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波
每次回老家,爺爺總會向我提起一些陳年舊事,說來說去,話題總繞不開曾祖母。而每次提到曾祖母,爺爺的話就會不自覺地多了起來。
爺爺說,80年代初,農村條件比較艱苦,交通設施不健全。每次曾祖母從鄉(xiāng)下到縣城來看望爺爺,都要早早起床,背著一個沉重的背簍,徒步走20多里山路。而她這么做,只是為了看一眼許久不見的孫兒。每次曾祖母來,奶奶都會親手給她煮一碗加了好多肉片的面條。爺爺說,看到曾祖母兩只纖瘦且枯黃的手顫抖著接過面條,他的心里總不免難過,有股說不出的心酸。
看到孫子的曾祖母,總是臉上洋溢著笑容,緊緊地將孫子抱入自己的懷里。她很疼愛我的父親和叔伯,會帶好多城里沒有的美味,而那沉重的背簍里總會變戲法似的冒出許多美食:蒿菜糍粑、板栗、棗子、桃子和李子……都是城里孩子難得一見的美味。有一次,曾祖母甚至把自己喂養(yǎng)的三只雞給帶了來,說是給兒女補營養(yǎng)。可是誰都知道,那是她的全部家當,是她在鄉(xiāng)下打發(fā)孤單歲月的陪伴。
再重新趕上20多里山路回家的曾祖母也從不閑著。一回家便會卸下沉重的背簍,忙東忙西。爺爺說,那次送雞回家后,曾祖母便去廚房拿了一個缽盆灌了些許水,再在旁邊撒一把米,把兒女們不忍心要的雞從背簍里放出來喂水喂食??墒?,曾祖母仔細一看,雞只剩下了兩只,其中一只在回來時不知什么時候丟了。后來曾祖母和爺爺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眼睛里滿是淚水,她平時省吃儉用,處處為兒孫著想,想必一定很心疼吧……
而說起這件事時,爺爺的眼眶也隱隱約約地濕潤了。
那沉重的背簍變換出豐富多彩的世界,歷經風雨,壓彎了曾祖母的背,使她肩上隱隱約約地磨起一層印記,那是歲月的印記,也是愛的印記,很深很深,印在曾祖母的身上,也印入了兒孫們的心底。(指導教師 盧贊成)
【點評】文章采用第三人稱,從爺爺的回憶引入對曾祖母的描述,語言平實,飽蘸深情,集中講述了三件事:一是曾祖母徒步走遠路來到兒子家里,用纖瘦且枯黃的手顫抖著接過面條的畫面;二是曾祖母緊抱孫子,從背簍里往外掏美食的畫面;三是回到家,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雞丟了一只時的畫面。三件事均為間接刻畫,對母愛未著一字,卻讓人感動流淚。
☆本文適用考場仿真試題
請以“感恩”/“回憶”/“那些難忘的畫面”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