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緒
5月21日,浙大120周年校慶。
浙大為了這個校慶也是拼了。紐約帝國大廈一般只為本土的名校亮燈。2009年曾為英國劍橋大學800周年校慶亮燈。而今年的5月21日,應(yīng)浙江大學北美校友會大紐約分會之邀,帝國大廈將亮起“浙大藍”,為浙大校慶獻禮。這也是帝國大廈歷史上首次為中國內(nèi)地大學亮燈。在此之前,浙大獲校友捐贈11億,破高校單筆捐贈紀錄。
一個首次亮燈、一個最大單筆捐款,成功地將浙大推到風口浪尖,完美詮釋了校友的能量級別以及與母校的情感粘度。之后的大學校慶,該怎樣慶出新高度呢?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一顆新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命名為“清華大學星”。哥倫比亞大學250周年慶時,里克·伯恩斯為哥大拍了電影。按照這些思路,或者會有一艘新航母、一架大飛機被命名為某某大學才夠威夠勁夠刷屏吧。很多年前,我們給母校慶生,名人青銅鑄像、一片特色樹林,一棟教學樓都可以算作不菲的賀禮。一部校慶賀禮的進化史、一場校慶方式的PK賽,背后意味深長。這是校友能量與歸屬感的展示,更是高校文化和影響力的比拼。
捐款額度一定會被刷新的,就像第一高樓的不斷易位。慶祝方式也一定會被超越的,就像智能手機的更新迭代。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妨回憶一下李大釗先生在北大建校25周年時講過的話。他說:“只有學術(shù)上的發(fā)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shù)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边@才是一個具有全球性高校的格局。
耶魯大學300年校慶的時候,校長致辭不足1分鐘。他說:“今天,我們不要只說耶魯?shù)臍v史上出了5位美國總統(tǒng),包括近幾十年來接踵入主白宮的老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也不要只說耶魯是造就首席執(zhí)行官最多的大學搖籃。我們更應(yīng)該記住,耶魯?shù)漠厴I(yè)生中有3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5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8位諾貝爾文學獎和80位普利策新聞獎、格來美等獎項的獲得者。耶魯,我們的耶魯,自始至終堅持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服務(wù)的理念!” 這樣的校慶宣言,比起滿主席臺領(lǐng)導、一宣傳冊官商,高段多少!據(jù)說,即便是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回到母校,也只能和同學們一起坐在下面,上不了主席臺。哈佛350周年校慶的時候,里根總統(tǒng)表示十分愿意去演講,如果能被授予榮譽博士的話。不想校長鮑克根本不買賬,說自己無意奉承總統(tǒng)的虛榮心。這樣的哈佛,在300年校慶時,才會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卓著的一次知名學者的聚會”。麻省理工150周年校慶時,慶典現(xiàn)場沒有橫幅,沒有主持人,也沒有介紹重要來賓,關(guān)注點集中于未來100年的發(fā)展。而高麗大學100年校慶時,為躋身世界全球100佳,30%的課程采用英語授課。日本京都大學百年校慶時,法學院舉辦的座談會,名為“京都大學與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過的錯誤”。他們的校慶,有自我反省與批判,而非表揚與自我表揚;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非“奴化之人格、流俗之校風”。
國內(nèi)的大學校慶在建高樓、秀高官的同時,也漸有真正的名校之風。譬如,中國政法大學60年校慶,大提“反思”;南京大學則不設(shè)主席臺、領(lǐng)導席,序長不序爵;中國人大甚至將校慶資金用來舉辦公益講座。這才是回歸初心,真正有了高校之“高”、大學之“大”。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教育是讓一個人成為好版本的自己?!蹦敲?,大學就應(yīng)該能讓一個民族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讓人類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如此,校慶之慶,當是大學之魂的贊禮。她是一所高校的節(jié)日,更應(yīng)是人類文明艱難演進的節(ji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