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銳
岑參①《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趙 銳
北風(fēng)卷地白草②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③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④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⑤冷難著。
瀚海⑥闌干⑦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紛紛暮雪下轅門⑧,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⑨。
輪臺⑩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天寶十三年(754年),頗受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賞識的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判官。前任武判官卸任歸京,岑參在輪臺為其餞行,并寫下此詩以表送別之意。此詩景奇色麗,意實情真,風(fēng)格奇峭,文思開闊,高亢中透著深沉,惆悵中又蘊含著熱切,是不可多得的邊塞詩佳品。
武判官歸京,恰逢邊塞飄雪之時。塞外雪大風(fēng)急,氣候酷寒難耐,但將士們內(nèi)心火熱,并無怨言;宴飲時酒濃樂美,場面熱烈,但詩人不舍友人離開,又難免惆悵;送別時雪滿天山,道路曲折,友人離開后,詩人仍朝友人遠去的方向不停觀望。岑參此詩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根據(jù)雪景和詩人情感的變化,可大致分為塞外雪景(前八句)、宴飲盛況(第九至十二句)和暮雪送友(后六句)三個部分。
“岑參兄弟皆好奇”(出自杜甫詩《渼陂行》),雄奇瑰麗是岑參邊塞詩的一大特色,而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則更是將這一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該詩第一部分的前四句寫塞外風(fēng)雪之“奇麗”,后四句寫塞外遭遇風(fēng)雪之“奇寒”,整個第一部分,詩人始終緊緊圍繞一個“奇”字,對“風(fēng)雪”進行富于想象力的書寫,意境新奇,有著濃重的浪漫氣息。
詩人描摹塞外雪景時的下筆之“奇”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邊塞景象的描寫之“奇”,二是詩人想象的角度與描寫的角度之“奇”。激烈的北風(fēng)來勢洶洶,吹折并卷起滿地白草,引來大片飛雪。在詩人看來,雪花是屬于冬季的,但在邊塞,才到八月竟就忽然下起了雪,這是多么新奇的事情啊!雪花散入珠簾,濕了羅幕,天氣極端嚴(yán)寒,以至于大家穿上狐皮裘,蓋上厚厚的絲綢被,竟然還是絲毫感覺不到溫暖,這種“冷”是詩人以往所極少體會過的,是為“奇寒”。雪花掛在樹枝上,詩人竟說它像是春天忽在一夜之間吹來,滿樹的梨花隨之競相盛開的景象。將帶來嚴(yán)寒的雪花與春天才能開放的梨花作比,此想象的角度不可謂不新奇。詩人不直言風(fēng)雪天氣之“冷”,而是借用將軍的角弓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以穿上這兩個側(cè)面描寫來極言天氣之寒冷,此角度也不可謂不新穎。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詩人除寫“風(fēng)雪”之“奇”外,還表達了對邊塞將士們雖天氣惡劣,但仍堅持訓(xùn)練的頑強意志的贊美,展現(xiàn)了他和將士們心中那股濃烈的愛國情懷。
第二部分(第九至十二句)是過渡段落,承接之前的雪景描寫,并將視線拉到了更為開闊的大漠和萬里長空。同時,詩人也在這種 “愁云慘淡”的悲情氣氛籠罩之下,描寫了宴飲送別的盛況:在胡琴、琵琶、羌笛的樂曲助興之下,大家在軍帳中擺酒為歸京之人送行,推杯換盞之間,大家似乎暫忘了離別這回事兒,只是,離別終究會來,即便此刻氣氛熱烈,但送別的憂傷情緒卻依然還是無時無刻不在浸染著大家的歡樂情緒。此種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寫法,不僅使得詩句的情感表達更富有層次,而且也為下文作鋪墊,自然引出了接下來的友人送別場景。
從對加工過程實現(xiàn)優(yōu)化控制的角度出發(fā),智能加工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涉及加工狀態(tài)的智能感知、數(shù)據(jù)的實時智能分析、對分析結(jié)果的自主智能決策以及對決策結(jié)果的精準(zhǔn)智能執(zhí)行等關(guān)鍵單元技術(shù)(圖2),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加工整體過程進行優(yōu)化。顯然,以上各單元技術(shù)是實現(xiàn)智能加工的基礎(chǔ),同時為實現(xiàn)加工整體過程最優(yōu)還需要加工車間的信息化作為必要的支撐條件。
第三部分(后六句)承接上文,描摹了一幅暮雪送友的動人圖景。黃昏時刻,轅門外大雪飛揚,紅旗因雪而凍結(jié),即便是有強風(fēng)吹來,也還是無法舒展。白雪飛舞、紅旗不翻,這一動一靜,使得“暮雪”景色更加生動;白茫茫一片中的那一抹鮮紅,為哀傷的送別場景,增添一點凄艷的顏色,使得哀情更哀,送別的悲傷情緒更濃。
詩人在輪臺東門外送武判官歸京,臨行時大雪鋪滿了天山的路,而待友人離開后,詩人仍站在雪地上駐足觀望,但因山路曲折,詩人很快便看不見了友人的身影,他能看到的只有雪地上殘留的那一串孤獨的馬蹄印。這四句,詩人一改“送別”的通常寫法,不直抒胸臆,也不借物抒情,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側(cè)面描寫的方式表達其情感,顯得含蓄雋永、意味深長。詩人不用過于傷感悲愴的字眼,而是使用質(zhì)樸平淡的語言抒寫離情,表現(xiàn)詩人與友人之間的“君子之誼”;他不用“揮手送別”這一尋常寫法,而是寫在友人離開后,自己仍站在原地極力尋找友人蹤跡的情景,來凸顯其與武判官之間極為深厚的友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詩人用“雪上空留馬行處”這樣一句深沉綿長、余味無窮的詩句收束全篇,豐富了詩情,擴展了意境,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輕松地將全詩情緒推向了最高潮,是為妙絕。
岑參此詩,以“風(fēng)雪”為主要線索,以“送別”為中心事件,中間穿插一些對邊塞將士們頑強意志的書寫。全詩悲中有樂,樂中有悲;氣勢宏闊,渾然天成;構(gòu)思巧妙,情景交融;造語奇峭,角度新穎。千百年來,一直被讀者奉為詠雪絕唱、軍旅名篇,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更是以其奇異的想象、巧妙的構(gòu)思而為世代傳誦。
【注釋】
①岑參(約715~770年),早年孤貧,唐玄宗天寶三載進士,曾兩次從軍邊塞,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②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曬干后變白。
③梨花:春天開放,花色潔白。這里是比喻雪花壓在枝頭上,像梨花開放一般。
④錦衾:絲綢的被子。
⑤鐵衣:鎧甲。
⑥瀚海:沙漠。
⑦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⑧轅門:軍營的門。
⑨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紅旗因雪而凍結(jié),風(fēng)都吹不動了。
⑩輪臺:地名,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米泉境內(nèi)。
(責(zé)任編輯:周亨祥)
Appreciation of A Song of White Snow in Farewell to Field-clerk Wu Going Home by Cen Can
2017-04-13
趙銳,山東友誼出版社人文圖書項目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