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utritional content is pretty much the same in frozen versus fresh produc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新鮮的蔬菜和冷凍過的蔬菜哪個更健康?刊登于《農(nóng)業(yè)與食物化學(xué)》雜志的一篇研究表明,營養(yǎng)專家發(fā)現(xiàn)八種不同類型的冷凍水果和蔬菜在營養(yǎng)含量方面與新鮮的所差無幾。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冷凍過的玉米、青豆和藍莓的維生素C含量甚至高于其新鮮種類。反過來,新鮮豌豆的維生素B2的含量則高于冷凍過的豆子。因此研究者認為,水果和蔬菜的食用方法才是保留營養(yǎng)成分的關(guān)鍵。煮蔬菜的過程會使其水溶性維他命流失。煮湯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因為最后你會把富含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湯喝掉。蒸蔬菜也能保留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實燒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你不會把食材烤焦。
“Are you a communicator, a self-publicist or an autobiographer? Experts reveal the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who take selfies.”
拿出手機,開啟相機,伸直手臂——在全民自拍的時代,無論是美味菜肴,精致妝容還是動人美景,都能給人們一個自拍的理由。那你知道自己屬于哪種自拍人格嗎?近日,美國楊百翰大學(xué)(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者對46位自拍愛好者展開了研究調(diào)查,最終將他們歸為三類——傳播者、自我宣傳者和自傳作者。有的人熱衷于分享自己的地理位置,記錄踏足過的每個地方,這一類便是傳播者。他們通常是社交達人,喜歡與朋友分享生活的每個角落。與傳播者類似,自我宣傳者也熱衷于分享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但他們并不在意地理位置和身后的陪襯,而是對自己的形象極度在意——他們只會在認為自己最具吸引力,即“顏值最高”的時候自拍,通過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中宣傳自己最美的一面來獲得滿足感。而自傳作者型自拍者則并不在意自拍的社交屬性,他們只是想記錄自己的生活并實現(xiàn)自我表達的訴求,將五彩斑斕的回憶存檔,譜寫屬于自己的故事。
“They can see light and dark in the womb(子宮)but color doesnt come for a while.”
在真正享受這個世界的絢爛多彩之前,我們每個人的眼中都只有黯淡無光的模糊畫面和單調(diào)的黑白兩色。視力的形成是一個復(fù)雜而循序漸進的過程。近日,英國的眼科醫(yī)生通過GIF動圖的形式向人們展現(xiàn)了嬰兒一步步看清真實世界的過程。胎兒在母親腹中時,僅能對光線明暗的差別有基本的感知。出生后,嬰兒的視覺神經(jīng)仍舊是紊亂無序的,因此其視線中只呈現(xiàn)出黑白兩色,清晰度則相當于高度近視。直到兩個月后,嬰兒才能看到第一種鮮艷的色彩——紅色。隨后,視力會慢慢趨向正常,嬰兒會逐漸將視野內(nèi)的畫面拼湊成原有的模樣,到了一周歲時,便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彩色世界。醫(yī)生稱,大腦的視覺皮質(zhì)(visual cortex)占據(jù)了全腦三分之一的容量,這一腦部結(jié)構(gòu)從嬰兒第一次睜開眼時便開始逐漸處理視覺信息,然而這需要經(jīng)歷一個從簡單到復(fù)雜的過程,一步步與感覺器官(即眼睛)建立聯(lián)系,逐漸為新生兒呈現(xiàn)一個多彩而清晰的視野。
“Jane Austens earliest writings appear to have little in common with the restrained and realistic society portrayed in her adult novels.”
簡·奧斯?。↗ane Austen)是英國著名的女作家,憑借對英國鄉(xiāng)紳貴族的婚戀生活的生動刻畫而享譽文壇,她的作品多著眼于日常生活的平凡細節(jié)。近日,為了紀念她逝世兩百周年,大英博物館將其早期的筆記本展出,使人們有機會了解她的少女時代。然而,令大多數(shù)人都沒想到的是,簡·奧斯汀的這些隨筆與其后期小說創(chuàng)作內(nèi)斂、寫實的風(fēng)格大相徑庭。英國牛津大學(xué)的教授Kathryn Sutherland稱:“相比之下,這些作品充滿了表現(xiàn)主義色彩,大膽描述了兩性中的不端行為,以及女性的醉酒與暴力?!盵By contrast, they are exuberantly(生機勃勃地)expressionistic tales of sexual misdemeanour, of female drunkenness and violence.]這三本筆記的內(nèi)容大多是簡·奧斯汀于11歲到17歲期間寫下的,包括故事、短劇和幽默諷刺的歷史仿作,妙趣橫生的同時又充滿著早熟氣息。這一展覽使人們在懷念這位偉大作家的同時,也有機會能夠看到她的另一面,見證其成長。
“Advertisers would give just about anything to be able to lurk(潛伏著) over your shoulder as you browse the internet.”
在上網(wǎng)的時候,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頁面會出現(xiàn)你恰好正在關(guān)注的商品信息的廣告?這是因為在我們平時瀏覽的網(wǎng)站中,嵌入的跟蹤器會收集你在該網(wǎng)頁上的操作信息,而瀏覽器中的cookies(網(wǎng)站為辨別用戶身份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shù)據(jù))會記錄你訪問該網(wǎng)頁的頻率。通過這些信息,廣告商便能準確投放廣告。然而這只是開始,更恐怖的是,你的瀏覽記錄還會暴露你的身份。不久前,來自斯坦福和普林斯頓大學(xué)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套系統(tǒng),可以通過你的網(wǎng)頁瀏覽記錄來確定你的身份。該系統(tǒng)的原理在于一個人更有可能點擊由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鏈接,而不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任何隨機的鏈接。通過分析社交網(wǎng)站用戶瀏覽某一網(wǎng)頁的概率,便能準確確定這個人的身份,而這個過程只需要不到一分鐘!身處大數(shù)據(jù)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現(xiàn)在的情況是,無論如何,我們的個人信息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泄露,除非不上網(wǎng),但是你做得到嗎?
Its a way for guys to fram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guys in a way that doesnt threaten their manliness or require earnest expressions of feelings and emotional vulnerability.
人的一生中會擁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朋友,像是驢友、騎友、酒友、牌友等等。英文中表達“友”的詞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表示兄弟稱謂的“bro”。同hipster(嬉皮士)一樣,“bro”也成為了當下一個常用詞,且隨著人們對性以及人際關(guān)系認知的開放,“哥們兒文化(bro culture)”成為了當下一種文化符號。從很多方面來看,它顯示出一種人們以“脫離”和“超然”的視角看待男性友人的態(tài)度。男性依靠這種方式建立友情,既能保留各自的男子氣概,也不需要彼此真情流露甚至互訴衷腸(即劃清感情界限)。這種現(xiàn)象是新一代年輕人對同性關(guān)系持批判理性認識的映射。
“The concept of the art piece was intended to visually capture, in a quick and striking way, the continuing dominance of male-authored works i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你是否注意過,家里書房擺放的書籍中,男性作家的作品多于女性作家?為了紀念婦女歷史月(Womens History Month),位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Cleveland)的羅根貝里書店(Loganberry Books)開展了一項新穎的活動,店員將書架上所有男作家的作品反置,即書脊朝內(nèi),掩藏了書名和作者,而將女作家的作品正常放置,這樣,當讀者向書架望去,便只能看見女作家的作品和作者名。經(jīng)過顯而易見的區(qū)分,男女作家書籍的比例變得清晰可見——大多數(shù)書都被反置了,能看到書名的書目僅是少數(shù)。羅根貝里書店希望通過這一活動來讓人們意識到,文學(xué)世界依然是被男性主宰的,出版界的策略、市場的偏好以及大眾的閱讀習(xí)慣,都使女性寫作者擁有更少的機會將其作品出版。他們認為,盡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比起女性曾經(jīng)被限制受教育和追求文學(xué)事業(yè)的時代,女作家已經(jīng)擁有更多的機會來實現(xiàn)文學(xué)夢想,但當今文學(xué)界的性別失衡依然值得人們深思。
“These names werent chosen simply to give city-dwellers an alternate world to imagine as they hurtle(飛速移動)beneath the capital. Some of their origins, in fact, date back millennia.”
英國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鐵,至今已有150年的悠久歷史。集工業(yè)化城市的各種魅力于一身,倫敦地鐵的設(shè)計不僅在美學(xué)角度具有獨創(chuàng)性,其站點的名字也是可圈可點,多數(shù)古怪而富有想象力。有的站名讓人們置身于中世紀的傳奇之中,例如“騎士之橋”(Knightsbridge)和“皇后大道”(Queensway),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有的則有著兒童讀物的純真趣味,例如“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以及“大象城堡”(Elephant & Castle),充滿了童話世界的奇幻感,為交通工具平添無限趣味。還有些站名則是英式幽默的集大成者,是倫敦人默契十足的笑點,比如“牧羊人的叢林”(Shepherds Bush)和“卡克福斯特”(Cockfosters)??梢哉f,倫敦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其精彩的地鐵文化,一座座站點連接而成的地下城堡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自成一個精彩紛呈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