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北京市宣武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0050)
勁骨堅2號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
孫穎
(北京市宣武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0050)
目的:探討勁骨堅2號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100例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勁骨堅2號口服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碳酸鈣劑口服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積分、骨密度值的變化,分析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積分明顯降低,骨密度值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觀察組疼痛積分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骨密度值雖有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0%,對照組總有效率72.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勁骨堅2號可明顯降低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疼痛積分,升高患者骨密度值,說明勁骨堅2號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脾腎兩虛型;勁骨堅2號;碳酸鈣劑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繼而導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為中老年人的多發(fā)常見疾病,發(fā)生骨質疏松后,約30%女性和16%男性會經(jīng)受骨折的痛苦。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療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上急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觀察勁骨堅2號對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疼痛積分、骨密度值影響,從而探討勁骨堅2號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就診于西苑醫(yī)院老年病科門診的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100例,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5.53±8.27)歲。將100例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與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13例,女37例;平均年齡(65.39±7.89)歲;平均病程(7.90±3.90)年。對照組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齡(64.83±8.64)歲;平均病程(8.90±3.2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2006年制訂的《骨質疏松及骨礦鹽疾病診療指南(討論稿)—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以及《骨質疏松學》制定。臨床癥狀:腰背疼痛,嚴重者癥見身高變矮、脊柱變形或駝背、甚至發(fā)生脆性骨折。2)患者均符合脾腎虧虛的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制定。主癥:周身骨痛,腰背酸軟疼痛,肌肉攣急,下肢萎軟,乏力,不能持重,多汗。次癥:肌肉枯萎瘦削,神疲倦怠,食少納呆,食后腹脹,便溏,或久泄不止,或排便無力,面色白,心悸失眠、畏寒肢冷,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淡,脈細弱無力。3)患者年齡20~80歲;3)自愿參加本研究者;4)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2)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尿病、風濕病等;3)腎性、營養(yǎng)不良性、血液性、藥物、腫瘤、失用型、先天性所致的骨質疏松癥;4)未按規(guī)定服藥,無法判斷療效者;5)精神病患者;6)妊娠和哺乳期患者;7)存在嚴重的心、腦、肝疾病或合并感染、癌癥。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組給予口服鈣爾奇D(惠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703353),600 mg/片,每次1片,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12周。觀察組患者給予勁骨堅2號治療。勁骨堅2號藥物組成:補骨脂10 g,杜仲15 g,懷牛膝10 g,黨參10 g,白術12 g;水煎200 ml,每日1劑,早晚分服,連續(xù)治療12周。
1.5 檢測指標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后采用法國MEDILINK公司生產(chǎn)的雙光能X線骨密度儀進行檢測骨密度值,檢測部位是第1~4腰椎,取腰1T值進行比較;根據(jù)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測評疼痛評分。
1.6 療效判定標準
1.6.1 疼痛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疼痛基本消失,疼痛積分減少67%以上;有效:疼痛明顯好轉,疼痛積分減少67%以上;無效:疼痛未見好轉,疼痛積分減少33%以下。
1.6.2 骨密度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骨密度值增高;有效:骨密度值無變化;無效:骨密度值降低。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P<0.01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積分比較
由表1可知,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積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極顯著 (P<0.01);觀察組疼痛積分降低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積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值比較
由表2可知,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顯升高,差異顯著 (P<0.05);觀察組骨密度值雖有升高,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值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86.0%,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72.0%,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歷代醫(yī)家認為,骨質疏松癥應歸為“骨痿”“骨枯”“骨痹”“骨極”“骨縮”范疇,病位主要在肝、腎、脾,并與經(jīng)絡、瘀血有關,是涉及多系統(tǒng)的全身性骨病。骨骼的生長發(fā)育與腎息息相關,腎精氣不足,則髓空骨軟?!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所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腎主藏精生髓,腎精足則筋骨強勁有力;腎氣虛,腎精虧則骨髓失養(yǎng),而肢體痿軟脆弱無力。骨的生長發(fā)育與腎精的盛衰有密切聯(lián)系。腎虛是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的根本,故骨質疏松癥多從腎論治。臨床應用補腎的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已成為共識,并取得較好療效[2-6]。 補腎中藥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機制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研究發(fā)現(xiàn)補腎中藥具有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調節(jié)雌激素水平及其受體,促進MSCs成骨并抑制其成脂,調節(jié)OPG/RANK/RANKL系統(tǒng)和鈣磷代謝及抗氧化等作用[7-8]。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中醫(yī)學認為的“腎”與內分泌、生殖、免疫等多個系統(tǒng)有關,腎功能低下會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功能減退,影響性激素水平,易發(fā)生骨質疏松。金珉廷等[9]研究發(fā)現(xiàn),補腎的中藥不僅具有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功能衰退的功能,還有具有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作用,從而促進骨折的愈合。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氣血陰陽互根互用,相互影響。金元時期的李杲認識到脾虛可以影響腎的正常功能,進一步誘發(fā)骨質疏松,在其《脾胃論·脾胃勝衰論》寫到:“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足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也就是說脾病累及腎,而腎藏精主骨生髓。脾病引起腎的功能失常,引起骨骼無力,骨髓空虛。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表明,骨量的增長,峰值骨量的獲得以及骨量的保持都與肌體營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營養(yǎng)因素包括:形成骨質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調節(jié)骨代謝的維生素,食物中的活性物質,蛋白質與氨基酸等,上述因素在骨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健脾法也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方法。
故針對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應以“補腎健脾”為治療大法。勁骨堅2號由補骨脂10 g,杜仲15 g,懷牛膝10 g,黨參10 g,白術12 g組成。方中補骨脂補腎壯陽、補脾健胃,杜仲、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黨參、白術益氣健脾;全方共奏補腎健脾之功。
綜上所述,勁骨堅2號可明顯降低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疼痛評分、升高骨密度值,臨床總有效率較高,說明勁骨堅2號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1] 鄭莜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385-386.
[2] 陳碩,張丹琦.自擬補腎壯骨湯對2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信息,2016,33(4):110-112.
[3] 王鋆泉,周海純.補腎壯骨湯聯(lián)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信息,2016,33(2):102-104.
[4] 王冰梅,趙娜,于洪宇,等.骨質疏松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6,33(6):128-131.
[5] 吳晨,姜鳳依,李欣,等.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鈣爾奇對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標志物的影響[J].中醫(yī)藥信息,2017,34(1):77-80.
[6] 任樹軍,任明輝,張秀華,等.針刺配合口服仙靈骨葆膠囊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合并骨質疏松的回顧性分析[J].中醫(yī)藥學報,2016,44(5):120-122.
[7] 孫貴才,徐軼爾,鄭春雨,等.滋陰補陽中藥對成骨細胞OPG和RANKL表達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5,43(6):15-18.
[8] 徐軼爾,孫貴才,于雪峰,等.骨樂沖劑對前體破骨細胞OSCAR、NFATC1表達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6,44(1):41-45.
[9] 金珉廷,鄭洪新,朱輝.補腎中藥對骨質疏松癥大鼠下丘腦BMP-4、Smad6 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8):556- 560.
孫穎(1977-),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病臨床研究工作。
2017-01-03
R285.6
B
1002-2406(2017)03-0104-02
修回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