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增
涉及山水畫寫生的話題,自南朝宗炳提出“應目會心”,姚最提出“心師造化”,一千多年來從未中斷過。為什么要寫生?如何寫生?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如何?歷代畫家、史論家有多種思考與探索,這些也是我們當今可以借鑒的寶貴資源。我想到了1960年率團進行23000里旅行寫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進而形成新金陵畫派的領軍人物傅抱石,重讀他的有關論述,感到頗有啟發(fā)。
傅抱石有一方印章叫“蹤跡大化”。中國畫家歷來既重視“師古人”,也重視“師造化”。師造化即是以大自然為師。傅抱石認為這是學習山水畫最重要的途徑。畫史上凡是有成就的山水畫家,無不如此。然而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有別于西畫的風景寫生,它不僅重視客觀景物的選擇和描寫,更重視主觀思維對景物的認識和反映,強調(diào)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在寫生過程中,始終貫徹情景交融的要求。
傅抱石的認識使我更加明確這樣的現(xiàn)代表述:寫生,就是寫生命,既寫出客觀自然的生命,也寫出主觀自我的生命。張璪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石濤說的“山川與余神遇而跡化”,其實都包含了這樣的意思。
傅抱石專門論述了山水畫的寫生方法,提出“游”“悟”“記”“寫”四個步驟。
所謂“游”,就是深入細致地去觀察、感受,如同郭熙所說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每到一地寫生,不要看到一處風景動人,馬上就坐下來如實照畫;而是要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山上山下、山前山后,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它的特征,作畫時才真正心中有數(shù)。以他的《待細把江山圖畫》為例,一群人去華山寫生,他由于體力不行,只是上到半山腰,雖然沒有去游最能代表華山特點的北峰西峰,但在山下、山腰對華山全貌作了細致觀察,從華山特有的雄姿聯(lián)想到祖國遼闊壯麗的河山。正是這種對祖國河山的眷戀之情,使他有了這幅作品的構(gòu)思。畫面正中所畫的正是西峰巍峨雄姿,風馳電掣的散鋒筆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再如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在重慶所作《萬竿煙雨》,當時他住在歌樂山金剛坡下,那里四面環(huán)山,林木蔥蘢,他每次去中央大學講課,都要在山間小路步行十余里,因此游遍美麗多姿的沿途景色。一次在竹林躲雨,見所有景象朦朦朧朧,雨絲中山色樹影時隱時顯,變化微妙,觸發(fā)靈感,不期而然地畫出這幅得意之作。看似“偶有一得”,卻凝聚著無數(shù)次“游”的心血。
所謂“悟”,就是要對客觀景物深入思考分析,概括提煉,醞成意境,這才叫“胸中丘壑”。畫的意境是畫家精神領域的開拓,是從最深的心源與造化接觸時,逐漸產(chǎn)生的一種領悟,再以筆墨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微妙地把作者的感受傳達給觀眾。這與畫家的藝術(shù)素養(yǎng)、思想境界密切相關,單純靠筆墨技法是不夠的。意境也即是詩性,董其昌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碧K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性是一種含蓄雋永、耐人尋味的意蘊。傅抱石去東北寫生,先后在溫泉、天池、長白瀑布許多地方畫了不少畫稿,但長白山大森林卻無法去表現(xiàn)。為此他在密密的樹林中驅(qū)車行進數(shù)日,一天,路過一座近百公尺高的防火瞭望塔,他奮力登上塔頂,瞭望四周,探求多日的“林?!币幌伦忧逦卣宫F(xiàn)在眼前,遠處雄偉的長白山聳立在蒼茫無際的林海之上,十分壯觀。這使他驚喜地叫出“林海雪原”,這正是尋找多日的畫稿!他終于“悟”到了更高的意境,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創(chuàng)作構(gòu)思。可見,“悟”就是把對客觀景物的感性認識,更集中地提高到理性認識,重新組織出藝術(shù)形象的重要過程。
所謂“記”,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記錄(筆記),二是記憶(心記)。畫速寫時,特別要記錄具有地域特征的景物。他舉例說,比如樹木,富春江一帶的楊梅樹、浙江農(nóng)村水田的烏桕樹、黃山的松樹,都是各具鮮明地方特色的。再如畫山,各地山峰的特點,仔細觀察才能得其精神。寫生畫稿是用筆記錄,更需要用心記之,這就叫做“目觀心記”。現(xiàn)場寫生落墨幫助記憶,但最詳盡的畫稿也難得其精神成為自己的胸中丘壑。有成就的山水畫家必須心藏千山萬水,把寫生過的山山水水逐漸變成胸中丘壑。
所謂“寫”,就是把自己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的優(yōu)美情趣用筆墨表現(xiàn)出來?!皩憽钡年P鍵是充分表現(xiàn)意境,“寫”是形式技法,即是“筆”。筆和意二者應該高度統(tǒng)一,有新意,又要出妙筆。如果認為只要掌握了傳統(tǒng)技法便可走遍天下隨意作畫,那就錯了。他極力提倡繼承是為了發(fā)展,反對孤立地、機械地搬用傳統(tǒng)技法的套路,把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畫成古板、死氣沉沉。到真山水中去體察、感受,力求在原有的筆墨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適應新時代內(nèi)容發(fā)展的需要,“筆墨當隨時代”是“寫”這一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一點。他還具體談到,山水寫生畫可以當場對景寫生,也可以在現(xiàn)場勾稿子,回到住處再加工完成。重要的是必須在印象清晰、感受最深時立即將畫稿落墨寫成,因為失去當初的豐富感情是畫不出好畫的。
傅抱石所說的“寫”,實際上講的是由寫生進入藝術(shù)創(chuàng)作階段的要領。傅抱石說:“每一個人的素養(yǎng)、興趣、愛好乃至筆墨基礎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每個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和評價也各有差別,正因為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和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边@就是說,面對大自然之美所產(chǎn)生的感受、激動和靈感,其實也是每個畫家所渴求的個人藝術(shù)風格形成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