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燕+羅烜坤
摘 要 利用南溪區(qū)1970—2015年的氣溫觀測數據,分析該區(qū)近46 a的氣候特征。結果顯示,南溪區(qū)46a來氣溫逐步升高,氣候逐漸變暖,與我國氣候變暖趨勢基本一致,氣溫變化傾向率:0.144/10a,夏、秋季氣溫上升幅度較大,春季次之。
關鍵詞 氣溫變化特征;氣候變化;趨勢分析;南溪區(qū)
中圖分類號:P46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3.053
南溪區(qū)位于四川省南部,隸屬于四川省宜賓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形兼有低丘和河谷,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縣。南溪區(qū)是全國推進全國食品工業(yè)強區(qū)、全省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先進區(qū),被譽為中國豆腐干文化之鄉(xiāng)、四川白鵝之鄉(xiāng),同時南溪區(qū)大力發(fā)展種植業(yè),2016年制定了《宜賓市南溪區(qū)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建設規(guī)劃(2016-2018)》。為了揭示南溪區(qū)近46 a的氣候要素變化規(guī)律,本文采用線性趨勢方法,分析了該區(qū)1970—2015年主要氣候要素氣溫的變化特征,旨在為南溪區(qū)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決策提供一定氣象科學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均來源于1970—2015年南溪區(qū)氣象局所提供的專業(yè)氣象數據,包括年平均氣溫、年平均最高(低)氣溫、年極端最高(低)氣溫、季平均氣溫等。其中,年平均氣溫為每年各月平均氣溫的算術平均[1-2];各季平均溫度值為所對應季節(jié)所含月的平均溫度值,進行加權平均后所得的值;其次本文中年極端最高、低氣溫分別用Tmax和Tmin表示[3]。
1.2 分析方法
本文所采用主要分析方法,氣候統(tǒng)計學中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對南溪區(qū)的主要氣候要素氣溫,進行氣候傾向率變化過程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年平均氣溫變化
本文通過分析南溪區(qū)1970—2015年年平均氣溫氣候資料可以得到,近46a該區(qū)氣溫變化傾向率為0.144/10 a;
同時年平均氣溫呈起伏上升趨勢,這與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呈緩慢上升趨勢,從圖1可知,年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2015年(12.6℃),相比歷年平均值11.0℃,偏高1.6℃;年平均氣溫最低值出現在1972年(10.0℃),較歷年平均值11.0℃,偏低1.0℃。
2.2 季平均氣溫變化
從圖2可以得到,近46a來南溪區(qū)春、夏、秋三季,季平均氣溫變化趨勢均為波動上升趨勢,僅冬季平均氣溫呈下降趨勢。在春季、夏季、秋季中,以夏季、秋季氣溫變暖的幅度最大,春季最??;而冬季平均氣溫變化起伏較大。綜上所述,南溪區(qū)氣候變暖主要表現在春季、夏季、秋季氣候變暖上,也就是說每年6—11月氣溫變化對南溪區(qū)整個氣候變暖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3 最高、最低溫變化
3.1 極端最高、最低氣溫變化
南溪區(qū)Tmax整體呈上升趨勢,并且l974—1996年間,南溪區(qū)Tmax逐步上升趨勢相對明顯(見圖3b),Tmax最高值出現在2011年(42.1℃);Tmax最低值出現在1983年35.2℃。而Tmin上升趨勢緩慢,且波動幅度較大(見圖3a),Tmin的最低值出現在1977年(-1.6℃);Tmin的最高值出現在1987年(3.1℃)。
3.2 平均最高、最低氣溫變化
南溪區(qū)l970—2015年,年平均最低氣溫上升趨勢不明顯,且年際變化幅度較小(見圖4a);年平均最高氣溫整體趨勢在緩慢上升,同時年際變化幅度相對較大(見圖4b)。
4 結論
第一,l970—2015年間,南溪區(qū)氣候在變暖,氣溫緩慢升高;其中氣溫上升變化傾向率為0.144/10 a。
第二,南溪區(qū)春、夏、秋季的季平均氣溫趨勢呈上升狀態(tài),季平均氣溫變化傾向率分別:0.168/10 a、0.201/10 a、0.221/10 a;秋季氣溫變暖的幅度為最大,春季最小。冬季平均氣溫呈下降趨勢。
第三,Tmax和平均最高氣溫在升高,Tmin波動幅度較大,平均最低氣溫趨勢平緩。
參考文獻
[1]王紹武.近百年氣候變化與變率的診斷研究[J].氣象學報,1994,52(3):261-273.
[2]馬淑玲,盛建萍,任炳潭.洛陽市近5O年氣溫變化特征[J].河南氣象,2001(3):24-25.
[3]任麗偉,遂平區(qū)近54a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環(huán)境與科學氣象(增刊),2009(1):87-9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