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祿
摘要 螨類是造成辣椒“三落”(落葉、落花、落果)病的罪魁禍首。本文以紅蜘蛛、茶黃螨為例,介紹了螨類的危害特點、形態(tài)特征及其生活習性,并從農(nóng)業(yè)防治、藥劑防治、綜合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螨類綜合防治措施,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指天椒螨類;危害特點;生活習性;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418.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8-0128-01
合浦縣位于廣西南端,耕地遼闊平坦,氣候條件適合冬種蔬菜,尤其適合倍受當?shù)剞r(nóng)民喜歡種植的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等多種茄科蔬菜。近幾年來,合浦縣農(nóng)業(yè)部門引導當?shù)剞r(nóng)民大力發(fā)展指天椒種植,經(jīng)濟效益可觀。但隨著指天椒的面積擴大、連茬種植,施藥種類、施藥頻次逐漸增加,辣椒螨類的抗藥性增強,造成螨類為害日趨嚴重,已嚴重影響了指天椒的產(chǎn)量與品質(zhì)。為害指天椒的螨類主要有紅蜘蛛、茶黃螨,是造成辣椒“三落”(落葉、落花、落果)病的罪魁禍首[1-2]。因此,筆者對指天椒螨類的發(fā)生與危害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并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取得明顯的防效?,F(xiàn)就指天椒螨類的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危害特點
1.1 茶黃螨
茶黃螨危害癥狀與病毒病和生理性病害很相似。以成螨和幼螨集中在辣椒幼嫩部分刺吸為害。茶黃螨有趨嫩性,成螨和幼螨集中在植株幼嫩的心葉、頂尖或嫩莖、嫩枝和幼果上為害。當受害部位變老后,茶黃螨馬上轉移到其他幼嫩處為害。辣椒植株受茶黃螨危害后,頂葉小葉變厚、僵直,漸變成黃褐色或灰褐色,葉緣向下彎曲,形狀如“狗耳朵”,當?shù)剞r(nóng)戶稱“發(fā)狗耳”;幼莖、果柄及果尖均變成黃褐色,受害嚴重的植株株高小,落花落果情況嚴重,容易形成禿尖,果實無光澤且變硬,生長停滯。葉片背面受害后變成黃褐色,且葉片增厚呈油漬狀[3]。
1.2 紅蜘蛛
紅蜘蛛的成蟲、幼蟲喜集中在指天椒的幼嫩部位,特別是尚未展開的芽、幼葉、花蕾等部位刺吸汁液,使指天椒生長點受害,不能正常生長。被刺吸葉片則呈現(xiàn)沙粒失綠狀,重癥則生長部位被吸干枯死。
2 形態(tài)特征
2.1 茶黃螨
茶黃螨的成蟲體長0.19~0.21 mm,白色或淡黃,半透明。雄成螨體長在0.18 mm左右,體型與六角形相似,末端為圓錐形,為半透明的淡黃至橙黃色,足較長且粗壯。卵球形,白色。雌螨體長約0.21 mm,橢圓形,淡黃至黃綠色,半透明,足5對較短。危害特點:其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為害。
2.2 紅蜘蛛
紅蜘蛛的成蟲體長0.25~0.51 mm,雌性個體較雄性個體大,相差約1倍。雌蟲的體型為近圓形,各種體色的均有,如黃紅、黑褐、褐綠、濃綠等,一般以紅色或銹紅色為主。紅蜘蛛的卵為圓球形,直徑0.13 mm,初產(chǎn)時呈透明無色的狀態(tài),然后慢慢轉變成深褐色,孵化前出現(xiàn)紅色眼點。幼蟲體長為0.15 mm左右,體型近圓形,為透明色,眼為紅色,有3 對足,取食后身體由深褐色變成綠色。若蟲體長為0.2 mm左右,有4對足,體色比幼蟲深,而且身體的兩側出現(xiàn)了明顯的塊狀色素。
3 生活習性
3.1 茶黃螨
茶黃螨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全年都可發(fā)生危害。一般在20~30 ℃溫度下,完成1代需7~10 d。繁殖的最適條件為溫度16~23 ℃、相對濕度為80%~90%,溫度高時會抑制其繁殖,若碰到大雨也會降低蟲口數(shù)量。茶黃螨既可以進行兩性生殖,又可以進行孤雌生殖,但是一般以兩性生殖為主,孤雌生殖的卵孵化率不高,且都是雄性。茶黃螨的卵一般是散產(chǎn)在嫩葉背面和果實凹陷處,成螨和幼蟲一般在嫩葉的背面發(fā)生數(shù)量多[4-5]。
3.2 紅蜘蛛
以成蟲、若蟲、卵在寄主的葉片下、土縫里或附近雜草上越冬。溫濕度與紅蜘蛛數(shù)量消長關系密切,尤以溫度影響最大。當溫度在28 ℃左右、濕度35%~55%時,最有利于紅蜘蛛發(fā)生;但溫度高于34 ℃,紅蜘蛛停止繁殖;低于20 ℃,繁殖受抑。紅蜘蛛有孤雌生殖習性,未受精的卵孵化為雄蟲。卵孵化時,卵殼開裂,幼蟲爬出,先靜在葉片上,經(jīng)蛻皮后進入第1 齡蟲期。幼蟲及前期若蟲活動少,后期若蟲活躍而貪食,有趨嫩的習性,蟲體一般從植株下部向上爬,邊為害邊上遷。
4 綜合防治措施
茶黃螨和紅蜘蛛的防治,應因地制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化學防治為主,輔以物理防治。同時注意,充分利用天敵資源,可收到較理想的防治效果。
4.1 農(nóng)業(yè)防治
在指天椒種植時,要及時將田邊地頭的雜草和枯枝落葉清除,并進行集中燒毀。冬季要平整土地,破壞指天椒螨類的越冬場所,使其不能順利過冬。
4.2 藥劑防治
紅蜘蛛防治重點部位在植株中下部葉片的背面;對茶黃螨的防治應集中在植株上部嫩葉背面、嫩莖、花器和幼果。一般可用15%三唑錫懸浮劑1 500倍液、73%克螨特乳
油2 000倍液、15%噠螨靈乳油3 000倍液、3%苯氧威乳油4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倍液等均勻噴灑。由于螨類極易產(chǎn)生抗藥性,因此以上藥劑可輪流交替使用或復配使用[6-8],每7~10 d噴藥1次,連噴2~3次防治。采收前10 d停止噴藥。
5 參考文獻
[1] 郭書普.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鑒[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
[2] 桂連友,魯紅學,朱進,等.茶黃螨的防治技術[J].長江蔬菜,2002(4):26.
[3] 聶克艷,郅軍銳.茶黃螨在蔬菜上的發(fā)生及防治研究進展[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11):98-100.
[4] 鄒勇章,王小青,王忠慶,等.辣椒常見害蟲的發(fā)生及防治[J].現(xiàn)代園藝,2007(12):29-30.
[5] 孔凡真.辣椒常見害蟲的防治技術[J].植物醫(yī)生,2006(1):11-12.
[6] 洪海林.制種辣椒常見害蟲及防治技術[J].廣西植保,2004(3):18-19.
[7] 李惠蘭.辣椒常見害蟲及防治技術[J].蔬菜,2004(2):24-26.
[8] 陸洪元,何勇明.早春指天椒炭疽病的發(fā)生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1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