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06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 南寧)
摘 要:2015年5月1日我國正式在全國范圍的法院內推行立案登記制度,立案登記制度的推行對于暢通訴訟渠道和保障民眾的訴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立案登記制度是一項新的制度,且可以說是西方國家的舶來品,在我國實行的初期難免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本文將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來探討我國立案登記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立案登記;多元化立案;濫訴懲戒;配套措施
一、正確引導培養(yǎng)民眾的理性訴訟觀
我國全面施行立案登記制度,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切實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這“成為當下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為民的應有之義?!雹僖虼?,我們一方面需要對立案登記制度大力貫徹落實,另一方面也要對民眾的訴訟觀進行引導,培養(yǎng)民眾正確理性的訴訟觀。首先,我們需要通過電視、新聞、社區(qū)宣傳的方式對立案登記制度進行全民宣傳,包括立案登記制度的相關內容、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圍以及不予登記立案的范圍,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個案進行說明,首先從直觀上讓民眾對立案登記制度有一定的認識,以免產生只要起訴法院必須受理的錯誤認識;其次,要對相關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例如協(xié)商、仲裁、調解等方式進行宣傳,包括協(xié)商、仲裁、調解方式的內容、程序以及優(yōu)點進行普及,正確引導民眾在遇到糾紛時運用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進行解決,聯(lián)合相關仲裁機構以及調解組織進行巡回演講和宣傳,將協(xié)商、仲裁、調解等主體、程序以及流程等簡化,以便民眾能更好地理解并適用非訟方式來高效解決糾紛,這樣也能從很大程度上減輕法院的負擔和壓力,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的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法院和民眾之間的矛盾;最后,還需要加大對惡意訴訟、虛假訴訟的宣傳力度,包括濫訴、虛假訴訟的情形以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濫訴、虛假訴訟的懲戒措施進行釋明,通過宣傳讓廣大民眾認識到濫訴、虛假訴訟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進而讓民眾培養(yǎng)正確的訴訟觀,從源頭上減少濫訴、虛假訴訟發(fā)生的概率,從一定程度上扭轉民眾單方面以為“只要起訴必須受理”的錯誤認識,通過實實在在的懲戒措施來警示將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加大誠信立案建設,建立不良案件信息庫
我國民訴中之所以出現(xiàn)一些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誠信的缺失。為了減少以至于遏制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的產生,我們需要大力加強誠信立案的建設,需要加大對社會的誠信教育。此外,還要加大惡意訴訟、虛假訴訟的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民眾樹立理性的訴訟觀;其次,需要在立案環(huán)節(jié)總結一些惡意訴訟高發(fā)的案件,例如涉及優(yōu)先受償權、合伙債權債務以及夫妻共同債權債務的案件,立案庭的法官需要在立案環(huán)節(jié)對其高度關注,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案件涉及的訴訟標的以及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資格進行審查,爭取在審查環(huán)節(jié)識別案件是否屬于虛假訴訟或者惡意訴訟,減少其后的司法資源的浪費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最后,還需要探索建立不良案件信息庫。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針對立案登記制度實施以來存在的濫訴現(xiàn)象可以借助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建立專門針對濫訴現(xiàn)象的不良案件信息庫,且不良案件信息庫需要聯(lián)通全國法院系統(tǒng),并且能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查詢,通過信息庫的建立來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的當事人信息進行披露。具體到立案工作中,建議法院的立案庭設置專門的崗位和人員對案件審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涉嫌惡意訴訟的案件進行核查,將調查核實結果附在案卷中。經過調查核實當事人確實是惡意訴訟的,需要將當事人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案件載入不良案件信息庫,一方面能有效防止其向其他法院起訴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對案件的當事人的不誠信行為進行披露。在調查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當事人惡意訴訟的情節(jié)惡劣,可能存在危害國家、社會利益或者是嚴重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需要借助社會媒體的力量對其行為進行曝光,同時通過遞交銀行系統(tǒng)以及相關工商系統(tǒng)來降低當事人的信用等級;倘若涉及到其他法律工作者的,需要聯(lián)合其所在的部門,所屬部分的上級機關進行聯(lián)合對其進行懲戒。
三、推動多元化方式立案,暢通立案渠道
(一)推進立案大廳立案信息化建設
推進立案大廳立案信息化建設,筆者建議從以下幾點進行推進:一是通過法院已有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和訴訟服務中心平臺,充分運用“兩微一端”進行民事訴訟立案流程和立案需要準備的材料的說明;二是運用手機輕應用、二維碼等方式對立案流程和相關立案準備進行說明,具體可以在立案大廳提醒用戶下載專門的APP,通過APP來了解立案的流程和相關的材料信息;另外還要在明顯處張貼相關的二維碼供民眾掃描,通過這些信息和渠道來了解立案流程;三是建立專門查詢立案進度的客戶端,民眾可以通過輸入立案當天的排隊序號、姓名等相關信息來查詢案件的受理進度。另外,還可以同步推進短信等方式通知相關當事人有關案件受理情況和需要補充的材料信息等等。
(二)推行郵寄立案
北京市高院2015年12月出臺《北京法院郵寄立案處理辦法(試行)》,專門針對郵寄立案作出詳細的規(guī)定,同時對郵寄立案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也進行規(guī)定。推行郵寄立案,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人員聚集對法院立案大廳造成的壓力。筆者建議在全國范圍法院內推行郵寄立案,同時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高院可以根據本行政區(qū)域的實際情況制定郵寄立案的辦法,并規(guī)定該辦法只能在本行政區(qū)劃內通用。通過郵寄方式立案的,法院應當在訴訟服務中心配備專門的人員對案件進行處理。首先要進行收件登記、材料審查的工作,材料審查的期限自法院實際收到信件之日起起算,審查期限可以參考當事人到庭起訴的情形作出規(guī)定?!皩τ诓牧淆R全,符合立案條件的,應將審查結果告知當事人,并告知其到法院進行身份審核,辦理立案手續(xù)?!雹趯τ诓牧喜蝗枰a充材料的,需要以電話或者書面形式告知相關當事人,并規(guī)定其在在一定期限內補全材料,若當事人在不能再法定的期限內補全相關材料的,法院的立案庭應當裁定不予立案,且以郵寄方式將材料退回相關當事人。
(三)推動網上立案、網上預約立案建設
對于網上立案,首先需要由法院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網站的設計,還需要專業(yè)的立案人員對網站信息進行管理,包括案件的審查和管理,一些文書的發(fā)送等等;其次還需要建立一套明確的網上立案流程,例如當事人申請注冊賬戶、接受注冊條款、提交注冊材料、審核注冊材料、進行網上預立案;最后還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將網上預立案的通知發(fā)送到個人賬戶,附上需要提交的材料清單并通知相關當事人到法院辦理訴訟費用的繳納業(yè)務,確認立案材料手續(xù);網上預約立案和網上立案雙管齊下,當事人可以一次性辦完所有的手續(xù),同時避免為了補全立案材料不斷往返法院的情況的發(fā)生。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當事人的人力、物力和財物,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實體立案庭的壓力,立案工作人員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實現(xiàn)對具體案件的審查和管理。
四、加大懲罰力度,完善濫訴懲戒機制
違法成本低是惡意訴訟、虛假訴訟出現(xiàn)的另一個因素。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濫訴教育懲罰機制還需要加大對虛假訴訟以及惡意訴訟的懲罰力度,通過懲戒來警示民眾從而實現(xiàn)減少濫訴行為的發(fā)生的目的。懲罰措施可以按照惡意的程度以及對其他當事人的利益損害輕重來設置不同的標準,輕者可以通過警告、批評、通報等進行懲戒,重者可以通過相關罰款、拘留等措施進行懲罰,特別嚴重的且按照我國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按照刑事訴訟法進行刑事處罰;此外,有必要建立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案件受害人損害賠償制度。這項制度的主要對行為人進行懲戒,也能從一定程度上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探索建立惡意訴訟、虛假訴訟受害人的損害賠償制度,首先,需要通過法律的層面賦予受害人對該類案件進行起訴的權利,確保當事人能通過行使訴權來獲得賠償?shù)臋嗬黄浯?,在訴訟過程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需要由進行惡意訴訟、虛假訴訟的行為人對其行為沒有對受害人造成損害舉證,否則將會承擔敗訴的風險,且還要對受害人進行賠償。對于受害人即原告而言,只要承擔初步的舉證責任,即只要證明其受到損害的事實即可。通過受害人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將從很大程度上減少甚至遏制惡意訴訟、虛假訴訟的產生,將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訴權和合法權益。
五、完善民事訴訟立案登記相關配套措施
(一)設立訴訟服務中心,明確機構設置和權責分工
為了更好地明確法院內部的機構和權責分工,更好地完善立案登記制度的配套設施,需要在法院內部設立專門的訴訟服務中心,完善相關機構的設置,選任專業(yè)的立案服務人員,明確各機構各人員的權責分工。筆者認為訴訟服務中心中可設置專門的立案庭,選任專業(yè)的具備法科專業(yè)背景的法官從事立案的審查工作,此處的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立案庭又可以設置專門的立案登記處和立案審查庭等機構,立案登記處主要對當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立案庭需要對登記的案件依法進行一定程度的實質審查。因此,立案審查庭需要配備專業(yè)的預審法官,其主要職權是對登記之后的案件進行一定程度的實質審查,經過預審法官的審查之后對案件進行繁簡分流,對于一些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可以建議當事人運用非訴訟方式(協(xié)商、調解、仲裁等)進行解決,若當事人對適用非訴方式不能達成合意時,有權決定適用簡易程序解決糾紛;同時立案審查庭還需要承擔對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的甄別、調查工作,經調查核實的一些虛假訴訟、惡意訴訟進行綜合分析,還需要聯(lián)系相關媒體進行信息披露,對于一些情節(jié)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以及嚴重損害第三人利益的一些案件需要根據制定的一些處罰細則進行懲戒;另外,對于涉及一些法律工作者的行為人需要聯(lián)合其所在的機構、律協(xié)等部門進行聯(lián)合懲處。
(二)引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防止訴訟爆炸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國家的立案制度大多數(shù)實行的是立案登記制,傾向于對當事人的起訴材料進行形式審查,但是在實行過程中并沒有出現(xiàn)嚴重的訴訟爆炸現(xiàn)象,反而能很好地保障民眾的訴權,也能維護國家的司法公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大多有較為成熟的非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在當事人向法院提交訴狀時,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對案件進行形式審查再進行案件的繁簡分流;此外,還需要正確引導、合理建議當事人運用非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實現(xiàn)對案件的分流,將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司法資源的案件排除在外,同時賦予當事人自主選擇的權利。隨著我國法治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和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增強,需要積極引導更高效、便捷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來解決糾紛,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當事人的時間和訴訟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能緩解法院目前存在的資金不足、案多人少的矛盾。目前糾紛解決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協(xié)商、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但是“我國 ADR體系極不完善,結構單一,機制簡陋,各種ADR之間互補性不強,與訴訟銜接不暢,社會認同感差,實際解紛效果不理想,相關理論嚴重滯后?!雹垡虼?,我們需要通過法律的形式對糾紛解決方式進行一定的前置規(guī)定,提供民眾對ADR的認識,讓其認識到訴訟并非是解決糾紛的唯一方式,樹立理智、合理的訴訟觀。在當事人起訴立案環(huán)節(jié),需要積極引導、合理建議民眾運用非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來化解矛盾、解決糾紛;此外,立案庭需要配備專業(yè)的預審法官,預審法官需要對登記之后的案件進行一定程度的實質審查,對案件進行繁簡分流,對于一些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可以建議當事人運用非訴訟方式(協(xié)商、調解、仲裁等)進行解決??傊?,讓民眾形成一種產生糾紛時第一時間尋求社會救濟的共識,將公力救濟作為維護自身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
(三)確立司法最終解決制度,加強訴訟與非訴的銜接
“司法最終解決原則是指在處理民事糾紛方面,法院的審判是解決糾紛的最終手段,即通過司法程序來最終解決糾紛?!雹芩痉ㄗ罱K解決原則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義,一是基于當事人自愿選擇利用國家強制力來實行公力救濟,進而達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目的;二是司法程序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可以彌補非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的非強制性的不足;三是機關與社會團體發(fā)生管轄沖突時法院具有優(yōu)先受理糾紛的權力。因此,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明確并牢牢樹立司法最終解決原則,賦予當事人自由選擇非訟方式解決民事糾紛,并不意味著非訟方式就是對訴訟方式的替換,應該賦予當事人更多的選擇的權利。同時需要做好作為維持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訴訟方式的保障,將其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的最終選擇。當法院接收當事人的訴狀之后,經過審前程序審查認為更適宜用調解、協(xié)商或者是仲裁的方式解決,這些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更高效、便捷的,應當向當事人釋明,并且解釋說明調解、協(xié)商、仲裁方式的利弊,引導當事人選用更為經濟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同時尊重當事人自愿選擇的權利。
注釋:
①肖文:《我國民事立案登記制度的反思與完善》,載《懷化學院學報》,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②《北京法院關于郵寄立案處理辦法(試行)》第六條。
③范瑜:《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7頁。
④汪擎卓:《論我國法院立案登記制度的完善》,載《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4月第11卷第2期。
作者簡介:
黃清枚(1989.4~ ),女,廣西梧州市人,現(xiàn)就讀于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2013級訴訟法學專業(yè)研究生。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擴大地方立法主體背景下加強民族地方立法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為研究視角”(YCSW201513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