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jù)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
一、讓課堂更有趣
小學生年齡小,處于形象思維認知的初級階段,對直觀形象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并愿意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采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深受學生喜歡的方式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
1.巧妙設計問題。要想課堂教學精彩,離不開教師設計的一個個精彩問題。教學中,如果教師以問題為主線來貫穿語文教學,讓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這種方法比起教師直接講解更有懸念性,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更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如在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我不是最弱小的?”這樣提綱挈領的的問題會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并積極尋找答案,這些問題會讓學生覺得閱讀更富有趣味性,引領他們主動閱讀。
2.借用直觀事物。直觀性教學對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能幫助教師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實物、簡筆畫、視頻、圖片等直觀手段來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識字一》的內容是結合季節(jié)的特點,出現(xiàn)了一些描寫春天的詞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讀、識記幾個生字。這樣的內容如果只憑教師枯燥的講解、學生機械的拼寫,是很難保證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圖文結合,讓學生邊看圖邊識字。以“柳樹”為例,教師可以先出示柳樹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中畫的是什么,然后再出示“柳樹”這兩個字,告訴學生,這兩個字就念“柳樹”。教師還可以發(fā)揮簡筆畫的作用,在黑板上板畫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事物,在旁邊寫上相對應的詞語。這樣的教學比枯燥的一筆一畫的教學更具趣味性,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還有利于學生從音形義來識記生字。
3.游戲激趣。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 教師可以采用填字、組字、變字等智力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鞏固漢字,還可以采用“生字開花”的形式,給學生一個字,讓學生組成很多不同的詞語,看誰組的多。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非常有趣,也很實效。在識字教學中,通過游戲進行激趣,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積累豐富的詞匯,并且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快樂。
二、讓課外更精彩
新課程倡導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開放式的教學可以將學生從傳統(tǒng)教學中解脫出來,學生參與更積極,思維更靈活。
1.寫字比賽。寫字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寫字的要求是:正確、規(guī)范、美觀。要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就要加強寫字教學研究,努力讓學生寫得一手漂亮端正的好字。實踐證明,寫字比賽就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具體做法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書寫規(guī)定的內容,然后將學生的作品集中起來,讓學生參與評選,看誰的字最美觀。對一些優(yōu)秀作品,可以在教室內張貼展覽,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會增添對寫字的興趣,養(yǎng)成愛好寫字的習慣。
2.演講比賽。演講是練習口語表達的一種很好的形式,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形式,帶領學生了解演講、學會演講、愛上演講。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些熱點問題,提前確定演講題目,讓學生提前撰寫演講稿,然后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這樣的活動集口頭表達與寫作訓練于一體,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于其中,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與寫作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3.語文綜合性學習?!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載體,是將語文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重要紐帶。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觀察和搜集廣告牌中的錯別字;寒假期間可以讓學生搜集春聯(lián)、民風民俗等,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祖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可以搜集學生平日的優(yōu)秀習作,編輯成冊,讓學生互相傳閱學習。這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深受學生的喜愛,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讓語文學習的形式更多、渠道更豐富,教師就要從教學的各個因素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摸索和實踐,努力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做好課上和課下的結合文章,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