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060 澳門科技大學 廣東 珠海)
猶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公司這個概念,但經常見到公司前面加個有限責任,于是很好奇什么叫有限責任公司。隨著學歷的增長以及司考的錘煉,對公司法知識相較之前也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在閱讀了《公司法基礎》這本書后,我對公司有限責任也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文中提到,教育家、總統(tǒng)顧問和193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Nicholas Murray Butler曾言,“有限責任形態(tài)的公司是當代最偉大的發(fā)明,即使是蒸汽機和電力的發(fā)明,都無法與其媲美?!盉utler對有限責任形態(tài)公司給予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有限責任是公司四個特征(投資者有限責任、股份自由轉讓、永久存續(xù)、集中管理)中最為關鍵的特征。有限責任制度之所以成為公司法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不僅在于其效率,而且在于其深入人心的程度之深。公司有限責任制度的核心是公司責任與公司成員責任的分離,股東作為投資者無須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除了其出資額之外的進一步的責任。將個人的財產責任限定于其在公司中的股本投資,促進了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降低了投資風險。該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對調動潛在投資者的積極性、發(fā)展規(guī)模經濟、促進公司法律制度完善等方面功不可沒。
雖然說公司有限責任看起來美輪美奐,但是并非十全十美。這主要表現(xiàn)在使得投資者風險外部化,即使公司經營不善而無法償付債務,股東也無須全面償付債權人的債權。所以如果對該制度使用不當,對債權人造成的損害將十分巨大且很難逆轉。所以,這也是部分人對有限責任制度的憂慮之處。但是,更多理性的學者認為,公司有限責任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應該更多的對公司有限責任進行完善,使其發(fā)揮更多的積極作用。
關于公司普遍采用有限責任的絕大多數解釋,都以延誤風險為理由。作者認為,厭惡風險會促成小型的封閉公司的有限責任,但對于大型的公眾公司而言,它們普遍適用有限責任,厭惡風險既不構成有限責任的充分條件,也不構成必要條件,更好的解釋時,有限責任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特別是,有限責任最為重要的特點是,它可使得股份可以自由轉讓。可自由轉讓的股份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當眾多投資者共同投資于大型而長期的項目時,投資于這些項目的股份可自由轉讓,大大增加了這些項目的吸引力。只要股份可以自由轉讓,投資者希望通過出售(或者購買)股份以安排其不同階段消費計劃、調整期投資組合以達到其希望的風險程度,或者根據其對公司的信任的變化而行事之時,均可以在不影響公司運用有形資產的情況下達成目的。股份的自由轉讓,為消費/生產決策的分離、以及消費/投資決策的分離留下了空間。股份的自由轉讓,事實上導致了有限責任。
股東或者投資者在有限責任制度的保護下,相對于債權人來說,似乎對風險的畏懼小一點,大不了公司破產,自己以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后就可以脫身。公司資本越少,越有可能激勵從事過度冒險的行為。有的投資者便會過度冒險,用手里的本金以小搏大,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一旦失利,后果對于債權人來說不堪設想。如何更好的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是公司法學者永恒的討論話題。書中談到,揭開公司面紗是降低有限責任引發(fā)的公司過度冒險激勵的方法之一。
書中還提到了另一個降低有限責任引發(fā)的公司過度冒險激勵的方法,那就是為公司購買保險。原因是當公司必須支付從事風險活動的成本時,他們往往會選擇開展社會收益等同于社會成本的項目。然而,當高額的交易成本使得那些風險承受著無法收取適當的風險酬金時,有限責任條件下的公司就更有可能開展總體看來無效率的高風險活動。公司可以獲取這些風險行為的收益,卻僅僅承擔部分成本,其他成本則轉嫁給了非自愿性債權人。這是有限責任制度的真實成本,然而,公司參與保險的激勵則降低了這一成本。但是作者并不認為,公司購買保險的激勵,可以徹底消除公司過度冒險的可能性。不錯,購買一份保險金額高于公司資本的保險,是降低公司應支付金額的一種方法。投保侵權責任險的公司更不容易破產,因而更不可能使公司管理者和其他雇員蒙受損失。但是,在有限責任條件下,花費重金購買保險,投資者利潤必然就降低了。其次,如果潛在的損失非常巨大,則向那些進行了人力資本專用性投資的風險厭惡型管理者支付的、用來補償公司破產給其帶來損失的酬金,就會少于支付給保險公司的保險費。換句話說,管理者的有限責任(特別是在破產時仍可承擔有限責任的情況下)與股東有限責任的結合,可能會導致背負著非自愿債權人大筆預期債務的公司,要為管理者支付保險費,同時降低了公司的資本總額。另外,如果各類風險之間高度相關,就不能保證一定能夠獲得保險。即使獲得保險,保險責任范圍的規(guī)定也會把相當部分的損失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之外。所以,有可能的情況是,即使公司能夠購買保險,卻只會購買小額保險,或者根本就不會投保。
文中提到的第三種降低有限責任引發(fā)的公司過度冒險激勵的方法是最低注冊資本要求。但在我國新修訂的《公司法》中已將公司最低注冊資本要求取消,為了符合時代潮流,在此就不贅述。
其次,確立了揭開公司面紗制度。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的概念在上文中有闡述,在此不多加贅述。我要說的是,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的確有其積極的意義。我國《公司法》第20條第3款規(guī)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蓖瑫r,第64條規(guī)定了一人公司中的揭開公司面紗制度:“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痹诹⒎▽用嫔?,具有積極意義。但在實踐中仍有許多缺陷,最大的問題就是留給司法裁量的空間過大。當真正出現(xiàn)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時候,法律規(guī)定便顯得特別模糊,缺乏明確具體地操作規(guī)范。雖然揭開公司面紗制度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殘酷的現(xiàn)實顯示目前似乎并沒有很好的應用,這也能解釋為什么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用的不多的原因。
作者簡介:
郭達偉(1992.9~),男,漢族,福建泉州人,職位:學生,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碩士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