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琪英
[摘 要]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屬于認知心理學研究范疇,強調(diào)學習者已有信息積累與新授信息之間的有機轉(zhuǎn)化過程。在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好現(xiàn)有的資源信息,突出信息儲備、解碼和傳輸,指導學生在深入表達中靈活運用,對培養(yǎng)學生敏銳語感和豐富語言表達思維有著一定的推動促進作用。
[關鍵詞] 圖式 初中英語 口語 信息 解碼
學習是一種溫故知新的知識更替過程,也是學生理解感悟不斷豐富的過程,是由學習者掌握信息的一種解碼轉(zhuǎn)換過程。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圍繞學生已有的圖式信息,鼓勵他們在積累轉(zhuǎn)化、實踐表達和鏈接生活中大膽表達,能使得口語教學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更利于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綜合性,滿足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認知需要。
一、創(chuàng)境導說,表達真實感知
語言表達是基于一定情境基礎上的語言交流生成,是學生表達真實感知不可缺少的重要誘因。利用和諧情境引導學生有針對性進行表達,幫助他們在闡述自己的意見中能主動概括,并在激活已有認知思維共鳴的基礎上輸出更為真實有效的信息內(nèi)容。
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引導學生表達,更能使得英語口語教學更有現(xiàn)實意義。如,在譯林版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教學中,針對“Different problems”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根據(jù)書中六幅插圖,深入思考What is your problem? 并鼓勵學生運用主題演講的形式就各自遇到的困難進行表達言說,讓他們在有針對性找出相應的問題基礎上能靈活進行表達,以此來加深印象。
創(chuàng)設與教材文本相似的情境進行主動表達,能使得學生已有的圖式與教學內(nèi)容信息進行有機融合,便于他們在深入交流中強化感悟,讓他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暢言不同,定能使得課程教學更有深度和廣度。
二、任務引領,轉(zhuǎn)化感知共鳴
圖式轉(zhuǎn)化是基于一定認知共鳴基礎上的信息溝通,根據(jù)學生認知感悟的不同,運用任務驅(qū)動的形式引領學生主動表達,便于他們在不斷生成豐富語感的基礎上形成更為全面的感知意向。任務引領運用,更能使得學生認知感悟不斷由淺入深。
任務引領過程,也是學生表達不斷深化推進過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整體理解進行深入表達,讓他們能夠結(jié)合各自的不同進行主動描述。任務引領,使得學生圍繞相關表達主題進行深入的互動,便于他們在不斷表達自己的感悟體驗中獲得更多的豐富體驗認知。創(chuàng)設任務應該在圍繞表達中心要點的基礎上,給學生更多的認知探索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探尋相應圖式中獲得深度感悟。
三、鏈接生活,靈活表達運用
運用圖式理論的過程也是學生實踐認知體驗不斷豐富和拓展的過程。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可探究的信息,能使得學生在不斷優(yōu)化總結(jié)的過程中產(chǎn)生無比豐富的表達素材。將生活認知融入英語口語教學,更能使得學生在發(fā)散性思維引導中獲得深度體驗,便于他們在探知的過程中增強實踐運用能力。
鏈接生活,讓英語口語表達更有真實感。如,在Unit 6 TV programmers的教學中,針對“Reading”教學中,圍繞“Which programme do you like best?”進行自由交流,讓他們在找到相關有效表達信息的基礎上激活自身的認知潛能。
鏈接生活,讓學生的圖式認知在不斷被豐富和拓展的過程中受到重視,也使得學生有了更為直觀形象的口語表達思維載體,多建議他們在不斷優(yōu)化整合思維的過程中梳理表達方法,更利于其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有效提高英語表達整體綜合運用能力。
由此可見,運用好圖式理論指導學生有針對性活化相應資源,能幫助學生在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的運用過程中積淀語言表達素材,深化理解感悟。圍繞現(xiàn)有的圖式,多給學生自我融合和主動交流的機會,帶領他們在深入?yún)f(xié)作中發(fā)現(xiàn)口語表達規(guī)則,有助于他們增強言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豐富學生認知視野和思維起到一定推動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郭麗輝.圖示理論在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5).
[3]顧建芹.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口語表達教學中運用[J].文理導航,2013(4).
[4]邱 茜.圖示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口語學習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