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真玉
[摘 要]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發(fā),開放教學,讓學生全面地、主動地去探索,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開放型的教學模式應該是創(chuàng)設情景——探索與交流——實踐與應用——開拓與發(fā)展
[關鍵詞] 開放式 教學模式 研究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發(fā),開放教學,讓學生全面地、主動地去探索,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開放型的教學模式應該是創(chuàng)設情景——探索與交流——實踐與應用——開拓與發(fā)展。針對這一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符合實際,又貼近生活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去感悟,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發(fā)現。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的復習課時,并非單純而又機械的讓學生回顧公式——應用公式——求出結果,而是先創(chuàng)設“大華紙箱公司最近要設計一種新的硬紙板紙箱,要求正好能裝下24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小紙盒,你能幫忙設計一下嗎?”的情景,對學生提出挑戰(zhàn)。在這挑戰(zhàn)的背后其實就已蘊涵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而且還豐富了課堂,使學生樂于繼續(xù)學習,更有利于開放式教學的展開。
二、設置問題多元化
塑造良好的認知結構是教學的首要目的,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努力設計一個好問題。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就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好問題是思維的火花,所以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或提供材料,設置問題多元化,盡可能使學生投入到多向思維,直到問題解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入手:
1. 條件不唯一
學生通過對題目先從不同角度補上條件,然后解答。這種訓練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較為常見。如某工廠今年八月份生產機器360臺 ,七、八月份共生產機器多少臺?要求補充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此條件的補充方法很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補充不同條件、解答出結果。
2. 問題不唯一
也就是使學生在補充不同的問題中,得出不同的答案。如由已知“雞15只、兔10只”可以提出不同的多個問題,分別列式求出雞、兔之間的和、差、倍、比關系。
3. 條件、問題都不唯一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條件,根據所選的條件補充合適的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的解答。如(1)小華打完需70分鐘(2)小華每分鐘打60個字(3)小芳打完需60分鐘(4)小芳每分鐘打字70個(5)一份稿件4200字(6)小華比小芳每分鐘少打10個字。例:選(5)(1)(3),小芳每分鐘比小華多打多少個字?
一個好問題,它的情境、內涵都是很豐富的;它不一定是常規(guī)的,有些隱含的問題是要學生自己去提出、求解,并作出解釋;它不但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并能向學生提出智力挑戰(zhàn);它并不一定有固定的答案,各種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由淺入深地作出回答。
三、探索交流自主化
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在教學中盡量設計一些探索性、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具有開拓性、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中特殊月份2月份時,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每年2月份的具體天數,而是要求學生觀察手中不同年份(2001~2016)的年歷卡,列成表格,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規(guī)律,經過同學們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得出四年一閏這一規(guī)律。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學會了自己去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促進了課堂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再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這一內容時,教師改變以往指定用a、b、c三個字母表示,而是要求學生想一種自己最易記住這一定律的表示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想出了多種方法。如:(1)用圖形表示:(□+◎)×○=□×○+ ◎×○(2)用符號表示:(,+:)×。=,×。+:×。(3)用字母表示(a+b)×c=a×c+b×c等,通過這一設計,促進了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乘法分配律,更讓創(chuàng)新火花時時閃爍。
有些數學問題的解決光靠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集體的智慧。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以達到共同解決新問題、掌握新知識的效果。所以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當地組織合作交流。如:某生產車間原計劃30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加工20%,實際只用了幾天就完成任務?看到此題,一般學生不可能從以下一些思路(按比例分配、工程問題、分數分析法)全面地進行列式解答。如果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就能拓展思路,找到多種解題方法,從而達到補缺求全的效果。(1)1500÷[1500÷30×(1+20%)]
(2)30÷(1+20%) (3) 1÷[1÷30×(1+20%)]
教師在教學中要提供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組織、引導學生開展有價值的探索和交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自我發(fā)現新知識。
四、解決方法多樣化
教學中應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學習要以有意義學習為主要方式,對知識不是機械記憶而是理解,乃至靈活應用。因此,在引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時,教師應努力使自己和學生擺脫定勢,充分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的解題積極性和策略的創(chuàng)造性。所謂的創(chuàng)造并不需要去創(chuàng)造前人所沒有的,也不是去發(fā)明聞所未聞的,而更多的只是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中有點新意,有點與眾不同,有點自己的發(fā)現。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或尋找最佳方案就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如:班級有58位同學到公園的租船部去租船劃,那里有5人坐的小船,每船每小時40元;有7人坐的大船,每船每小時50元。想一想,可能有多少種租船的方法?比較一下,在這些方法中,哪一種租船的方法最合算?更進一步探究一下,你能否找到一些規(guī)律,使我們不用通過大量的計算就能找到最合算的租船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求學生解題策略不唯一,使學生思維得到更好地訓練。
總之,讓數學課堂開放起來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勇于改革和實踐,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使今天的學生適應21世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