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
此前The Smashing Pumpkins首次登陸香港舉行音樂會,圓了大家期望看到美國芝加哥另類搖滾的心愿。想不到它很快便有新作面世,先是一張《Monuments To An Elegy》,然后姊妹作《Day For Night》也相繼亮相樂壇。雖說現(xiàn)在只有靈魂人物Billy Corgan及2007年才加入的吉他手Jeff Schroeder兩位團(tuán)員,但專輯里卻發(fā)現(xiàn)有重金屬搖滾名團(tuán)Mtley Crüe成員Tommy Lee為他們打鼓!
Billy Corgan與樂隊
無論你喜歡他們早年的Grunge搖滾風(fēng),抑或1995年登峰造極的雙唱片專輯《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談起The Smashing Pumpkins,總不免要扯到昔日Billy、James Iha、D'arcy Wretzky與Jimmy Chamberlin之經(jīng)典4人樂隊陣容。如今來看,那早已成為樂迷的追憶了。
慶幸的是,我早在1996年于日本看過這個黃金時期的Pumpkins演出。Pumpkins在2000年解散,Billy另組曇花一現(xiàn)的超級樂團(tuán)Zwan、出版?zhèn)€人專輯《The Future Embrace》,到最后還是把Pumpkins重組—— 即使復(fù)合的只有他和Jimmy。隨著Jimmy退出,Billy再讓樂團(tuán)重整旗鼓,重塑出由他與Jeff Schroeder、低音吉他手Nicole Fiorentino和年輕鼓手Mike Byrne所構(gòu)成的4人隊形,這正是2012年前作專輯《Oceania》及翌年來港演出時的陣容。
Nicole和Mike已在2014年初離隊,現(xiàn)在的Pumpkins只有Billy和Jeff兩位官方成員,也許為免尷尬以“2人樂隊”的姿態(tài)站出,所以宣傳照片亦只有Billy單槍匹馬露面。而早前Pumpkins在2014年底走訪芝加哥、柏林、倫敦、巴黎、紐約、三藩市、拉斯維加斯等歐美大城市舉行的“迷你巡演”,則找來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Brad Wilk打鼓、The Killers的Mark Stoermer 彈低音吉他,以超級組合的姿態(tài)而來,為一時佳話。
何不找真的Tommy Lee打鼓呢?
《Monuments To An Elegy》與2012年前作專輯《Oceania》一樣, 是屬于《Teargarden By Kaleidyscope》這個取材自塔羅牌的project的一部分——《Teargarden by Kaleidyscope》本是2009年底開始陸續(xù)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44曲概念專輯,經(jīng)過這幾年,現(xiàn)已達(dá)60多首作品了。在最終章《Day For Night》之后,Billy希望可以出版1套作品全集box set。原本這次Pumpkins的目標(biāo)是計劃出版雙唱片專輯,但最后還是分拆成兩張唱片先后推出為穩(wěn)健,并在1年之內(nèi)個別出版。
為《Monuments to an Elegy》錄制demo之前,Nicole和Mike已不在,低音吉他的崗位還可以由Billy包辦,但他們始終要找別人打鼓。當(dāng)時樂隊的構(gòu)思是想找一位“打得如Tommy Lee”的鼓手,而Jeff就對Billy說:“何不找真的呢?”Billy在1992年已認(rèn)識Tommy,于是這位MtleyCrüe鼓手兼圈中名人就與Pumpkins一拍即合。
千千挽歌
在前作《Oceania》面世時,縱使我們眼見樂團(tuán)已差不多面目全非,但不容否認(rèn),這是很棒的The Smashing Pumpkins回歸專輯,尤其是彰顯了其迷幻的搖滾樂風(fēng)。當(dāng)中如《One and All》都是典型Pumpkins式中板Grunge-rock歌曲,《Drum + Fife》是攝人的搖滾Ballad,又有Tommy Lee這位搖滾鼓手參與。
然而,《Monuments To An Elegy》專輯所予人的深刻印象,卻是其電氣化與用上synth演奏的作品。比如先行單曲《Being Beige》便是由鼓機(jī)節(jié)拍與acoustic吉他帶出的美麗曲子,然后才祭出搖滾張力來;《Dorian》是浪漫而靡爛、很80年代風(fēng)的電子流行曲;Tommy Lee除了打真軍鼓擊外,由Synth-pop式前奏帶出的《Run2Me》,曲中的鼓機(jī)程序亦是他所操刀。
2012年,The Smashing Pumpkins恢復(fù)3男1女樂隊姿態(tài),Nicole Fiorentino秉承了自D'arcy以來,由女生作低音吉他手兼和唱的傳統(tǒng),而吉他手Jeff Schroeder是美韓混血兒,亦彷佛要延續(xù)美籍日裔成員James Iha的亞洲人面孔。
The Smashing Pumpkins在亞洲國際博覽館Hall 10舉行專場音樂會,《Today》、《1979》的大合唱自然少不了,驚喜是開場不久便重玩David Bowie的1969年經(jīng)典《Space Oddity》。眼前的Billy發(fā)福了不少,貼身衫只有令他的肥腫身軀更玲瓏浮凸,突然明白整晚臺上燈光為什么弄得昏昏暗暗,看來Billy是有意掩飾其海獅身形!
南瓜粉最懷緬的90年代原裝4人陣容The Smashing Pumpkins,左起:D'arcy Wretzky、Jimmy Chamberlin、James Iha和仍有頭發(fā)的Billy Corgan。
Smashing Pumpkins無疑是90年代很重要的一支另類搖滾樂團(tuán),也就是在以Nirvana為代表的Grunge音樂風(fēng)起云涌,席卷樂壇的那個大浪潮年代,Smashing Pumpkins異軍突起,他們開創(chuàng)了一種把激進(jìn)搖滾、哥特?fù)u滾、重金屬融為一體的音樂風(fēng)格,打下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另類搖滾天地。