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娟
今年38歲的劉國明是浙江烏鎮(zhèn)人。小學二年級課本上,一條蜈蚣一半身子掉進食蟲草,剩下一半掛在外面。原來植物能吃蟲子,他看到此處,便開始著迷。只是當時市面上極少看到這類植物,這份喜愛只能埋藏在心。
大學畢業(yè)后,劉國明進入石油系統(tǒng)工作。也是那時,食蟲植物被引進國內(nèi)。他在杭州筧橋花鳥市場,第一次摸到食蟲草時,心底的熱愛瞬間迸發(fā)。
劉國明開始在房前屋后種植。家里的食蟲植物越種越多,品類越來越豐富,場地從陽臺到院子再到車庫。這還不解“饞”,2004年,他干脆在淘寶上開了國內(nèi)第一家食蟲植物網(wǎng)店,取名“小蟲草堂”。賣貨是其次,他渴望召喚出和他一樣,隱藏在生活各處,鐘情于食蟲植物的愛好者。
起初,生意很淡,但上線一年,培養(yǎng)了一小批忠實粉絲。劉國明愈發(fā)開心,干脆辭職,跑到省農(nóng)科院充電,學習植物快速繁殖等知識。
養(yǎng)食蟲植物就像呵護嬰兒,從陽光到濕度都有嚴格要求??焖俜敝承枰嘤?,一臺售價6萬元。沒錢,劉國明就買來雙開門冰柜,接入光照、自動澆水和控溫系統(tǒng)。這樣的“土法”是他智慧農(nóng)業(yè)探索的雛形。
此后他承包了一畝多地,建成兩連棟溫室,接入噴灌設施。當時國內(nèi)相關網(wǎng)絡資料不多,劉國明第一個將這些植物的拉丁文稱呼翻譯成中文。為了搜集知識、圖片,他常熬夜到凌晨三四點。
2007年,劉國明籌劃的中國食蟲植物網(wǎng)上線。網(wǎng)站上,有植物介紹、種植指導、資料查詢,以及論壇等版塊。網(wǎng)站為新玩家們提供了學習資料、互動空間,也為“小蟲草堂”提供了強大的商品知識支持。
在網(wǎng)站里,植物們變成一個個“寵物”,寵物主人在這里詢問“草孩子”為什么生病、為什么沒精打采。僅兩年,注冊用戶超過6萬人。
經(jīng)過幾年市場深耕,原本邊緣化的市場熱鬧起來,把植物當寵物養(yǎng)漸成風尚。劉國明覺得自己做的事特有意義。
2013年,“小蟲草堂”銷售額終于超過200萬元。過去,植物是一盆一盆賣,此時,劉國明試著把多種植物放在一個生態(tài)大缸里,擺成爭奇斗艷的姿態(tài),加上小橋流水的搭建,景觀趣味更濃,價格也水漲船高。
近幾年,種類多樣、容易培養(yǎng)的多肉植物,以新寵之姿,迅速崛起。為應對挑戰(zhàn),劉國明制訂了激進的“旅游養(yǎng)粉絲計劃”。2014年,在嘉興崇福鎮(zhèn),他建立了國內(nèi)首個食蟲植物主題生態(tài)園,囊括6大類900余種食蟲植物。游客走進這里,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大波奇形怪狀、顏色鮮艷的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食蟲植物一般具備引誘、捕捉、消化、吸收昆蟲營養(yǎng)的能力,甚至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也是它們的食物。最著名的有豬籠草、捕蠅草、茅膏草、瓶子草、捕蟲堇、貍藻等。豬籠草的原生品種約170種,大型瓶子草的一片葉子能吃幾百只蒼蠅……劉國明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各種綠色“寵物”,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目前市場上40%的食蟲植物都是由我取名,行業(yè)的部分標準也是我們敲定?!眲鞣浅W院馈,F(xiàn)在這個生態(tài)園,不僅成了烏鎮(zhèn)一道美麗風景,更成了孩子們喜愛的科普基地。僅2016年,接待游客就超過30萬人?!斑@可能是一個5~10億元的大市場,未來前景可觀?!?/p>
現(xiàn)在劉國明又投資600萬元,進行三期工程建設,里面包含濕地沼澤區(qū)、熱帶雨林區(qū)、高山植物區(qū),展覽植物品種將破千。項目計劃于2018年建成。
更有趣的是,劉國明的“寵物”還拍過電影。影片《肩上蝶》中的食蟲植物,就是從他的基地里采購的。包括上海、北京、武漢等地植物園的一批食蟲植物,也都來自他的基地。
(編輯 趙瑩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