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芳
[摘 要] 學生無興趣、無能力,教師無方法、無熱情的種種現(xiàn)狀,使散文閱讀教學一度陷入低效甚至無效的境地。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散文有效閱讀教學,談自己的一點見解,以求共同探究。
[關鍵詞] 散文閱讀 效率 提高能力
一、散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反思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當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而散文這一短小精悍而又富有美感的文學體裁,它本應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謳歌。散文閱讀教學本應為閱讀教學沖出一條新路,為語文教學營造一片碧海藍天。但現(xiàn)狀是:忽視文本解讀,片面強調人文性,新模式課堂氣氛過“悶”或過“鬧”,濫用多媒體······導致如此現(xiàn)狀的原因可能如下:學生的閱讀積累不夠、生活體驗欠缺,使他們望“散文”而生畏,從而看不懂、讀不透、悟不深; 而散文缺乏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且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傳統(tǒng)單一,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思考,使之難以沉浸到文本閱讀中去;況且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長期艱辛的過程,但部分教師僅為應試搞題海戰(zhàn)術,對學生缺乏一些有效必要的指導,從而使其陷入“苦海無涯,回頭無岸”的無助境地。
二、對策與實踐
1.向散文閱讀教學要效率,就要讓興趣做學生最好的老師
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中最直接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對維系注意力,增加理解與記憶,激發(fā)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因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加大力度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惟其如此,方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樂此不疲。
針對學生閱讀速度慢、閱讀層面低、理解能力差的現(xiàn)狀,教師可每周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讓他們先讀讀《讀者》、《青年文摘》等精致美文,再慢慢過渡到散文名篇的誦讀上。通過閱讀,拓寬自己的生活面,豐富人生經(jīng)驗,增加藝術修養(yǎng),培育個性才華,提高審美水平,學生更可以獲得一種對真善美的把握和領悟,培養(yǎng)起對人類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美好心靈、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這是靠心靈對心靈的呼喚,靠情感對情感的激發(fā),靠智慧對智慧的啟迪,決不是靠課文分析所能替代的。
另外,蘇教版的較多散文都煞費苦心地為學生預設了批注的“天地”,如《前方》、《我心歸去》等,在鑒賞欄中有大量的留白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同時,用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引導其對課文進行圈點批注,從而使之更好地讀懂讀透這類散文。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現(xiàn)有資源,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從而逐步把其對文章的思考引向深入。
2.向散文閱讀教學要效率,一千個讀者就該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散文閱讀教學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體驗,對文本的解讀也是不同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故而應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在教學時,當學生對設置的問題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時,教師不要急于分析講解,應該抓住機會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探索、交流,盡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在教學必修二的《荷塘月色》時,對于“我為何心情頗不寧靜”這一問題,經(jīng)過思考、交流,有學生結合文章主旨認為這源于作者的“惦著江南“的思鄉(xiāng)之情;也有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認為這源于作者作為一個正直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內心的矛盾、沖突;還有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認為這源于“現(xiàn)實”世界與“夢”的世界的對立、糾纏。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fā)他們投入學習的熱情。因而,對于學生的這些個性化解讀,我們要充分肯定,完全不必一定要把學生的思維和自己相統(tǒng)一。
當然,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并不排斥教師的主導性。因為,只有具有主導性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所以,在放手讓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適當?shù)貙W習內容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加明確知識的重點、難點;對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予以梳理,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便于學生掌握。下面我試以評講汪曾祺先生的《泰山很大》(課外閱讀文章)為例,談談我的感受。從對他們作業(yè)的批改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頭尾兩題失分較多,于是,在評講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脈絡。我先讓學生再次快速地瀏覽全文,同時,讓他們把文中寫到的和泰山相關的主要人物羅列出來,并把這些人物分類歸納。學生較好地完成了任務,找出了文中寫到的三類人物。通過思考交流,學生發(fā)現(xiàn)就是從寫三類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泰山很大的。由此,他們也領會了本文的匠心獨運之處,即不從正面著筆,而用“側筆”突顯主題。對于“作者為什么說‘泰山是一面鏡子”這個問題,我引導如下:此句用的什么手法?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比喻,“鏡子”能照人,泰山……我又適時地激疑:在泰山這面鏡子前,照了哪些人?各照出了他們的什么?在啟發(fā)中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了與前一題的聯(lián)系,終于恍然大悟。
3.向散文閱讀教學要效率,可提倡閱讀與寫作同行
讓散文閱讀與寫作同行。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充實學生語言庫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著立足課內來讓閱讀與作文同行。立足課內,就是有效地利用現(xiàn)有教材,讓學生在對文本的精讀細品中學習寫作技巧。葉老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教師要在對這個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滲透寫法,讓學生學會:譴詞造句、開頭結尾、構思立意、謀篇布局等寫作技巧。
如在教學柯靈的《鄉(xiāng)土情結》時,我就要求學生對其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美語句進行仿寫。對“人一離開鄉(xiāng)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币痪洌芏嗤瑢W都有較精彩的仿寫:人一離開鄉(xiāng)土,就成了無根的野草,干涸的水井,凋零的黃葉,隨浪而行的一葉扁舟;人一離開鄉(xiāng)土,就成了無土的種子,斷線的風箏,折翼的天使,顛沛流離的紙鳶;人一離開鄉(xiāng)土,就成了黑夜的孤星,迷途的小鹿,失群的大雁,隨風飄蕩的柳絮。
另外,我也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也能及時地捕捉創(chuàng)作靈感,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人生感悟等。現(xiàn)將學生創(chuàng)作的精彩片段摘錄如下:即將枯萎的花朵說:“心靈的選擇是把轉瞬即逝的生命獻給大地一樣平凡的舉動”;蒼勁挺拔的松柏說:“心靈的選擇是面對嚴冬毫不退縮,有鋼鐵一般的意志”;破土而出的小草說:“心靈的選擇是放棄昔日大地的溫暖,努力沖破泥層的勇敢”。恬然自得的陶淵明說:“心靈的選擇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舍得;瀟灑豪放的李白說:“心靈的選擇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那份堅毅;忠貞不二的韓愈說:“心靈的選擇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那份執(zhí)著。
此外,向散文閱讀教學要效率,教師還可讓學生對經(jīng)典美文多誦讀多感悟,并通過適量的實戰(zhàn)演練,讓學生在練習中實踐閱讀方法,提高散文閱讀能力。教師可精選一些優(yōu)秀散文篇目(如朱以撒《在風中長大》、林清玄《菠蘿蜜》、馮驥才《苦夏》、周國平《豐富的安靜》等),讓學生在實戰(zhàn)演練中消化并吸收有效閱讀精髓。除教師精批精講外,還可讓學生互批自批、對答案進行“反推”感悟、自我反思、質疑、二次練習,強化得分意識,提高散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顧相棟.高中散文閱讀有效教學摭談[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2013(04).
[2] 羅權.淺談高中散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學時空,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