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翔
我性格內(nèi)向,平時在人前很少說話,最近看國學書籍《增廣賢文》,讀到這樣的句子——“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暗自為自己很少說話感到慶幸。
為什么逢人只說三分話呢?
話說得多,話說得滿,這樣的人往往沒有深思熟慮,沒有深思熟慮而說出的話,不一定是對的,更有可能無意中得罪人。得罪君子不要緊,君子寬宏大量,但得罪小人就要被穿小鞋了,即使不被穿小鞋,但你的話被小人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此為禍從口出?,F(xiàn)在假定你說的話都是對的,但《增廣賢文》里面還說了“畫人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對別人根本不了解,也就是說你還沒有走進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你憑什么將話和盤托出呢?是你的朋友,可能彼此心知肚明,你不必和盤托出;是敵人,和盤托出就是自取滅亡,曹無傷無意中向敵人泄露軍事機密,劉邦將其立誅;就算是你的領導,你和盤托出也可能給自己造成慘痛結(jié)局。賀若弼是隋滅陳名將,其父賀若敦為南北朝北周時的大將,以威猛出名,曾任金州總管,在平定湘州之戰(zhàn)中立有大功,自以為能受朝廷封賞,但沒想到因被奸人所誣,不賞反被降職,心中憤憤不平,當著使者的面就大怒,大發(fā)怨言。當時北周權(quán)臣宇文護也許早就對他不滿,有除之而后快之意,這次聽到使者回來一說,馬上把賀若敦調(diào)回,迫其自殺。臨死之前賀若敦對兒子賀若弼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闭f完拿錐子狠狠地刺破兒子的舌頭,想以痛感讓賀若弼記住他的臨終遺言。遺憾的是轉(zhuǎn)眼十幾年過去,其子并未汲取血的教訓,重蹈覆轍。
由此看來,逢人說三分話,是一種自我保護。當今社會,有的人脾氣很大,動不動就上火,話說得越多就越容易引火燒身,結(jié)局是輕者殘廢了,重者死掉了。生命只是一支單曲,不可回放,說三分話豈止是對生命的保護,更是對生命的敬畏!
進一步說,說三分話是謙謙君子的風度,什么話都不要自己一個人說了,要給你周圍的人留下一定的話語權(quán),給他們說話的時間和空間;說三分話,就像繪畫的留白,給人以聯(lián)想和想象的余地,就像飲酒的微醺狀態(tài)恰恰好,就像半閉半開的花美不勝收,說三分話于己于人,善莫大焉。
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說三分話呢?也不是。扶你,舐犢情深的人;愛你,矢志不渝的人;幫你,貼心貼肝的人;或者對你不聞不問、不屑一顧的人:說十分話吧!扶你、愛你、幫你的人,何不推心置腹,以心換心呢?那些對你不聞不問、不屑一顧的人,你要感受到你自己的分量在那些人心中原本比鴻毛還輕,就信口開河一回吧,就大放厥詞一通吧,就滔滔不絕一次吧,痛快了,就好了。
現(xiàn)在,你懂逢人只說三分話的道理嗎?
(指導老師:陳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