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功于人十分重要。
嘴功厲害,話說得生動、引人入勝,及至風趣幽默,如電視臺那些名嘴,就會廣受歡迎,令人羨煞。又如過去的媒婆,是另一種嘴功厲害的人物,她們能把白說成黑,把黑說成白,俗話說的“天上的鳥兒都能騙下來”。
說話是一種本能。除了聾啞人,除了嬰孩,誰不會說話?話說得得體,則絕非易事。筆者已過天命之年,就曾被一位能說會道的先生認為“不會說話”。嘴功差,導致我辦事常常不順。
歷史上,因嘴功厲害而升官立功者多如恒河沙數(shù)。著名的有戰(zhàn)國時的縱橫家蘇秦、張儀。蘇秦因會說,打動了六國的首腦,結成六國聯(lián)盟,他自己也因此掛六國相?。v史上絕無僅有);張儀也因會說,竟拆散了六國聯(lián)盟后導致六國被秦國滅亡。諸葛亮憑三寸不爛之舌,舌戰(zhàn)群儒,促成孫劉聯(lián)盟,共同抗曹,這都是“會說”的功勞。他們是政治舞臺上的“名嘴”。他們之所以如此能說,是由其深厚的政治、文化、歷史等各方面綜合因素所決定的。倘胸無點墨,正如諸葛亮譏諷的,“上不知天文,下不懂地理”,你能說出這樣的效果嗎?
研究歷史,發(fā)現(xiàn)不光英雄、賢達、外交官有說話天賦,一些奸惡之徒的嘴功也特厲害。如唐代安史之亂的策劃者發(fā)動者安祿山,他肚子長得大,有一次,唐玄宗召見他,指著他的腹部開玩笑問:“你肚子這么大,不知里面都裝了些什么東西?”安祿山知道皇帝拿他開玩笑,卻裝出一副認真嚴肅的樣子,回答道:“臣腹中除一顆赤心之外,別無他物?!毙诼犃T大喜,認為難得安祿山這顆忠心,于是加官晉爵,更加寵愛。1916年,蔣介石拜青幫大亨黃金榮為師父,加入幫會。蔣介石玩證券欠下七八千元債款,整天愁眉苦臉。為幫他解愁,黃金榮設宴招待債主,席間,黃氏侃侃而談:“……志清(即蔣介石)此去參加革命,自然要籌備槍晌。今天雖承各位高抬貴手,無奈他仍然是手無分文,各位既然到此,不如好人做到底,量力而行,湊個數(shù)目,讓志清帶去,也算各位支持孫中山創(chuàng)下偉業(yè),大家一并跟著沾光。不知各位以為如何?”上至“革命大業(yè)”,下至個人情面,一番話說得債主們無話可說,并由一個大款起頭,一下子又捐了五千多元,令蔣介石心花怒放。小人往往就這樣,憑口才遮掩丑行、混淆視聽,總能取得常人達不到的效果。
一個單位,往往有兩種人吃香:一種是確有才干、人緣又好的,另一種是沒才干但嘴功好的??诓藕?,嘴功行,就能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上下喜歡。但如果即使有才干,卻不會說話(拍馬),或言辭偏激,舉止傲慢,特別是對上司口無遮攔,要想“進步”,恐怕也會像一首粵語歌曲所唱的“哎呀,難、難、難”!
看來,“嘴功”的確是一門學問。讀師范時,曾親見當時的校長痛斥一位學生“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當時覺得校長言過其實?,F(xiàn)在想來這校長也并非全無道理。
盡管嘴功難練,話難說,但總不能不說不練。練好嘴功,對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事業(yè)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光有嘴功,沒有真才實學,在社會上卻是不能長久的。當然,我更希望靠說假話、謊話、鬼話、廢話的“嘴功”“達人”越來越少,而愛聽真話、老實話(哪怕帶點刺兒)的人越來越多。每一個單位甚至整個社會都出現(xiàn)說真話吃香、說假話遭殃的好風氣,那就真正風清氣正了。(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