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姝++趙燕霞++丁瑞芳++邵卓
摘要:目的 探討胰腺癌根治術聯(lián)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手術護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顧性總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胰腺外科收治的41例胰腺癌行胰腺癌聯(lián)合血管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4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一例術中死亡,術后恢復良好。結論 周密的護理計劃、嫻熟的手術護理、醫(yī)護配合默契,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胰腺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血管重建;手術護理
手術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途徑。但是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胰腺腫瘤常侵及門靜脈及腸系膜上靜脈,成為放棄根治性切除的最主要原因。近年來我院對41例患者實施了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腸聯(lián)合血管切除人工血管植入術,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將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間共有412例患者在我院胰腺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其中41例患者由于腫瘤侵及門靜脈而接受人工血管植入。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歲。術前均行多層螺旋CT檢查示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受壓、移位。
1.2方法 常規(guī)進腹后探查大網膜及腹腔內臟器無遠處轉移,沿升結腸打開右側結腸旁側腹膜分離十二指腸和胰頭部,切除膽囊,骨骼化肝固有動脈和肝總動脈、游離并切斷膽總管,離斷胃十二指腸動脈后切斷胃遠端,在胰頸部切斷胰腺,在距十二指腸懸韌帶15~20 cm處離斷空腸。顯露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與腫塊密切包繞部位,阻斷并切除部分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行人工血管(e-PTFE,GORE公司)端端吻合術。最后行消化道重建:在距屈氏韌帶20~30 cm處黏膜對黏膜行胰腸端側吻合、距胰腸吻合口10~15 cm處行膽腸吻合、最后距膽腸吻合口35~40 cm處行胃腸吻合。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手術,手術時間3~5 h,平均3.5 h,出血量450~1600 ml,平均出血量為780 ml,均于術后8~10 d初步恢復后出院。
3 護理配合
3.1術前準備
3.1.1術前訪視 巡回護士常規(guī)術前一日入病房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基本病情,收集患者相關臨床資料包括過敏史、用藥史、手術史等;通過圖片、錄像等方式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麻醉體位的安置及配合方法,告知術前準備的重要性;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胰腺癌患者通常對自身病情不太樂觀,術前存在緊張、焦慮、悲觀的情緒,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恰當?shù)男睦硎鑼А?/p>
3.1.2術前討論 對于一些病情比較特殊的患者,洗手護士、巡回護士共同參與病房的術前病例討論,分析手術中預計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及相關護理問題,制定手術護理預案。
3.1.3用物準備 常規(guī)儀器設備、手術器械及各類縫針縫線等一次性用物準備齊全,鹽水紗布、止血產品等物品要多備一點以備大出血時使用。對于手術中可能會使用的手術物品尤其是血管縫線、人工血管等,提前與相關人員聯(lián)系型號備貨,保證用物準備充分。
3.2手術配合
3.2.1洗手護士配合
3.2.1.1嚴格遵守無菌技術 由于手術涉及到胃腸膽道,有發(fā)生胃腸道內容物污染手術切口的可能性。但是當手術野污染或者很有可能發(fā)生術野感染的手術中,應盡量避免應用人工血管,以防止發(fā)生難以控制的移植物感染[1]。因此要嚴格做好手術野的保護工作:在切開胃腸道之前使用紗布圍繞周圍組織;使用碘伏小紗布徹底消毒消化黏膜;接觸過胃腸道黏膜的器械應視為污染,單獨放置;手術臺被水、血漬浸濕應及時加蓋至少兩層無菌巾單;人工血管置換前,所有臺上人員需更換手套,血管置換所使用的器械必須未用過。
3.2.1.2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常規(guī)準備細絲線、可吸收縫線、消化道吻合、閉合器等。在游離肝門部淋巴結,分離肝動脈及膽總管期間可能會遭遇肝動脈的細小分支,此時應準備好絲線結扎或4-0、5-0無損傷縫線。離斷胃十二指腸動脈時雙線結扎,必要時準備小針細線縫扎。手術關鍵在于能分離解剖出胰腺上下緣的門-腸系膜上靜脈和切斷胰腺[2]。在游離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胰腺鉤突部時極易發(fā)生出血,應提前準備好血管器械、血管縫線等。
3.2.1.3門靜脈阻斷和轉流 阻斷前將血管置換的用物備好,與醫(yī)生再次確認合適型號的人工血管,常規(guī)用直徑8~10 mm,長度為8~10 mm,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GORE公司)材料,最好選用帶環(huán)人工血管,可支撐周圍組織臟器,減輕血管的壓迫,提高人工血管通暢率[3]。人工血管打上臺后放置于無污染處,避免用手或者使用過的器械接觸。準備肝素鹽水、20 ml注射器、軟針頭、無損傷血管鉗、無損傷鑷、精細持針器、血管縫線等物。通常認為,門靜脈PV/腸系膜上靜脈SMV阻斷安全時限為30 min,如果同時阻斷SMA,PV/SMV阻斷可以延長到45 min[4]。因此,控制好血管阻斷、置換的時間非常重要。
3.2.1.4人工血管置換 遞無損傷鉗阻斷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待切斷血管后移除整個標本。遞5-0血管縫線連續(xù)縫合人工血管的兩端,由于腸系膜上靜脈暴露不易,通常先吻合腸系膜上靜脈端血管,再吻合門靜脈端,在縫合最后1針時短暫釋放阻斷鉗以排出血凝塊和空氣??p合時用軟針頭注射器抽取肝素液沖洗血管腔及吻合口抗凝[5],打結時濕潤醫(yī)生雙手以便操作更加順暢易行。吻合完畢后松開阻斷鉗,檢查吻合口有無滲血。
3.2.1.5消化道重建 胰腸吻合:準備小針細線行黏膜對黏膜間斷縫合,置入8或10號腦室引流管作為胰管。此時縫合需正針、反針交替使用,因此需正確的傳遞。膽腸吻合:用3-0可吸收縫線作連續(xù)縫合。胃腸吻合:用吻合器行胃腸吻合,再用小針細絲線加固縫合。
3.2.2巡回護士配合
3.2.2.1皮膚護理 胰腺癌患者黃疸都比較嚴重,由于膽鹽刺激引起皮膚瘙癢;部分老年患者皮膚角質層很薄,經常全身有多處抓痕甚至皮膚破潰。因此,要做好皮膚護理,移動患者時切忌生拉硬拽;尾骶部、足跟等處墊硅膠墊防止發(fā)生壓瘡;電刀負極板片、手術切口保護膜等粘貼于皮膚無破潰處,術后揭除時應一手壓住患者皮膚,一手輕輕揭開以防止撕除過快過猛造成皮膚撕破。
3.2.2.2體溫管理 由于全身麻醉藥物對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影響,以及術中體腔開放、大量補液、輸血等因素,患者易出現(xiàn)體溫降低。因此,要注意保暖,提前調節(jié)手術間溫度在22℃~25℃;除手術部位以外,身體其余部位皆使用保暖用具、皮膚不得裸露在外;靜脈輸入的液體、血制品等要使用加溫器加溫后輸注;用加溫過的沖洗用水沖洗腹腔。
3.2.2.3密切觀察病情 手術游離胰腺鉤突部的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時,極易發(fā)生血管損傷而出現(xiàn)大出血。因此,巡回護士需提前檢查患者用血手續(xù)是否完善,一旦發(fā)生出血則立即聯(lián)系血庫提血;準備好兩路吸引器保證術野清楚;密切觀察手術進展、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調整液體輸注速度,遵醫(yī)囑應用血管活性藥以維持循環(huán)穩(wěn)定。
3.2.2.4監(jiān)控血管阻斷時間 如果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控制時間過長,會導致小腸長時間淤血、水腫,易發(fā)生再灌注損傷及術后菌群移位。如同時又肝動脈受累,則可能導致肝臟在較長時間處于無血狀態(tài)。對于嚴重梗阻性黃疸的患者,肝臟對缺血缺氧嚴重更為敏感[6],因此,應術中盡量縮短血流阻斷的時間。巡回護士要需要準確記錄并及時提醒醫(yī)生血管阻斷時間。
4 小結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高風險、高難度的腹部外科手術。隨著外科醫(yī)生手術技巧的提高,選擇合適的病例行聯(lián)合血管切除術并不增加手術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因此,聯(lián)合血管切除手術在臨床中逐漸增多。手術室護士在該手術中也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胰腺手術的??谱o士,需要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熟悉胰腺解剖及手術方式及手術步驟、嚴格無菌操作,對于醫(yī)生的習慣了熟于胸,這樣才能提高醫(yī)護合作的默契程度,為提高手術節(jié)奏及安全性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胡先貴.胰腺癌根治術聯(lián)合血管切除中人造血管的采用[J].外科理論實踐,2007,12(3):275-277.
[2]胡先貴,邵成浩.聯(lián)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61例臨床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6,12(3):177-179.
[3]蔣勁松,邵欽樹,張成武,等.聯(lián)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胰頭癌的經驗總結[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21):1670-1672.
[4]胡先貴,金鋼.胰腺癌手術策略的合理選擇[J].上海醫(yī)學,2010,33(11):983-985.
[5]陳曉蕾,施春娟,汪和美,等.7例胰十二指腸聯(lián)合切除人造血管植入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36-37.
[6]別平,陳耿.胰腺癌伴有血管侵犯的手術處理[J].肝膽外科雜志,2011,19(6):410-411.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