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到的,最厲害的手持式武器是什么?
手槍?沖鋒槍?火箭炮?
太沒創(chuàng)意!請目視前方,想象有人正扣動扳機,準備發(fā)射出一顆中子星子彈。
從你歪著腦袋的呆萌表情中我讀到了這樣一條信息:你壓根不知道什么是中子星子彈。
充電完畢,言歸正傳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從中子星上挖那么一小塊下來,再做成子彈,這件事有多難?對此,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
抵達中子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中子星在250光年以外,假設我們乘坐著人類目前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以“新視野號”為例,速度:4.99萬千米/小時),大約需要不間斷地飛行541萬年才能抵達,所以……
挖一小塊中子星下來。從中子星上取下的任何東西都會迅速膨脹成它本來的大小,釋放出的能量超過人類制造的任何核武器,所以……
太令人沮喪了。那么,故事就這樣毫無征兆地結束了?
當然不是。接下來,讓我們有請在臺下候場已久,頭戴宇宙第一男主角光環(huán)的——超人上場。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他手里正拿著一顆不知從哪兒弄來的,不會膨脹的中子星子彈,并用帥氣的姿勢,把它裝入了那把閃著冷傲銀光的外星手槍里。
安全提示:請所有觀眾戴上護目鏡,穿好防震服。超人要開槍了。砰——
什么,你對中子星子彈鉆入地核的結局不滿意?你知道為了這個特效花了我們多少稿費,啊不不,拍攝經費嗎?現在的觀眾真是太難伺候了!好吧!導演、場記、攝影師,統(tǒng)統(tǒng)歸位,超人同學不用出場了.你可以繼續(xù)啃手中的雞腿。
其他人,卯足干勁,讓我們重拍一個腦洞更大的版本——摸一下中子星子彈。
子彈劇烈壓縮空氣。產生轟鳴聲,然后瞬間砸穿了地表,掀起大量塵土。徑直“鉆進”地下。與此同時。你能感到腳下的大地正在震動。
地球的巖石根本承受不住子彈的沖擊力,迅速被子彈劈出一個洞來。子彈的前端在鉆破巖石時產生超高溫,巖石不是熔化成巖漿。而是直接變成了氣體!它一路穿過地殼、地幔,逐漸減速,最終,停在地球的鐵鎳核心里。
前提是,我們能讓中子星子彈乖乖待在地面
讓一個質量極大的物體不陷入地下,辦法很簡單:把它放在一個很大很大的底座上,分散地面受到的壓力。這個原理類似于為大樓修建地基。在上海中心看似纖細的腰身下面,藏著一個面積超過足球場的基座,否則它早就一頭栽進黃浦江里去了。那么,比上海中心重1300倍的中子星子彈需要多大的基座?嗯,至少一個街區(qū)那么大,還得做成圓頂形,使子彈的重力盡量向底座四周分散。
壞消息是:即便如此,也只能維持幾天。
還等什么?趁著基座沒被壓垮,快去摸呀!
通過抽獎,我們挑選出了一位“幸運”的觀眾,讓他親自體驗一下摸中子星子彈的感覺。應這位觀眾的強烈要求,他將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徒手去摸子彈。
當站在離子彈10米遠的地方時,基本沒有感覺。離子彈只有1米時,就會感到子彈在往前拉你,不過很輕微。大腦這時會讓你產生錯覺:你仿佛正站在一個斜坡上。隨著離子彈的距離越來越近,子彈對你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腳下的平地現在感覺就像是陡坡一樣,你不得不努力讓身體保持平衡,以免“滑向”子彈。
如果恰好有一根電線桿離子彈很近,你應該把自己用繩子系牢,捆在上面,這樣就能伸手去碰子彈了——此時你的全身都受到子彈巨大的吸引力?!斑青?!”指尖還沒碰到子彈,手臂就已經被子彈強烈吸引而脫臼了,如果你渾身腱子肉,說不定還有機會把手抽回來。與身體只靠頸椎連接的腦袋,也要被巨大的引力拽下來了。最糟糕的是,血液無法克服吸引力回流到心臟,它們即將沖破你的指尖……畫面可能引起不適,請自行腦補。
我們還是換一位體驗者吧
通過抽獎,我們又挑選出了一位幸運的觀眾,讓他親自體驗一下摸中子星子彈的感覺。應這位觀眾的強烈要求,他將在防護措施的保護下,去摸子彈。
場記,請上道具——1支高壓水槍。
【高壓水槍噴子彈】開拍。
按照劇本的要求,這位勇敢的體驗者朝著子彈拼命噴水。在子彈的引力作用下,水慢慢在它周圍形成一個球體,不會散開,也不會落下。持續(xù)的噴水使水球越變越大,現在,水球的直徑已經達到2米了,體驗者,你可以把手伸進去了。
體驗者:你確定?
導演:放心吧。剛剛那位把自己綁在電線桿上體驗者已經活靈活現地告訴了我們,越靠近子彈,手受到的吸引力越大。可現在我們還有水。它會給伸向子彈的手提供浮力——同時把你的手往外推的力,所以手就不會被直接拽到子彈上而脫臼。你可以像潛到泳池底去撿泳鏡那樣,克服水的阻力,伸手去摸子彈。
假如體驗者的手臂比水的密度大,他的手指尖還是會被子彈牢牢吸住,就像扔進水里的鉛塊終究會沉底一樣。但如果往水里加鹽,可以使水的密度變大,手臂就會獲得多余的浮力,能在碰到子彈的同時把手抽回。
相反,假如體驗者的手臂比水的密度小,就永遠也夠不著,就像塑料塊永遠都不會沉到水底一樣(即使你把它按到水底,一松手它還是會立刻浮出水面)。你就得往水里加比水密度要小的酒精,使手指能夠更好地下沉,碰著子彈。
導演:我忘了計算體驗者手臂的密度了——上帝保佑他能把手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