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軼事】
福樓拜是一個勤奮的人,他為爭取散文——這一被稱為“可詛罵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定型的、沒有形狀的東西”的完美,常常弄得精疲力竭。他住在盧昂附近塞納河畔的克魯阿斯,書房的窗戶面臨著塞納河。福樓拜在夜里寫作,在他那異國情調(diào)的書房里,終夜點著有綠罩的燈。到晨光熹微時,燈才熄滅。燈光通宵達旦,好像燈塔。在黑夜里,福樓拜的窗戶成了塞納河上漁夫們的燈塔,甚至從哈佛開往盧昂的海輪的船夫們也知道,在這段航路上要想不迷失方向,應(yīng)該以“福樓拜先生的窗戶”為目標。
要求嚴格的
果戈理
果戈理是一個要求自己十分嚴格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要經(jīng)過反復(fù)推敲,一再修改。他對自己認為不滿意的作品,毫不惋惜,往往付之以焚,不管是已經(jīng)完成的作品,或者是多年辛勤勞動的結(jié)晶。
有一次,他請當時的名詩人茹科夫斯基來評價他的一個新劇。一吃完午飯,他就開始朗讀起來??墒?,年老的詩人有午睡的習慣,他無法抗拒睡魔,靜靜地打起盹來。過了一會兒,才又睜開眼。
“你看,華西里·安特里維奇,”果戈理向詩人說,“我希望聽到你的意見,而你的磕睡就是最好的批評?!闭f完話,果戈理就把自己的新劇本投入了火中。
(摘自《世界文學(xué)》196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