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橋
我家的門前有一大片洼地,奶奶嫌它太空曠,就在那里種上了葦根。
到了春天,那葦根悄悄地鼓出了一個又一個嫩紅的筍兒。不幾天,就抽芽了,舒展葉片了,葉片之間相互摩挲著,遠遠看去,蕩漾著一圈又一圈綠波。沒想到,這幾株蘆葦真能隨遇而安,居然快快樂樂地在我家定居下來。
一晃三四年過去了,那幾株小蘆葦也蔓延成一大片,密密叢叢的,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蘆葦蕩。這可成了我們家小雞的樂園。每天早晨,雞們吃完奶奶撒下的食料之后,就撲棱撲棱地飛進蘆葦叢中,盡情地玩耍。奶奶養(yǎng)了好多雞,我們家吃雞蛋很方便??墒悄菐滋?,家里有好幾只雞都不下蛋了,奶奶說可能是落在別處了,于是我們一處處找。這時,蘆葦叢中跑出一只雞,一邊跑,一邊還“咯咯噠,咯咯噠”地叫個不停。我指著蘆葦叢對奶奶說:“奶奶,是不是在那里?”奶奶拿著系有紅綢帶的竹竿一趕,里面跑出了許多小雞。這時,我看到里面有一窩雞蛋。我彎著腰,一邊扒開蘆葦,一邊找窩。找到的時候,看到窩邊還圍著幾只小雛雞呢。
我家的蘆葦葉不僅色澤好,而且葉片大,同時包出來的粽子口感甜潤。因而到了端午節(jié),鄉(xiāng)鄰們都到我家來打葦葉。她們往往是一手拉住葦葉,一手用刀熟練地割下。那蘆葦呢,并不惱怒,反而一搖一擺的,好像在夸耀著自己的葉兒大,招人喜歡。“沙拉——沙拉——”相互間緊密配合著,就像一首樂曲。我忍不住,也上前打葦葉。那蘆葦有兩個我高,不時地把頭低向我,好似對我充滿了憐愛之情。
到了秋季,蘆葦便開始開花。那毛茸茸的蘆葦花,有乳白色的,有淡紅色的,還有嫩青色的,在風(fēng)中婆娑起舞,優(yōu)雅、恬靜。我摘一支葦花,偎在臉上,柔柔的,軟軟的,好愜意。這時,來了一群小朋友,我們興奮地拿起蘆花,相互追逐打鬧,那蘆花像天女散花一樣,紛紛揚揚地落在我們頭上!回到家里,我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
秋后,奶奶還會用蘆葦打涼席。她先抱著一捆蘆葦在水里浸泡。泡完后,又把蘆葦理整齊,平鋪在門前,接著,又推動著石磙,在上面反復(fù)碾壓。然后,才劈葦片編席子。奶奶編的涼席,平整而又涼爽,夏季睡在上面,真的感到它把我身體的熱量帶走了不少。
我感到門前的蘆葦是一幅畫,一幅農(nóng)家詩意生活的畫,一幅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的畫。
點評
本文寫蘆葦,在摹形,更在傳神。全文緊緊抓住“和諧”這個神韻貫穿全文。門前的蘆葦,蘆葦中的小雞,是一幅生態(tài)和諧的畫面;打蘆葦葉包粽子,是一幅鄉(xiāng)鄰關(guān)系和諧的畫面;那飄飄的蘆花及玩耍的孩子,那打蘆席的奶奶及涼爽的葦席,又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由于小作者抓住了內(nèi)在的神韻,并以此作為文脈,因而作文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