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鷹
白花娘
以前,富人為添年增壽,常常捐資做一些善事,比如修橋、鋪路、建路亭、辦義學、開免費粥館等等,尤其喜歡修建路亭。
彎彎曲曲崎嶇不平的路上有了亭子,行路的、挑擔的、抬轎的、賣唱的、算命的、念經(jīng)的、捉鬼的、要飯的、耍猴的、玩把戲的、推獨輪車的便有了歇腳之地喘息之機了。
曠野里的孤魂野鬼也棲于路亭。
年輕的女鬼叫白花娘。
白花娘多半有冤有怨或有恨,多半因為男人。
因此,白花娘專門尋找男人。
被白花娘看中的男人,沒有不神魂顛倒、妻離子散甚至家破人亡的。
白花娘從不勾引屠夫,因為屠夫總帶著白晃晃讓白花娘炫目、心悸的屠刀,更因為屠夫不解風情、不懂風花雪月,沒有哪個屠夫知女人冷暖,懂女人心事的。
二太爺爺年輕時扔下老婆孩子跟一個漂亮的賣唱女子走了。
二太奶奶把眼淚全哭干了,把自己哭成村頭一口干涸了的枯井,哭成曬場上一堆釀完了酒的紅高粱殼,哭成水口老榕樹上死死纏繞著的一根藤條,哭成后山灌木林里一頭發(fā)瘋的母狼。
村人為了安慰她,就騙她說二太爺爺是被白花娘勾走的。
日子如風。
六十年后,八十五歲的二太奶奶讓曾孫子攙著來到村前。她顫悠悠地站在村前的水泥路上,看暈了老眼也沒看到一個路亭。二太奶奶幡然一驚:有路亭有白花娘,沒了路亭還有白花娘,原來這白花娘根本就不在路亭里,而一直在男人們的心中。
岔路鬼
三岔路口沒有路標,只有岔路鬼。
岔路鬼是喜歡玩鬧的小鬼,讓人走岔迷路,是岔路鬼最大的樂趣。
張村的張木匠好酒,常貪圖東家二兩紅高粱,之后便犯糊涂,暈乎乎來到三岔口,發(fā)一陣呆后,岔路鬼就引著他往南踏上通往李村的路了。半夜,張木匠的堂客尿緊,見枕邊空空,便迷糊著老眼咒開了:“這個倒路死挨千刀的,又被岔路鬼岔到哪去了?”然后打開堂屋門,聲嘶力竭叫魂一般:“二叔三叔四叔六叔(五叔早年夭折了),尋你哥去。”他們在李村村口一口古井的井臺上抬回了鼾聲如雷的張木匠,跟往常一樣,張木匠的箍桶擔被岔路鬼扔到了水田里。
周村鬧賊,村人高喊捉賊,張村和李村人聞聲而動,數(shù)百人高舉火把,拿著彎刀,聲勢嚇人。竊賊驚慌失措,逃至三岔路口,三轉(zhuǎn)兩轉(zhuǎn)之后,便朝來路狂奔,被周村人逮個正著,竊賊大呼:“岔路鬼害我也?!?/p>
三中大隊(轄李村周村張村)的隊長是個惡霸,一日從縣上開會回來,經(jīng)李村,在李寡婦家賴著不肯走了。第二天,在三岔路口不遠處的水庫里,人們找到了他的尸體。來了許多公安,在李寡婦家進進出出,李寡婦嚇得要暈過去,這時,李村張村周村數(shù)百群眾站了出來,他們一致咬定:“這個家伙是被岔路鬼岔到水庫淹死的?!?/p>
如今,三岔路口已是路標分明,三條寬敞的水泥路分別通向李村張村周村。張村的張老伯那天趕集回來,在三岔路口一棵老樟樹下歇息,他掏出了旱煙袋,吧嗒吧嗒地吞起云吐起霧來。同行的年輕人問:“張伯,聽說這三岔口有岔路鬼,你說是真是假?”張伯盯著三岔口的路標,恨恨地吐出一串煙圈,感慨地說:“你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反正我活了六十八,從來就沒見過一個正經(jīng)和正常的人迷過路?!?/p>
水鬼
水鬼要投胎,就要找一個人替著。
最好的辦法是變成一條死魚,浮在水面上,露出白森森極為誘人的死魚肚,大人們力氣太大,最好是讓哪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見了,來撿魚時,便趁機將他弄下水。
可是孩子們都上學去了。
水鬼只好把目光移向岸上那位割谷的老漢。這會,老漢累了,正在吃堂客帶來的綠豆稀飯。水鬼變成老漢認識的壯小伙,來到老漢身邊,也跟著吃起綠豆稀飯。完了水鬼說:“天太熱,大叔,咱們一起洗個澡吧?!闭f著便跳進了池塘,變成了一條死魚。老漢走到池塘邊,不見了壯小伙,只見一條死魚,心中疑惑——這可是一個常鬧水鬼的池塘。轉(zhuǎn)回去拿來一把鐮刀,對著魚肚子就是一刀,霎時,魚肚破裂,流出來的全是綠豆稀飯。
老人回村后,向村人講了這個事情,此后,再也沒人到那口池塘里洗澡了。
老人臨終前,說:“那個池塘太深太危險,年年都要淹死幾個人,那個綠豆稀飯的故事是我編的?!?/p>
樟樹公
村中有棵五百多年的古樟樹,巨大無比。
老人說:“樟樹老了就成精了,可不敢得罪,要敬神禮佛一樣祭請,否則樟樹公公會降下災禍的?!?/p>
孩子們少不更事,經(jīng)常在樟樹軀干底部巨大的樹洞里撒尿拉屎捉迷藏過家家。
有小孩生病,神婆半睜半閉著眼,搖頭晃腦好一陣子才驚悸地喊:“糟糕,是樟樹公公怪罪,最近有沒有得罪樟樹公?”孩子她娘忙說:“靈!靈!這孩子前天在樹洞里拉屎,我當時就向樟樹公賠過罪了,想不到公公還是怪罪了。這可怎么辦?。俊?/p>
神婆長嘆一聲:“孩子無知,公公也只是嚇唬他一下而已,你今晚酉時帶上三刀黃裱紙一千花邊燒給樟樹公,過兩天就會好的?!?/p>
有一年夏天,樟樹遭雷劈,倒了。人們看到樹洞里有許多碗筷瓢盆。老人們急忙點上香煙,跪地便拜,大呼:“樟樹公公顯靈了?!?/p>
后來,有人將此事告訴我,我啞然失笑:“哪里是什么公公顯靈,那些碗筷瓢盆都是我們孩提時從家中偷出來放在樹洞里過家家時用的?!?/p>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插圖: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