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昶
《三重門》約莫是十幾年前的作品,現(xiàn)在讀來卻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于是印證了那句話:真正的經(jīng)典,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埋沒的。此書的布局設計也有異于常書,令人稱奇——其一反常規(guī),不設目錄、不設序言,直截了當切入正文,令人感受到作者的真心實意與特立獨行,沒有虛張聲勢。
正文內容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隱匿著各種各樣新穎生動的比喻和極度夸張的反諷,如“小鎮(zhèn)沸騰得差點蒸發(fā)掉”“小鎮(zhèn)文化站也嚇了一跳”等精妙語句,令人稱道。但更引人稱道的是其中的韓式幽默——例如“那兩個為自由主義獻身的孩子在人心里陰魂不散”。
小說的情節(jié)比較平凡,僅是講述一位稍有傳奇色彩的主人公林雨翔從初三畢業(yè)到高一的許多生活經(jīng)歷,可能還會令人覺得瑣碎。但就是這些碎片似的回憶,卻足以引起中學生們的共鳴。從林雨翔和他的經(jīng)歷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倏地回憶起往事帶來的快樂憂傷,陷入難以忘懷的美好里。我們隨著主人公的經(jīng)歷微笑、流淚、惋惜、憤怒,感受著那無奈變遷后的是是非非,到最后,掩卷長嘆。
閱畢全文至今,心情難以平復,仍有幾事感觸良多,縈繞心頭。
首先,感于林雨翔的生活處境和他的堅強。中等家境的他接受著父母標準的中國式傳統(tǒng)教育(即是作者意欲表達的家庭教育的過失),可謂是千萬中國學生中非常平凡的一位。而他卻能以后天習來的才能與養(yǎng)成的堅強意志與命運抗爭,還能把握一些機會使自己更加成功,無疑是小人物中閃耀著光輝的一位。他有一個夢想——在清華園與夢中情人Susan重逢,并為之努力了很久,且從未放棄。小說結尾并未對林雨翔的最終命運給出明確的答案,留給讀者一個懸念,同時也是一個啟迪——只要不懈地為夢想努力,夢想就會明朗而清晰。
其次,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主線劇情——男女主人公,林雨翔和Susan的故事。一個大大咧咧小有才華,一個心思縝密聰敏過人。在作者的筆下,兩個初三學生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事件,作者也精心地描繪出青春萌動的美好。兩人在前期的正常交往和后期的互相思念中不斷成長,并堅定著當初的約定不動搖——三年后在清華園再重逢。
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小說中出現(xiàn)的一次關鍵轉折。也是最為深刻與揭示主題的:在冗長而難耐的高中生活了數(shù)月后,昔日初中的好友羅天誠寄來了信。信中杜撰Susan在區(qū)重點已經(jīng)和一位理科極佳(林雨翔重文輕理嚴重,Susan本想激勵他)的男生“好得無法形容”的事情,令林雨翔本就壓抑的糟糕心情猛地爆發(fā)了出來。林雨翔拿出珍藏許久的Susan的信件,一張張心如刀割地撕毀。正當痛苦萬分之時,他卻赫然發(fā)現(xiàn)有一封Susan敘述“三重門”含義的信。這也是全書唯一一次提及“三重門”的概念。作者如此寫道:“‘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眲x那間,林雨翔突然領悟到人生對于他最重要的意義——為自己學習、為自己心愛的人、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下去,直至完成自己的清華之夢,才是“三重門”含義的真正體現(xiàn)。至此,作者隱藏極深的寫作意圖才稍有顯現(xiàn),就如同韓寒后來說過的一句話:“我寧可幽默地困難著,也不愿如同現(xiàn)在的年輕人般假裝憂郁地順利著?!币痪湓挘选皧^斗成就夢想”的光輝,閃耀到了極致。
讀罷《三重門》,我不禁在尋找屬于自己的“門”,尋找屬于自己的夢想。
【作者系江西省會昌中學高三(24)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