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東濤 余虹娜
目前,大慶油田鉆探鉆技一公司已先后尋找到18位“鉆技工匠”。安全駕駛的老司機、一身絕活的電焊工,經驗豐富的操作工……隨著一個個“能工巧匠”從平凡中脫穎而出,“尊重工匠、贊美工匠、爭當工匠”蔚然成風。
永恒奉獻感動人
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他們甘于為一項技藝的傳承和發(fā)展奉獻畢生才智和精力。2013年,技術管理中心師傅李長生成了遠近聞名的“叉車達人”。羨慕之余,徒弟黃濤也下定決心,要把師傅的這門絕活學到手。之所以練就這一絕活,是與混配工的日常工作有關。每次需要用叉車的兩根鉗子叉起80袋藥品,摞起來足有2米高,駕駛員必須練就一手精湛的叉車技術,保證藥袋不倒、不破。從零基礎到零破袋,只用了三個月,運料速度也快了近一倍,將一項技藝練就得爐火純青。鉆頭廠加工車間的曹志華堪稱一名“鋼鐵裁縫”。他半路出家,39歲才開始從事焊接工作,“電焊苦,電焊難,渾身是燙傷,工服上全是眼”,他都不在乎,十九年來,他抱定匠心,成為了一名焊接工人。
愛崗敬業(yè)激勵人
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鉆技人匠心筑夢。57歲的喬榮臣,是有名的“井控設備雕塑師”,作為井控裝備管理中心安裝檢修一隊維修班長,喬師傅是個拿電磨鉆的行家。在他手中,電磨鉆儼然一把刻刀,打磨“好作品”,就靠一個“鉆”字。他連續(xù)11年被評選為公司級“優(yōu)秀員工”,2016年度又被評為“模范員工”“先進個人”。曲宏毅自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便從事機械加工工作,到今年已有24年。工作中,曲宏毅總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加工過程、操作步驟都嚴格按規(guī)定工藝、程序執(zhí)行。
守正創(chuàng)新傳承人
工匠都是愛學習善學習的,是持續(xù)改善、勇于創(chuàng)新的推動者,專心專注、精益求精的魯班精神,是努力把品質從99%提升到99.99%的精神,工匠們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不懈的思考進步,帶頭實現了一項項工藝革新、牽頭完成了一系列技術攻堅項目,他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守正創(chuàng)新正是當今我國時代精神的最好表現。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扎根生產一線27年GJ12006隊水泥車操作手高雪松,從部隊轉業(yè)后,一直保持軍人作風,工作嚴謹,自律性強。他善于發(fā)掘創(chuàng)新的點子,把公司倡導的“三心”“四精”融入日常工作,提升自己的崗位專注力,盡心盡責。從工人崗位成長起來的叢海軍理論根基不足,參與起革新略顯吃力,但他硬是憑著身上那股認真勁兒,一次次助力著技術革新項目的推進,使每次工件的加工精度,都達到與絲扣規(guī)校驗相同的水準,完全滿足工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