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珠海市斗門區(qū)某醫(yī)院443例道路交通傷害住院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2017-06-05 23:46張煌輝劉宏偉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7年10期
      關鍵詞:流行特征

      張煌輝+劉宏偉

      [摘要]目的 探討某醫(yī)院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病例流行特征,為道路交通傷害預防控制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按照國際疾病ICD-10死亡原因分類,對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某醫(yī)院因道路交通傷害住院死亡的443例病例資料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觀察的主要指標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等)、傷害診斷信息、住院信息、死亡信息等。結果 2008~2015年珠海市某醫(yī)院因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共計10 974例,其中死亡病例數(shù)443例,平均病死率達4.0%,各年度病死率無顯著變化趨勢(P>0.05)。男性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率(4.4%)顯著高于女性(3.1%)(OR=1.449,P<0.01)。道路交通傷害死亡居各種傷害死亡原因的首位,其構成比高達63.5%,各年度構成比無明顯變化趨勢(P>0.05)。摩托車為首位道路交通傷害原因,占55.0%。男性摩托車傷害死亡構成比(88.1%)顯著高于女性(11.9%)(P<0.01)。青壯年組摩托車傷害死亡構成比(76.4%)明顯高于其他各年齡組(P<0.01)。結論 道路交通傷害以男性青壯年、騎摩托車人員為高發(fā)人群。應繼續(xù)針對本地區(qū)道路交通傷害的類型和分布特征,采取及時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降低道路交通傷害的發(fā)生率和致死率。

      [關鍵詞]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死亡原因;流行特征

      [中圖分類號] R1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a)-0149-04

      Analysis 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443 death cases of road traffic injury in a hospital in Doumen District of Zhuhai City

      ZHANG Huang-hui LIU Hong-wei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Zhuhai)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 519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death cases of road traffic injury (RTI) in a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RTI control and prevention.Methods 443 cases information with RTI were collected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5.The main indicators of observation included patient basic information (name,gender,age,occupation,cultural degree,etc.),damage diagnosis information,hospitalization information,death information,etc..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eath cause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Results From 2008 to 2015,the inpatients of RTI in a hospital of Zhuhai were 10 974 cases,of which RTI death were 443 cases.The average fatality rate of RTI was 4.0% 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nnual fatality rate trend (P>0.05).The fatality rate of RTI of Males was 4.4%,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3.1%) (OR=1.449,P<0.01).RTI was the first cause in any of the injure causes of death,its constituent ratio as high as 63.5% 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nnual constituent ratio trend (P>0.05).Motorcycle was the first traffic injury reason,accounting for 55.0%.Male motorcycle injury death ratio (88.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omen (11.9%)(P<0.01).Group of motorcycle injury death in young adults (76.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age groups (P<0.01).Conclusion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male youths and motorcyclist are high-risk groups,which should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TI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oad traffic injury and case fatality rate.

      [Key words]Road traffic injury;Inpatient;Death cause;Epidemic characteristic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交通工具的使用日益普及,由道路交通工具引起的道路交通傷害事件頻發(fā),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世界因道路交通死亡總數(shù)每年高達124萬例,道路交通傷害是全球第八大死因,預測到2030年,道路交通傷害事件將上升為全球第五大死因[2-3]。在我國,由于機動化程度上升較快,道路交通傷害引起的死亡已成為我國人群傷害死亡的第1位死亡原因,嚴重威脅著人群健康和社會安全[4-6]。為更好地了解珠海市斗門區(qū)道路交通傷害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分析了珠海市斗門區(qū)某醫(yī)院2008~2015年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死亡的流行病學特征,旨在為本地區(qū)道路交通傷害的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資料和死亡病例資料均來源于珠海市斗門區(qū)某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中,以本院出院病案首頁數(shù)據(jù)庫為基礎抽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數(shù),包括死亡病例。死亡病例資料同時來源于珠海市病傷死亡原因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象是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死亡的道路交通傷害病例。

      1.2道路交通傷害判斷標準

      道路交通傷害是指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當事人的身體傷害,包括死亡[7]。傷害及死亡原因的分類按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傷害死亡外部原因分類標準進行統(tǒng)計分類,道路交通傷害包括行人在運輸事故中的損傷、騎腳踏車人員在運輸事故中的損傷、騎摩托車人員在運輸事故中的損傷、乘車人員在運輸事故中的損傷以及其他及未特指的道路交通事故。

      1.3研究方法

      由經(jīng)過培訓的醫(yī)生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病案首頁詢問調查,問卷調查收集的主要觀察指標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等)、傷害診斷信息、住院信息、死亡信息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2007和SAS 8.01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主要統(tǒng)計指標有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率、構成比和死因順位等,不同率、構成比及其年度趨勢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年齡按0~14歲(少年兒童)、15~44歲(青壯年)、45~64歲(中年)、≥65歲(老年)進行分組。

      2結果

      2.1一般情況

      2008~2015年本院總計傷害住院病例數(shù)29 481例,其中傷害死亡病例數(shù)698例,占0.23%;道路交通傷害總計住院病例數(shù)10 974例,其中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病例數(shù)443例,占4.0%(表1);男性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率為4.4%,女性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率3.1%,男性病死率明顯高于女性(χ2=10.232,P<0.01),男性是女性的1.449倍(OR=1.449,95%CI為1.153~1.820)。2008~2015年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率分別為3.7%、5.0%、4.5%、4.0%、4.5%、3.3%、3.8%、3.4%,各年度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4396,P>0.05),提示各年度道路交通傷害病死率變化不大,一直處于較高水平。

      2.2道路交通傷害死亡占傷害死亡的年度構成比分布

      2008~2015年各年度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病例數(shù)占傷害總死亡的構成比分別為57.1%、70.2%、70.1%、63.1%、60.1%、66.6%、66.6%、54.8%,平均為63.5%(表2)。2008~2012年道路交通傷害構成比呈增加趨勢,至2013年起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各年度變化趨勢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7631,P>0.05),提示各年度道路交通傷害占總傷害死亡的構成比變化不大,但一直處于較高水平,達54%以上。

      2.3道路交通傷害死亡性別分布

      道路交通傷害死亡中,摩托車、行人、其他、腳踏車和乘客的死亡病例數(shù)分別為244、89、62、28、20例,其構成比分別為55.0%、20.0%、13.9%、6.3%、4.5%(表3),摩托車事故為道路交通傷害的首位死亡原因。不同性別死因構成中,男性死因依次是摩托車、其他、行人、腳踏車和乘客,女性死因依次是行人、摩托車、其他、腳踏車和乘客。男性在摩托車傷害死亡的構成比中達88.1%,顯著高于女性的11.9%(χ2=10.232,P<0.01)。

      2.4道路交通傷害死亡年齡分布

      道路交通傷害死亡中,少年兒童、青壯年、中年、老年人群的死亡病例數(shù)分別為21、263、113、46例,其構成比分別為4.7%、59.4%、25.5%、10.4%,其中青壯年及中年人群占了傷害總死亡數(shù)的84.9%(表4),其構成比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而且青壯年摩托車傷害死亡的構成比高達76.4%,明顯高于其他各年齡組(χ2=96.200,P<0.01)。在少年兒童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為行人、摩托車、其他、腳踏車和乘客;在青壯年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為摩托車、其他、行人、乘客和腳踏車;在中年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為摩托車、行人、其他、腳踏車和乘客;在老年組死亡病例中,死因依次為行人、摩托車、其他、腳踏車和乘客。

      3討論

      道路交通傷害是指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當事人的身體傷害,包括死亡。2008~2015年珠海市某醫(yī)院443例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病例的流行特征如下。

      3.1道路交通傷害是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傷害住院病例中道路交通傷害死亡443例,占總傷害死亡的63.4%,是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8-9]。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院覆蓋珠海市西部農(nóng)村地區(qū),屬于城鄉(xiāng)結合部,道路規(guī)劃和安全設施等還不完善,以摩托車為主的交通工具使用較為普遍;另一方面該地區(qū)主要以農(nóng)業(yè)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其交通安全意識相對淡漠,超速超載、無證駕駛和酒后駕駛等常釀成交通事故[10],尤其以摩托車為主的道路交通傷害較為突出,摩托車交通傷害事故發(fā)生率高,危害嚴重,具有代表性[11]。

      3.2不同性別和年齡死因構成不同

      在性別分布中,男女性別比為3.5∶1,顯示男性道路交通傷害明顯多于女性,與國內其他地區(qū)報道較為一致[12]。不同年齡段分布顯示,15~64歲年齡段交通傷害死亡所占比例最大(84.8%),青壯年男性是駕駛摩托車的主要群體,經(jīng)常不佩戴安全頭盔,一旦發(fā)生事故,極易造成嚴重后果,是交通傷害的高危年齡階段。

      本研究顯示,行人和騎腳踏車是交通傷害的弱勢群體,死亡病例中女性和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弱勢群體更容易受到交通傷害可能與目前多強調人在交通傷害中的作用,而道路因素未被充分重視有關,尤其是在城鄉(xiāng)結合部,道路的規(guī)劃和設計總是有些滯后,難以保證交通質量[13-14],在道路規(guī)劃和設計時,將人行道與機動車道進行分離,尤其是在事故高發(fā)地段,可以減少大量行人和騎腳踏車人員受傷,能夠總體降低交通事故的發(fā)生[12,15]。

      3.3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數(shù)總體呈下降趨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3年起本地區(qū)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病例數(shù)呈現(xiàn)出明顯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新的交通法規(guī)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后,法律的約束使居民交通安全意識切實提高,危險駕駛釀成的事故明顯下降。

      本院開展傷害監(jiān)測工作已經(jīng)11年,對道路交通傷害的分布特點及流行規(guī)律掌握了很多一手資料,也協(xié)助當?shù)卣槍χ攸c人群,進行重點干預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不過,仍需強化交通安全管理,尤其我國處在大規(guī)模城市化進程中,應加強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交通安全,預防和控制道路交通傷害的發(fā)生,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率,以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PedenM,Scurfield R,Sleet D,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3-12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 2013[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1-2.

      [3]世界衛(wèi)生組織.道路安全全球現(xiàn)狀報告2013:支持行動十年(中文概要)[EB/OL]. http://www.who.int/violence_injury_prevention/road_safety_status/2013/report/summary_ch.pdf?ua=1.

      [4]楊功煥.中國人群死亡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水平、趨勢和分布[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142.

      [5]陳竺.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55.

      [6]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3中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3.

      [7]陸蓓蓓,陳長水,王愛紅,等.寧波市2010-2014年中心城區(qū)道路交通傷害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17(9):686-688.

      [8]范為民,顏瑋,吉路,等.江西省2013年縣及縣以上醫(yī)療機構傷害死亡病例特征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5,50(1):84-87.

      [9]梅丹,張莉梅,林紅.2011年大連市道路交通傷害住院病例資料分析[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3,7(7):425-426

      [10]黃開勇,楊莉.道路交通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2):217-220.

      [11]龔思紅,李德云,梁小冬,等.2008-2010廣東省珠海市哨點監(jiān)測醫(yī)院交通傷害主要病例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4):335-337.

      [12]董曉梅,彭淋,王聲湧.道路交通傷害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5):569-571.

      [13]梁橋,胡美榮,劉筱嫻.2006-2008年南寧某醫(yī)院道路交通傷害住院患者的住院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10):977-979.

      [14]段蕾蕾,鄧曉,張睿,等.1995~2005年我國道路交通傷害狀況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7,24(3):297-299.

      [15]韓云飛,李得溪.我國道路交通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16(4):225-228.

      (收稿日期:2017-02-27 本文編輯:祁海文)

      猜你喜歡
      流行特征
      灌云縣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
      營口市2005~2014年猩紅熱流行特征
      2008~2014年巴南區(qū)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0~2014年上海市松江區(qū)法定傳染病流行病學分析
      襄陽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詔安縣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區(qū)成人亞臨床甲減的篩查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與臨床分析
      2008~2012年龍城區(qū)細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特征對比分析
      廣西百色市隆林縣苗族高血壓流行特征與防控對策的研究
      昭通市| 会昌县| 沙河市| 怀宁县| 双鸭山市| 桃园市| 铜梁县| 朔州市| 仁怀市| 大渡口区| 禹城市| 镇原县| 大新县| 怀化市| 永福县| 大化| 牙克石市| 柳州市| 内丘县| 蕲春县| 浑源县| 阜宁县| 社旗县| 鄂托克前旗| 会同县| 沈丘县| 彰化市| 申扎县| 广安市| 万盛区| 高淳县| 凤山县| 上饶市| 固原市| 唐河县| 昌图县| 佳木斯市| 丰宁| 迁西县| 广饶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