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超
筆者從事農村基礎教育二十余年,對于農村學生的作文現狀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絕大多數學生面對作文可以用下面的順口溜來形容“提起作文皺眉頭,看到題目咬筆頭,思來想去難心頭,一堂下課未開頭”。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常積累少,平時不注意細心觀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等等,面對以上諸多問題,筆者認為教師要側重描寫和敘述的訓練。
一、描 寫
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包括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人物描寫有外貌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人物描寫要寫出人物的特點和個性,如《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有關王熙鳳的描寫:“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仙妃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如此細膩的衣著描寫,學生若能取法一二,定獲益不?。贿€有語言神態(tài)描寫,“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為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說著便用帕拭淚”活脫脫寫出了一個伶牙俐齒,精諳人事王熙鳳,筆者曾將這段描寫作為范例指導訓練人物描寫,有好多學生當堂就寫出了令人滿意的的人物描寫片段。還有魯迅筆下嘲諷的那個站著喝酒而唯一穿長衫的孔乙己,他知道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種寫法,自視清高,滿口之乎者也;老舍筆下的小時候被驢咬過的祥子,契訶夫塑造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的一時五變等,這些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對訓練學生寫人技巧裨益甚大。景物描寫方面,技法眾多:1.白描式,白描作為文學藝術的表現方法,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古典小說多用這種手法,魯迅也是白描的圣手,如《故鄉(xiāng)》的環(huán)境描寫:“時候既然是深冬,漸進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隱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寥寥數筆便將故鄉(xiāng)的鳥瞰圖展現于讀者眼前,清晰明朗,言簡意真。2.移步換景,《小石潭記》中“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情,順暢自然。3.詩情畫意,情景交融,魯迅先生的《社戲》堪稱典范,尤其是第二部分去看社戲的第一層指定背誦的那幾段,“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繁星》的由實到虛,虛實相襯,《幼時記趣》的想象和聯(lián)想結合,《春》中的比喻、擬人、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濟南的冬天》中的有動有靜,動靜結合。《荷塘月色》的視、聽、嗅、味、觸五覺并用,這些作品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值得細細琢磨。誠然,寫景貴有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感情色彩的描寫只不過是蒼白的軀殼,所以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訓練描寫應以課文為范本,當堂設計,即時練筆,學生感受深,效果好。
二、敘 述
敘述是展開情節(jié),交代人物活動和事件經過,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它是寫作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表述方法。包括順敘、倒敘、插敘、平敘、補敘五種。順敘主要使文章有頭有尾,脈絡清楚,有較強的時空感和層次性。倒敘主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與可讀性。插敘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展開主要事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大文章容量,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平敘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于把頭緒繁多,錯綜復雜的事件,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通過敘述把分散的場景,片段和故事,人物的身世,經歷,貫穿起來,交代清楚,敘述能體現事物的本質,也能傳遞感情和意念,語言大師老舍先生說:“寫文章須善于敘述”。敘述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閱讀評書,這些評書語言精煉,形象生動,邏輯性強,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能使學生快速掌握敘述技巧,提高敘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