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昔仲尼,師項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項橐”是燕國的一個少年。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如此偉大的學者竟拜一少年為師,其中緣由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有一天,項橐見到孔子時說:“聽說孔先生很有學問,特來求教?!笨鬃有χf:“請講?!表楅页鬃庸肮笆謫枺骸笆裁此疀]有魚?什么火沒有煙?什么樹沒有葉?什么花沒有枝?”孔子聽后說:“你真是問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么火都有煙;至于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也難于開花?!表楅乙宦牽┛┲毙?,晃著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孔子嘆道:“后生可畏??!老夫愿拜你為師。”
拿來就用: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理論知識總是不如實踐令人收獲得多。孔子拜師正說明了,即使是天才也不能孤芳自賞,虛心向別人學習,總能獲得意外的收獲。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古至今,虛心向?qū)W、不恥下問一直是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是最美好的品德。
適用話題:圣人之道 不恥下問 虛心 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