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十年前的春天,《江蘇教育研究》獲國家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fā)行。經過十年來雜志社全體同仁的精心打磨,《江蘇教育研究》已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批認定的學術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心“教育類”“教學類”重要來源期刊。在《江蘇教育研究》公開出版發(fā)行10周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上,我把雜志社2016年主要工作和2017年工作思路及要點向廣大讀者、作者、同仁做一個匯報和交流。
一、回顧: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在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雜志社同仁克服人手少、任務重、事情雜等困難,超負荷運轉,快節(jié)奏工作,按照年初制訂的工作思路及要點,順利完成以下工作并取得不俗的成績。
第一,編輯出版工作。全年共完成“理論版”“實踐版”“教育家”各12期共36期480多萬字的編輯任務,編發(fā)文章1000多篇。做到了按時出刊(每月定時出刊,保證讀者能及時收到刊物),盡量不錯(差錯率明顯低于國家規(guī)定標準,低于全國同類刊物),不斷出新出彩(每年、每版、每期都有新意,都有亮點,都有“看頭”,都有產生較大反響的欄目和文章),受到主管部門、作者、讀者和同行的普遍好評。
據統(tǒng)計,2015—2016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江蘇教育研究》發(fā)表的論文72篇,轉載量在教育類期刊中排第15位。其中,“小學語文教與學”“小學數(shù)學教與學”專題轉載排名分別為第5名和第8名。
第二,宣傳發(fā)行工作。在雜志發(fā)行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我們認真召開年度通訊工作會議,加大雜志宣傳力度,積極調整征訂、發(fā)行策略,在確保重點訂戶的基礎上,努力消滅空白點,不斷減少薄弱點,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千方百計穩(wěn)定訂數(shù)。2016年雜志訂數(shù)和經濟效益繼續(xù)保持全國同類刊物領先地位。
第三,催款清欠工作。由于體制和財務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訂戶的發(fā)票一直無法及時、足額開出,加上部分地區(qū)通訊員輪崗、換人,導致部分雜志款拖欠。2016年,雜志社積極配合院財務部門,加強對欠款的核查、清理,不斷加大催款工作的力度。除專人經常性催款之外,采取“盯人戰(zhàn)術”,建立重點聯(lián)系人制度,把催款工作分解、落實到人。每個編輯不僅有編稿任務,還有發(fā)行和催款任務。由于采取了多種措施, 2016年雜志款清收力度加大、效果明顯,總體情況好于往年。
第四,評估年檢工作。2016年8月,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組織開展了首次“江蘇省社科類學術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共4大類12小類37項指標。這次評估的主要目的,一是“以評促建”,提高學術期刊的質量;二是“優(yōu)勝劣汰”,警示甚至淘汰不合格期刊。這個評估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到雜志的未來發(fā)展。我們高度重視這次評估,認真組織學習《評估指標體系》,統(tǒng)籌安排填寫《自評表》,撰寫自評報告,按時、保質報送評估材料,自評分與他評分基本一致,受到省新聞出版主管部門的好評。今年4月初,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布了評估結果,《江蘇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類”全部期刊中名列第4,基礎教育“教育研究類”期刊中列第1。另外,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每年都要對雜志進行年檢,雜志社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順利通過了2016年的年檢。
第五,網站平臺工作。根據工作需要,2016年啟動“江蘇教育研究網”的升級和重建工作?!敖K教育研究網”既是作者的投稿平臺,也是雜志社的日常工作平臺,每天都要使用,因此非常重要。這項工作歷時一年,現(xiàn)在網站已經開通。同時,雜志社按照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的要求,高度重視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敖K教育研究微信平臺”已經成為宣傳、推廣雜志和廣大校長、教師推送、分享原創(chuàng)作品的重要平臺,吸引了很多教育工作者。
第六,其他各項工作。主要是院領導、院綜合部和其他部門交辦、安排的工作,大致有以下幾項:一是配合院綜合部、招標辦組織并完成雜志印刷招標工作。二是相關人員參加江蘇省期刊協(xié)會組織的全省期刊編輯業(yè)務培訓,編輯人員繼續(xù)教育學時全部達標。三是參加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發(fā)布論壇暨學術評價與學科建設研討會、第三屆北京教育論壇、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理論刊物分會2016年年會、2016年全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討會、院學術論壇等學術活動。
二、展望:2017年工作思路及要點
2017年雜志社的工作思路,我們經過認真、反復研究,提煉出下面這段話來表述:堅持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的辦刊方針,不斷強化學術性與影響力、理論與實踐、立足江蘇與面向全國緊密結合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貼近實際,貼近讀者,努力使刊物形成更加鮮明的特色,不斷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不斷擴大刊物的學術影響。
這段話里有幾個“要點”和“關鍵詞”,需要作一些說明。
第一個要點和關鍵詞是:服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個服務”——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這是我們的辦刊方針。長期的辦刊實踐證明,“三個服務”的辦刊方針是正確的、有效的,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當然,要根據雜志社的工作特點,找準服務的重點和抓手,更加精準、有效地搞好服務。要通過服務提高質量,通過服務擴大影響,通過服務留住作者讀者,通過服務穩(wěn)住訂數(shù)。
第二個要點和關鍵詞是:質量。在質量問題上,我們一直都說兩句話。第一句話,質量就是生命。一本雜志,沒有質量,就是死路一條,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生存下去。第二句話,質量就是形象。《江蘇教育研究》是省教育廳主管、省教科院主辦、雜志社編輯出版的一本學術期刊。從某種意義上看,它就代表了出版單位、主辦單位、主管單位的形象。所以,在辦刊質量方面,我們一直都抓得很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事求是地說,目前的《江蘇教育研究》是一本有質量的學術期刊。一本雜志的質量,可以從它的發(fā)行量、覆蓋面、轉載率、引用率、認同度、影響力等方面作出評判。我們在有些方面是相當不錯的,比如發(fā)行量和覆蓋面,《江蘇教育研究》雜志覆蓋全省基礎教育的各級各類學校;比如轉載率,從2011年起,它就一直是“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類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再比如認同度,2014年,《江蘇教育研究》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批認定為學術期刊(當時省教育廳主管的基礎教育類綜合刊物中,《江蘇教育研究》是唯一首批被認定的學術期刊)。另外,這本雜志在江蘇,在基礎教育界,在教育學術期刊這個行業(yè),在廣大作者讀者那兒,認同度是很高的,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梢哉f,《江蘇教育研究》在發(fā)行量、覆蓋面、轉載率、認同度及編校質量等方面都處于全國同類雜志的前列。我們也有短板和不足,但總體來看,《江蘇教育研究》是一本有質量的雜志。當然,質量提升無止境,質量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對雜志社來說,年年都應該是質量年,月月都應該是質量月。2017年,我們要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聚焦于刊物的“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
第三個要點和關鍵詞是:特色。特色是一本雜志的風格,也是一本雜志的“名片”。在多年的辦刊實踐中,《江蘇教育研究》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比如學術性、專業(yè)性、地方性、實踐性等等。2017年,我們既要注意原有特色的保持,又要注意新的特色的形成。特別要注重三個結合:一是院領導最新提出的學術性和影響力的結合,二是多年形成的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三是省新聞出版主管部門質量評估標準中提出的立足江蘇與面向全國的結合。在三個結合的基礎上努力形成新的特色。力求做到《江蘇教育研究》一到手,就能讓人感受到這是一本學術的刊物,這是一本江蘇的刊物,這是一本與教育實踐貼得很緊的刊物,這是一本十分注重教育實踐問題探討和研究的刊物。
第四個要點和關鍵詞是:創(chuàng)新。說到創(chuàng)新,我要稍微說說《江蘇教育研究》這本雜志的歷史。這是一本有歷史的雜志。1984年創(chuàng)刊,那一年正好是省教科所恢復建立,所以它和省教科所同齡。1986年用現(xiàn)刊名。那一年我正好大學畢業(yè),懷揣著很多理想,分配到省教科所。一到省教科所就知道有這么一本《江蘇教育研究》,當時還是“內部資料”。后來經過教科所(院)領導20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06年年底,從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那兒獲得了公開刊號?,F(xiàn)在想想,這件事情能夠做下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回顧《江蘇教育研究》長期的辦刊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這本雜志的歷史,就是不斷追求較高質量和鮮明特色的歷史,也是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歷史。辦刊幾十年,公開出版10年,可以說年年都有創(chuàng)新。當然,對一本雜志來說,創(chuàng)新永遠在路上。2017年,我們面臨更復雜的辦刊環(huán)境,我們的辦刊思路和發(fā)行辦法也在作重大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我們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新。在這里,我們也向廣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者、作者、讀者、專家、同行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請大家為《江蘇教育研究》雜志的未來發(fā)展貢獻你們的智慧和力量!歡迎您以短信、微信、來稿、來信等方式講述您和《江蘇教育研究》的故事,表達您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督K教育研究》雜志、江蘇教育研究網和雜志社微博、微信平臺將擇優(yōu)選用。我們虛版以待!
(金邊,《江蘇教育研究》雜志社社長、研究員,210013)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