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性和可持續(xù)利用性。欽州市整體的園林植物規(guī)劃設計良好,體現(xiàn)了較好的科學性、文化性和實用性,但個別樹種的選擇和應用上仍值得商榷。比如:由于桃花心木耐寒性差,建議逐漸限制大面積應用;糖膠樹由于開花期臭味濃烈,不宜片植于小區(qū)或校園;夾竹桃(Nerium oleander)、黃蟬(Allamanda schottii)、紅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等植物可能會引起人體或者呼吸道過敏,不宜種植在人群密集或道路兩側;而香花植物除桂花外,適生的荷花玉蘭、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白蘭(Michelia alba)、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等應用較少。
3.2 重視欽江和人工湖的水體綠化,打造良好的濱水和駁岸景觀
濱水和駁岸景觀由于其異質性,往往可以對城市景觀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河灘公園、中山公園、夢園廣場、白石湖公園等水體均缺少相應的水生植物配置,不僅影響景觀效果,而且不利于水體的凈化。應該在欽州西南、東南方向依地型地勢規(guī)劃一些濕地公園,既增加了景點和亮點,也增加了城市的“海綿”功能。欽江從欽州市城區(qū)穿城而過,從較大尺度上對沿江兩岸進行科學的、藝術的、便民的規(guī)劃設計很有必有。
3.3 重視空間立體綠化,拓展城市綠化空間
空間立體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墻體綠化、橋體綠化等形式,是利用多種載體栽植適宜植物,增加城市三維綠量[14],是提升城市綠地綜合品質、提高人居環(huán)境質量的有效手段[15]。依欽州市的氣候條件,適用的藤本植物很多,如炮仗花、三角梅、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錦屏藤(Cissus sicyoides)、地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等。但在現(xiàn)實應用中,只有炮仗花、三角梅、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偶有應用,其他種類很少見到。究其真正原因,可能是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尚缺少立體綠化的觀念,設計者對相應的技術手段、種苗渠道、施工方法也不熟悉;其次在載體和養(yǎng)護方面的成本較高也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3.4 重視鄉(xiāng)土樹種的應用,形成以本地植物為主基調的嶺南風格
鄉(xiāng)土樹種或稱“土著種”,是指出現(xiàn)在物種的自然分布區(qū)及其自然傳播范圍內(nèi)的物種[16],但廣義的鄉(xiāng)土樹種概念還包括外來的已適應了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歸化植物[17]。鄉(xiāng)土植物由于其適應性強、苗木成本和養(yǎng)護成本低、地域特色鮮明、群眾歸屬感強以及實用性強等特點,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得到認可和應用。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標準中也要求本地植物指數(shù)值≥0.7[18],因此努力發(fā)掘、篩選、推廣本地植物種類,營造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生態(tài)的園林景觀,避免千城一面缺乏個性的規(guī)劃設計,是城市規(guī)劃管理部門和園林規(guī)劃設計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欽州市氣候條件優(yōu)越、植物資源豐富,八角(Illicium verum)、玉桂(Cinnamomum cassia)、竹柏(Podocarpus nagi)、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中國無憂花(Saraca dives)、石筆木(Tutcheria championi)、儀花(Lysidice rhodostegia)、鐵冬青(Ilex rotund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蘋婆、木菠蘿等均是深受歡迎的鄉(xiāng)土樹種。除了大力推廣已發(fā)掘的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外,還應重視園林植物的基礎科研工作,發(fā)揮市林科所等相關科研單位的職能,在本地植物資源開發(fā)、外來優(yōu)良品種選育、種苗培育和技術推廣等方面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何鵬,劉世業(yè),吳初梅,等.廣西欽州市荔枝產(chǎn)量與氣象條件關系的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993-994.
[2] 王湖祿,吳揚雪.嶺南風格、濱海風光、東南亞風情:欽州市落實“園林生活十年計劃”紀實[J].中國綠色畫報,2012(1):40-45.
[3] LI C,YUAN M,GONG Y,et al.Landscape plants regional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C]//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Ⅱ.Trans[s.l.]Tech Publications,2014:1097-1100.
[4] REDDY A S,MARQUEZ Y,KALYNA M,et al.Complexity of the alternative splicing landscape in plants [J].The plant cell,2013,25(10):3657-3683.
[5] 謝彥軍.廣西北部灣海岸帶維管植物區(qū)系地理與植物資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6] 陳心明.廣西欽州市園林植物的調查與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13.
[7] CRAWFORD R M M.Studies in plant survival:ecological case histories of plant adaption to adversity[M].Oxford,Boston: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89.
[8] 郭玉華.低溫對西雙版納幾種熱帶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D].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4.
[9] 李秀娟,仇碩,趙健,等.廣西園林植物應用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J].廣西植物,2009,29(5):635-639.
[10] 黎樹式,陸來仙,楊敏華.欽江流域生態(tài)經(jīng)濟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8(7):3671-3672.
[11] 欽州市地方編纂委員會.欽州市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
[12] 靈山縣志編纂委員會.欽州市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
[13] 蘇雪痕.園林植物應用的進展及存在問題[J].廣東園林,2006,28(5):1-4.
[14] 楊英書,彭盡暉,粟德瓊,等.城市道路綠地規(guī)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進展[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7,22(5):193-197.
[15] 曾曉陽,柳林安,高永恒.成都市空間立體綠化藤本植物的選擇[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27(1):196-200.
[16] 李博,任文偉,彭容豪.越過邊界的物種:全球化下的生物入侵[J].生命世界,2004(2):60-63.
[17] 趙可新.建設節(jié)約型園林與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J].園林,2007(11):14-15.
[18] 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標準(暫行)[Z].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