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光
摘 要:以某型飛機機翼防冰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基于Flowmaster軟件建立管路仿真模型,對不同工況下防冰系統(tǒng)管路的引氣流量、笛形管射流孔出口流速、溫度與壓力分布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防冰系統(tǒng)管路的優(yōu)化方案。分析結果表明:機翼防冰系統(tǒng)不同縫翼段內直徑不同的笛形管可通過設置不同的射流孔孔徑以優(yōu)化防冰系統(tǒng)管路。
關鍵詞:機翼防冰;熱氣防冰;管路設計
飛機在大氣中飛行時,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其表面會積聚冰層,如果飛機升力表面結冰時,會帶來翼型阻力增加、臨界攻角減小、升阻比下降等不利影響,使得飛機的操縱性和穩(wěn)定品質惡化。為保證飛機飛行的安全性,在飛機研制時必須對作為主要升力部件的機翼采取防冰措施[1]。
目前航線飛行的客機機翼防冰系統(tǒng)有熱氣防冰和電熱防冰兩種[2]。電熱防冰是波音787為發(fā)展電動構架設計理念而采用的方案,其將加熱片嵌入在多層復合材料結構的機翼前緣蒙皮內部,電加熱片的熱量通過導熱對蒙皮外表面加熱以達到防冰效果。電熱防冰系統(tǒng)淘汰了發(fā)動機引氣及相關的氣源系統(tǒng),具有重量減輕、效率提高、代償損失減小、油耗和維修成本降低等優(yōu)點,是一種先進的防除冰系統(tǒng)。熱氣防冰是最主要的機翼防冰方式,其利用發(fā)動機引出的熱空氣作為熱源對飛機結冰防護表面進行連續(xù)加熱,以避免結冰現象的發(fā)生,其使用維護簡單、工作可靠,但熱量利用率較低且管路系統(tǒng)增加了飛機重量??紤]到波音787電熱防冰技術受到嚴格的專利保護,加之目前我國飛機研制的實際狀況,機翼防冰仍采用技術更為成熟的熱氣防冰。
1 機翼防冰系統(tǒng)管路仿真模型
對于翼吊發(fā)動機布局的飛機,機翼熱氣防冰系統(tǒng)將從發(fā)動機某一級引出的部分高溫高壓氣體送入機翼前緣防冰腔內,并通過機翼防冰活門調節(jié)熱氣流量,使機翼防護表面溫度高于結冰溫度。笛形管是防冰系統(tǒng)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防冰效果的重要部件,其用于將引入熱氣噴射到前緣縫翼蒙皮上達到防冰目的[3]。機翼防冰系統(tǒng)管路建模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機翼防冰系統(tǒng)所需引氣流量,判斷笛形管射流孔的出口流速是否滿足要求,分析管路的溫度和壓力分布情況。
機翼防冰系統(tǒng)管路主要分布于四段縫翼內,其中第一段為光管,后三段為笛形管。采用Flowmaster航空模塊進行建模分析,模型中的元件主要包括Pipe(管道)、Bend(彎頭)、Transition(漸變管)、Butterfly valve(蝶閥)、Source(流量源和壓力源)、Piccolo(笛形管)等[4,5],其中笛形管是系統(tǒng)最主要的部件,直接影響著系統(tǒng)的供氣量大小[6]。
2 機翼防冰系統(tǒng)管路仿真結果與分析
機翼防冰系統(tǒng)仿真分析重點關注引氣流量、笛形管射流孔出口流速、主防冰管路的溫度和壓力沿機翼展向的壓力分布。某型飛機機翼防冰系統(tǒng)分析工況如表1所示。
由表2可知,引氣流量隨入口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入口壓力的升高而升高;在四種工況下,每段笛形管上的射流孔的出風速度均達到音速,形成了高速射流。由圖1與圖2可知,第一段防冰管為光管,管內熱氣的溫降和壓降較平穩(wěn);第二段為笛形管,管內熱氣的壓降較平穩(wěn),但溫降相比于前段光管來說較大;第三段笛形管因管內熱氣流量減小,其溫降和壓降相對前段笛形管的變化程度加劇,當到達笛形管末端(第四段)時,管內熱氣的溫度顯著下降。因此,在設計防冰系統(tǒng)管路時,應注意調整笛形管的參數以實現防冰要求。
3 機翼防冰系統(tǒng)管路優(yōu)化設計
機翼防冰系統(tǒng)管路在設計時,可通過調整笛形管上射流孔的孔徑和孔距來改善防冰效果。在分析時,將射流孔孔徑分別設置為2mm、2.5mm、3mm與3.5mm,射流孔孔距減半(即射流孔個數加倍)與加倍(即射流孔個數減半),以分析不同參數對防冰管路引氣流量、出口流速、溫度與壓力分布的影響,結果如表3、圖3至圖6所示。
由表3可知,機翼防冰系統(tǒng)單側引氣流量隨射流孔孔徑的增大而增大,隨射流孔孔距的增大而減小,且各參數下射流孔出口流速均達到音速。由圖4至圖7可知,防冰管路的壓降與溫降主要發(fā)生在笛形管部分,隨射流孔孔徑增加,笛形管沿翼展方向溫降減小且減小程度呈減弱趨勢,但壓降增加且呈增大趨勢;隨射流孔孔距增加,笛形管沿翼展方向的溫降程度增加,壓降程度顯著減小。由此可知,在防冰系統(tǒng)管路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沿管程的溫度與壓力變化情況來選擇結構參數。
根據上述仿真結果與分析,考慮對不同笛形管段的射流孔設置不同的孔徑,以優(yōu)化防冰系統(tǒng)管路。第一、二、三段笛形管射流孔直徑分別為2mm、2.5mm、3mm與2.5mm、3mm、3.5mm時,與射流孔直徑均為3mm的管路系統(tǒng)的計算結果如表4、圖8與圖9所示。
由表4可知,不同笛形管段設置不同射流孔直徑后,引氣流量發(fā)生改變,但射流孔流速均可達到音速。由圖7與圖8可知,第一、二、三段笛形管射流孔直徑分別設置為2mm、2.5mm、3mm后,防冰管路系統(tǒng)的溫降雖然增大,但變化程度較小,而壓降明顯減??;射流孔直徑設置為2.5mm、3mm、3.5mm后,防冰系統(tǒng)管路的溫降雖減小,但壓降在第二、三段內顯著增大。因此,對不同縫翼段內直徑不同的笛形管,可通過設置不同的射流孔孔徑來優(yōu)化防冰系統(tǒng)管路。
4 結論
本文基于Flowmaster軟件建立某型飛機機翼防冰管路系統(tǒng)仿真模型,對防冰系統(tǒng)管路的引氣流量、笛形管射流孔出口流速、溫度與壓力分布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防冰管路的優(yōu)化方案,得出以下結論:
(1)單側引氣流量隨入口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入口壓力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工況下,每段笛形管上的射流孔的出風速度均達到音速;笛形管沿展向的溫降和壓降程度逐漸增大。
(2)單側引氣流量隨射流孔孔徑的增大而增大,隨射流孔孔距的增大而減小,且各參數下射流孔出口流速均達到音速;射流孔孔徑增加,笛形管沿翼展方向溫降減小但壓降增大;射流孔間距增加,笛形管沿展向的溫降程度增加,壓降程度顯著減小。
(3)對不同縫翼段內直徑不同的笛形管可設置不同的射流孔孔徑以優(yōu)化防冰系統(tǒng)管路。
參考文獻:
[1]管寧.三維機翼防冰熱載荷的數值模擬[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
[2]霍西恒,劉鵬,賈麗杰.民用客機機翼熱氣防冰系統(tǒng)問題初探[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11 (4):1618.
[3]曹廣生,吳鐵鋒,李光春,等. CJ828 機翼防除冰系統(tǒng)設計方案研究[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13 (A01):97100.
[4]卜雪琴,郁嘉,林貴平,等.機翼熱氣防冰系統(tǒng)設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0 (8):927930.
[5]劉超,劉志麗,施紅,等.基于 Flowmaster 軟件的飛機防冰系統(tǒng)導管仿真計算[J].科技信息,2012 (32): I0231I0232.
[6]王大偉.民用飛機防冰系統(tǒng)笛形管熱,流量分配研究[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13 (B11):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