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荊 強
戰(zhàn)爭記憶中的橋(二)外白渡橋
攝影/荊 強
上海外白渡橋,又稱外婆橋,是中國的第一座全鋼結(jié)構(gòu)鉚接橋梁和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jié)構(gòu)橋,同時也是自1856年以來在蘇州河河口附近同樣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橋梁。外白渡橋處于蘇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黃浦公園西側(cè),架在中山東一路、東大名路之間的蘇州河河段上。由于處于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界處,因此成為連接黃浦與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F(xiàn)在的外白渡橋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車。
1937年上海淪陷,當時中國人過橋都要畢恭畢敬地向在橋頭站崗的日本兵鞠躬,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毒打或罰跪,甚至被狗咬。而在橋的東南面,就是記載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屈辱歷史的黃浦公園。
在上海市檔案館里可以找到的有關外白渡橋的照片中,有淞滬抗戰(zhàn)期間大量難民從閘北潮水般向南通過外白渡橋的情景,也有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從外白渡橋進城的畫面。據(jù)于德文先生回憶,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戰(zhàn)役中在外白渡橋上進行過激烈的戰(zhàn)斗,解放軍戰(zhàn)士曾在此浴血奮戰(zhàn)舍身保橋。年逾百歲的外白渡橋默默承載著上海城市的榮辱。
如今的外白渡橋不僅是交通要道,還成為游客觀光之地
行走在橋上的上海市民
從上海大廈俯瞰霧中的外白渡橋
透過橋梁鋼架觀望浦東高樓林立
外白渡橋橋碑
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從外白渡橋進城(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